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文档角度反观书籍

我喜欢书店的一个缘由是我不平时爱和人交流, 看书反而轻松之前,
并且在书店遇到人都是彻底不用打招呼的, 你们本身看看书就完了,
我四年级到县城, 才逐渐接触到书店和图书馆这种神奇的存在,
对于后来变成了书呆子的我来讲确实更好的去处. 远离喧闹.
从这个角度看上去, 编程和看书的共同点是有的: 专心和文字打交道.编程

对于编程来讲, 文档常常是必不可少的, 写了软件, 就要告诉人们怎么用.
GitHub 的习惯是提供一个 README 文件, 简单撰写使用方式.
固然, 对于编程来讲这是远远不够的, 特别是在编程语言和编程思想方面.
因而还会有系统性介绍如何使用技术和理解技术的问大部头出现,
除此以外, 临时贴出来的博客和笔记也有不少, 记录一些零碎或者整理过的想法,
因此编程已经不只仅是写代码, 也包括写文档的工做, 经过文档和人们交流.编程语言

因此编程也是个让人意外的职业, 并非做家, 可是也要经常练习写文章.
并且编程当中写的文字目的很是明确, 解释给别人听, 让人理解和会用.
好的技术文章是深刻浅出, 重点仍是把技术内容讲得很清楚,
同时技术文章并非能天马行空, 也很难代入大量感情, 由于是技术文章.
因而技术文章每每容易有一套相对一致的风格, 的讲技术娓娓道来.索引

通过了多年的技术文章的训练, 我已经习惯了编程领域各类资讯和博客.
当我再有时间泡书店, 反而开始以为读书是一种奢侈并且不易消化的事情,
好比说文学评论和历史思考方面的书籍, 会有较长并且散乱的行为,
阅读这些文字须要较大的知识面和较多的语境, 由于文字并不长平铺直叙,
而带给读者的更可能是感想, 联想, 推测, 并不像技术文章能追溯到肯定的信息.
我认为这是一个至关值得注意的区别, 技术文档和社科书籍存在的区别.文档

对于经历了长期的编程训练的我来讲, 文章更多的是提供信息的做用,
告诉我这个世界有什么, 怎样理解这个世界, 从而怎样发挥本身的力量,
可是文学社科方面的书籍显得缥缈不少, 会有大量的并不确切的思考,
这种感受, 像是文章并非准确地在说什么, 而是旁征博引, 想发现点什么..
这样子, 这些书如何顿时我发挥做用呢? 我怎样从中获益呢?
虽然我会享受那种安静流淌着别人的思绪的气氛, 可是多少会有功利心在.博客

说这么多, 并非以为书店的书不够好, 实际上我总能看到不少有意思的书,
我也痴迷书中那些有趣的我不曾了解到的信息, 我这更喜欢去书店,
我想说的是, 互联网和编程训练已经改变了个人阅读习惯, 读书的感受再也不同样.
我更但愿明确地知晓什么知识在什么地方, 有多大的复杂度,
实际上我并不想一次吸取掉信息, 而是想留下索引, 等我用到时候能很快获取.
互联网像是一个记忆的共同体, 带来了不一样的获取知识的方式, 再也不只是读书.it

宋鸿兵说读书应该整理好相关领域的书籍, 带着问题而后从中将信息挖掘出来,
虽然是一种功利的心态, 但也是咱们从书中获取养分的好办法.
这是书籍传播知识的一个角度, 比起印在书上的纯粹的文字, 能够是更鲜活.
固然我也不排斥那种静静在书店里相互默默陪伴着消磨时光的阅读,
在一个漂亮的商场里边, 有一整个书架能够挑选, 还有饮料能够撑上一个下午.软件

说到这里我不由想象将来消遣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像摩拜同样, 再出来一个 App,
我就在 App 上选好书, 而后订好位置, 订好饮料, 最后选好时间,
不用在意书架过小, 书店有巨大的库存, 根据用户的喜爱调整当天的书架,
不用担忧的位置被人抢光, 大商场那么多饮料店, 它们的位置都能租用,
不用操心怎么还书, 书上自带定位, 可让全部的用户帮忙还书赚积分啊.
固然, 这些都是 YY 罢了, 将来的书怎么还会是纸质的呢.书籍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