一、文件系统是创建在分区上的,能够看做是一个应用程序,用来组织和管理文件。
ext2的文件存储结构以下所示:
boot block + 块组1 + 块组2 + 块组3 +.....
其中块组结构下图所示:
由超级块组、GDT块组描述表、inode位图、块位图、inode表、数据块组成node
二、ext2分为数据区和元数据区
ext3分为数据区、元数据区、日志区
ext3属于日志文件系统,写数据时,先写入日志区,而后再从日志区写入数据区。这种文件类型能够在出现忽然断电等异常状况时,准肯定位到异常的位置,加快文件系统修复的速度。其代价就是在写数据时速度会比ext2慢一些,读数据时没有影响。ide
三、文件分区的一些操做命令
fdisk -l :查看分区状况
fdisk /dev/sda :对/dev/sda分区进行操做。下面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操做,
m 查看帮助
p 查看
n 新建分区
d 删除分区
t 修改分区类型
q 退出不保存
w 保存并退出
四、建立完分区后配置不会马上写入内核中,能够用cat /proc/partitions来查看内核中的配置,若不一致,能够用partprobe /dev/sda 命令来通知内核分区表的变化日志
五、每一个块组中所包含的块的个数,是由块的大小决定的,由于块位图是存在一个块中的,每一个块占一位(0表示没有使用,1表示已经使用)。假如块大小是1024字节,那么块组中最多包含的块的数量是:10248=8192,若是块大小是2048字节,那么块组中最多包含块的数量是:20488=16384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