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谓的“聚合支付”发展大概是从2016年中下旬开始,历时一年多,到目前的强监管状态,对比P2P、消费金融(现金贷)等感受也很符合中国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周期。微信
互联网支付由电商带动起来,用户渐渐习惯了这种“兼容”各类银行卡的便捷支付方式。当线上支付趋于平缓后,互联网巨头都瞄准了线下的实体门店市场(这个市场大于线上市场的),纷纷推出移动支付方式,并且对市场进行了补贴。微信支付
此时的用户状态是碎片化的:spa
我已经习惯了某种支付方式;设计
哪一种支付方式补贴大,我就用哪一种;支付宝
哪一种支付方式里有钱,我就用哪一种;开发
此时的商户状态是痛苦的:电商
总是有顾客付款要问支付宝、微信……基础
不知道怎么开通支付宝、微信等收款;配置
开通支付宝、微信等有手续费;……互联网
可见,市场趋势是这样,但缺乏相应的链接人,因此聚合支付服务商就应时而生。
聚合支付服务商分两类:
A.微信支付宝等官方的服务商,提供官方的支付+营销的能力,可是须要按照官方的要求,分别向微信支付宝提供一系列的商户资料(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对公结算银行卡,实体门店照片等等),在向商户收集资料的过程实际上是痛苦的,并且这只是给商户拿到了收款能力,收款能力还要配置到本身开发的聚合收银系统整合好后提供给商户使用。//再后来,微信和支付宝官方就推出了针对线下商户的收款码服务。
服务商支付盈利点:交易流水X(特约商户费率-0.2%);各种计划奖励。返佣月结。
B.银行服务商,提供聚合支付的能力+官方一些活动营销能力,按照银行要求提供相应资料(资料相对官方渠道简单),对公对私结算灵活,收款能力还要配置到本身开发的聚合收银系统整合好后提供给商户使用。
服务商支付盈利点:交易流水X(特约商户费率-与银行约定的基本利率)。返佣日结。
以上是标准的聚合支付,信息转发,交易由渠道直清,不碰资金。可见,两种聚合支付服务商各有优劣,相对而言,银行服务商比较简单,银行负责聚合,我只负责拓展客户和系统服务。
再来看,这种模式,其实只是单纯解决了商户收款问题,同时收完款后,还须要给商户提供对帐服务,确保商户应收和实收一致。
咱们再来看商户:
A.小型商户:如夫妻店等个体户,核心需求就是收款能力,但小型商户又是价格敏感型用户(谁家费率低我就用谁)。
B.中型商户:如民营加油站,除收款需求外,还但愿带来必定的流量增量,对私结算需求,价格不太敏感。
C.大型商户:如连锁门店,除了流量增量外,还但愿系统的稳定性、功能服务的丰富性(如会员营销等)、资金的解决方案等,价格不太敏感。
因此,针对服务的不一样商户,须要作好自身服务与盈利点的定位。
咱们指望,在一个POS里解决商户全部支付方式(银行卡、移动支付、NFC、预付卡等)的收款,简化商户收银台面和对帐。经过最初的客户需求,有幸接触到智能POS,前后对接过旺POS,新大陆N900、N910,联迪A8,拉卡拉智能POS(联迪A8),如下内容无任何广告和批判成分,纯属我的感觉。
聚合支付收款方式如:静态二维码、手机收银APP、收银机+扫码枪、智能POS等形式,小型商户用的静态二维码或手机收银APP的形式,中大型用的收银机+扫码枪或智能POS的形式,兼具银行卡刷卡的收款方式,就只有POS形式。
POS机我的感觉:
机器和系统:联迪A8的机器的响应速度、操做界面和外观设计都不错。由于联迪A8自己不具有刷卡收单能力,因此后面对接的拉卡拉智能POS,获取收单能力。
系统开放能力:旺POS自身定位的互联网POS,因此提供给开发者的能力相对完善,操做流畅度还算OK。
新大陆的机器,速度有点慢。
业务逻辑:
经过将聚合了银行卡刷卡、微信、支付宝等收款的APP,安装到基于安卓系统的智能POS中(全部APP的安装都是推送给相应供应商,审核经过后才能上线到POS机上),帮助商家在一台POS中完成多种方式的收款。
银行卡刷卡逻辑参照旺POS逻辑以下:
自建收银APP中输入金额,选择“刷卡”支付方式,传递收款参数到旺POS/拉卡拉/新大陆默认的收银APP,唤起收银APP,而后持卡人完成刷卡和输密码的动做,成功支付后,旺POS/拉卡拉/新大陆默认的收银APP会回调自建收银APP完成刷卡支付,同时语音播报、打印收银小票。
注:语音播报、打印小票(除刷卡收银外)属于POS基础能力,能够自定义。咱们刷卡走默认收银,微信支付宝等收款方式走自有渠道。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所有内容,比较简单,若有疑问欢迎随时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