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出国之后才知道英语应该怎么学

0d3f.jpg 
前不久看了一个帖子,lz说她或是他到美国读大学四年了,到如今上课仍是很难听懂,下面就有大量跟帖表示遇到知音的,说:你们都觉得出了国英语就天然而然倒背如流了,而怀揣着三脚猫英语,羞愧滴不敢告诉他们:姐在这听不懂老师讲课,看电影只看画面,姐只跟中国人来往……


大部分人可能会有和我同样的想法----能出国的人,每天泡在英语环境中,英语确定是据说读写样样精通。


我抱着一样美好的愿望,期待着本身的英语水平出国以后呈幂次方成长。


一个月后,发现我错了


个人英语大概是这样一个水平,你们能够作一下参考。应该把水平改说成我得到过的英语相关成绩,由于如今看来它们根本不能划等号,大一公共四级考了598,大二六级考了620,大三上学期复习一个星期考过了BEC高级,大三下考GRE,英语专业的专四专八都一次性经过。




Discovery① 关于平常表达


我发现,我来英国一个月了,跟他人的对话中使用到的仍是以前掌握的简单又基本的词汇,顺畅表达本身的想法仍是很……,咳咳。


学过英语的都知道,英语同中文,很多单词都有同义词,或是表达相近意思的短语,此路不通,可走他道。


例如,那天,咱们准备把堆满碗碟的推车从客厅推到厨房去,由于担忧一移动摞在一块儿的碗碟会掉下来,因此提早取了几个出来,一块儿干活的德国义工就问我在干吗,我想说这些碗碟不稳定,会有掉下来的危险,但怎么都想不起来“稳定”用英语怎么说,只好换着告诉他,"These bowls ain't in a balance." 虽然这是一个彻底不正确的表达方式,可是说出来对方也能懂。


See?就是咱们不少不会表达的词汇,换一个简单的词汇,表达一个大概,他人也会理解的。


还有,我烫伤以后,有人关心我用药了没,我不知道"抹"用英语怎么说,就用了put some cream,心想说我在皮肤上放上去点药膏,跟涂的效果的也差很少嘛。后来查字典发现用put或apply表达涂抹还都是正确的呢。


印象深入的一次,咱们的houseparent,名叫K,一你们子的事她都要面面俱到,大到购买一切咱们须要的东西,小到惦记着n个卫生间之一的厕纸快用完了。有次快临近下班,她满脸疲乏地告诉我她很累,那时我冲上心头地想对她说,“你可真是太辛苦了!”

可是就不知道怎么用英语表达,我微微转过头,双眼充满怜惜地看着她,但愿能给她一丝丝安慰,其实内心小人在咆哮啊:"你可真太辛苦了!"到底用英语怎么说啊!!!!!!!!!


再举例说,咱们天天要在house里打扫卫生,干活以前要分工,eg:表达扫地,擦桌子,拖地,收拾桌面,以上出现的动词均可以用一个动词do来代替,后面加上具体的对象,或者更简单的直接说do the living room,就把一个屋子里的活全都归纳了。


这也是为何不少真正出过国的人英语表达能力仍是不上升的缘由之一,自我表达时遇到不会说的词汇换一些其余简单的词汇或短语就解决掉了,他人表达时听到正宗地道的表达方法真巴不得手边有纸有笔能够记下来,我就常常有这样的冲动。但是只在耳朵过这么一遍,除非印象十分十分深入的,基本都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


等到下次遇到相相似的场景,心头一紧,哈哈,终于能够把那个前几天才学到的地道表达派上用场啦,可仍是要纠结下究竟是以Did you…?开头仍是Have you…呢


哎,算了吧,最后脱口而出的仍是本来就会的那个简单词汇。




Discovery②咱们须要怎样的词汇量


先讲一个我犯的笑话。


在咱们house里,每次吃饭都是你们围坐餐桌,静等houseparent K在一旁服务。咱们早饭都是把切成小块的不一样水果混合谷类,再加酸奶或牛奶,谷类品种繁多,分别装在大玻璃瓶,K会依次问每个人想吃哪种。
第一天,我彻底不知道那些谷类的名字,只好用手指某一个别人已经要过的,说我要同样的。
当天晚上我就决定学学这些谷类的名字,工做完我特地溜到储藏室盯着大瓶子上的标签看了一个遍,紧紧记住了我想吃的那一个。
次日早上吃早饭,等啊等,终于轮到K问我了,我正襟危坐,以洪亮的嗓音饱满的音色告诉K: May I have some rice,plz??
她,愣,住,了
What??她反问道
我难道说得不对么,我昨天晚上看得清清楚楚;瓶子标签上写的就是Rice啊,我发音不许吗??
正准备调整状态再次告诉她Rice时,她举起了那个我念了一夜的瓶子,说,Ah,Darling!it's brownflake.


请,不要笑俺;


Rice是大米,我知道的,可是看标签上那么写,我就真相信装在里面的那种谷类也叫Rice,却不知那瓶子之前是装大米的,后来没有换标签,让我闹了个大笑话。


要知道,我背Gre词汇以前可被告知,这是实用殿堂级别的。悲剧的是备考完没多久我就把那些曾经机械背诵的单词腾出大脑了。


由于不用,因此忘得快。


要说来这边以后最大的进步,是名词词汇量的增长。


我从我照顾的孩子,其实也不算孩子,18岁。我从她身上学到的最多,她天天早上见到我,都会把个人发型,以及身上穿的,戴的东西从头到脚用英语描述一遍,形状颜色质地巨细无遗,我所以知道刘海叫fringe。

以前总以为衣服嘛,不就是clothes,如今知道jumper,top,jacket,blouse,dressing,suit,sweater,shirt来表达不一样类别的衣服。


看见一个物品,能叫出来它特定名字,算是国内英语单词学习上的鸡肋,也难怪,咱们多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各类形似,同义动词的辨析还有一个动词短语eg:pick up十几个意思的记忆上面。 

还记得,两年前的一个晚上,那天仍是我生日,咱们全班为准备专四加晚课,我被分配讲一个词汇辨析题,选项是renew restore refresh rejuvenate,讲完一遍同窗还有疑问,后来我就搬着厚厚的牛津辞典上讲台上辨析举例子,说了大概半个小时。

想一想那个夜晚的词汇辨析留给个人惟一印象就是,我20岁生日的那个夜晚,我还在上课!!!!

那么怎样来记忆这些生活中经常使用单词呢?


之前在国内住外国人的沙发,我遇到听不懂的食物名称,他们都会跟我说说食物的原料,制做工艺等,这样也就抓得**不离十了,可是到了大不列颠,我对一个食物pardon一下,他们给我把材料一解释,我只能更迷糊。


因此,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天天吃的都是我不知道名字口味奇特的食物。我会问那些孩,"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小孩blahblah一说我才知道。


咱们天天吃的cheese有七八种,给面包上抹的各类spread有十几种,每天见,顿顿吃,也就都记住了。


说到底了,也就是重复,要强调的是高效重复——创建实物与英语单词之间的直接对应,而不是经过英语单词记住其中文意思,而后看到实物反射到中文意思,再联想到对应的英文单词。

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英英词典,我推荐正在用在线词典http://oald8.oxfordlearnersdictionaries.com/(有纯正的英美音对比),这样能够省掉在实物和单词之间搭建一座中文桥的麻烦,由于不知道中文意思,看到实物也就能锻炼得条件反射出英文了。




Discovery③ 多听就必定有效么


以前在备考BEC高级的时候,我有过一段猛练听力的日子,基本上只要醒着的时候耳朵里都在听BBC,效果让我很惊喜。


前提是,我在反复听,一段新闻,从刚开始彻底听不懂,到听了十几二十遍大概能听个大概,但还有个别单词抓不住,直到看到对照文本听清每个单词,我才会换下一段音频。那段时间虽然不长,但让个人听力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再说前几天,咱们学校的几个同事一块儿出去看电影,他们三个来自德国,一个匈牙利,都是英语非母语。


那天看的Bourne Legacy,我只能说:我最喜欢最后一段飙车的戏段,看得我好过瘾呐,为嘛??
由于基本上没有对话,都是动做戏。
在我提早查看网上内容简介的状况下,看一场全英文的电影,我仍是好挣扎。


并且,我前几天查了下,才知道看的那场乱七八糟的电影叫谍影重重4,哎,我真的是把它当成无名小电影看的,要知道这么有名,当时真不该该在电影院犯迷糊的。


我在国内看英文剧或电影时习惯性地会盯着中文字幕,无字幕电影简直就是折磨,到了国外,又不是穿过了时空隧道或是吃了聪明药丸,理所应当地仍是对一场无字幕电影表示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


以上两种都是在听英语,且都是没有字幕和提示的听,为何前一种训练会让我提升,然后一种只是我花了9英镑去看的一场热闹呢。


我本身,暂且把它们概括成有效听力和无效接收。


各国语言在表达时会发出不一样的音域频率,世界上能引发听觉的声波频率主要在20~20000赫兹之间。世界各国的语言都有不一样的频率。据测定,中文,法文都是音域在2000赫兹如下的低频率语言,而英语则是音域在2000赫兹以上的高频率语言。从小咱们听惯了中文的低频率语言,造成本身优先频率带,听其余音域的能力则须要第二次造成。


而在反复听同一段音频的时候,就像曾经一个美国著名的推销大师在一次演讲中,用一把小锤坚持不懈地敲打一个巨大的铁球,刚开始会纹丝不动,但始终朝着一个点施力,持之以恒。就算前几回听完以后感受没有也没任何进步,也请不要放弃,这是在一点点积累有效听力。简单的事情重复作,就会产生累积效应。当一小锤、一小锤的力量积累到必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让铁球动起来,这就是专一的力量。


前段时间在收拾房间的时候,我开着bbc radio,语速快,各类口音,再加上我没有用心听,因此就算听一天,虽然有量是24小时,可是生词各类多,听一遍,嗖的过去,连生词读音都没记住更别说去学习那些生词了,故乘以质量0,收获等于0。


我这两天摸索出一个对我来讲蛮有用的方法,想提升听力的同窗也许值得一试。


看bbc的短剧,一集大概二十多分钟,条件是刚开始要无字幕,而后能够调出英文字幕,强调:不要中文字幕。


我在这边能够用BBC 的iplayer在线看,好处在于能够设置字幕的显示。我之前用过的射手播放器貌似是有这种设置字幕的功能.


若是刚开始以为一下半个小时的信息量过大,能够用时间划分,五或十分钟为一段,把一段彻底搞懂以后能够进行下一段。


我第一次这样作的时候,看了10遍,懂了50%,而后点击显示字幕,对照着英文,我能懂75%,剩下的就是生词和地道表达的问题了,二者各占一半,好比说我听到train这个单词,跟火车没任何关系,后来查了英英辞典才知道它还有[裙子后摆]的意思,这也就回到刚说的第二点词汇量的问题上了。有时熟语里每个单词都懂,但就是不理解,就像中国成语同样,几个简单的单词组合在一块儿就有了另一层意思。


想一想看每次听新闻学到的单词都是爆炸,恐怖,枪击,示威之类的生活中不多用到的单词,看短剧的好处在于经过画面和剧情的提示,咱们能够猜想某些表达,更关键的是,其内容更接近生活,帮助创建更多生活场景的应对,并且是条件反射式的。


神奇的专一的力量,训练几天,我有感受听现实生活中的对话更清楚了。


我这么笨,均可以进步,相信你们必定会比我作得更好。


爸妈一直认为个人英语很无敌,说个人英语到这边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我真的很羞愧,很难说出口告诉他们我以上所述的残酷事实。得瞒着他们才不会把他们对个人期待击落一地,


不,过,让人值得欣慰的是,我如今坚持天天记单词,练听力,一点一滴微小的积累跟进步会让我离那个完美的境地愈来愈靠近,或许半年或一年后,我能够把这个看似遥远的目标一点一点变成现实。


 

2010817104329968.jpg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