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王垠的过去和现状

王垠的过去和现状

我曾在2006年冬季接触到王垠的三篇文章:《彻底用linux工做》、《写给支持和反对<彻底用Linux工做>的人们》、《清华梦的粉碎--写给清华大学的退学申请》,今天巧合又再次读遍,因而决定把我知道关于王垠的信息总结一下。php

1. 从清华退学

王垠是高考发挥失常进入四川大学计算机系97级(据此推测他是7九、80生人);2001年直接保送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软件所硕博连读,主要进行集成电路布线算法的研究。html

2004年8月左右[1],王垠完成了《彻底用linux工做》、《写给支持和反对<彻底用Linux工做>的人们》,痛陈 windows弊端、宣扬linux,但本身后来也认可是“义愤填膺”之做,“本身都感受到偏激”[2],文章在中国的计算机和linux阵营引发极大轰 动效应,成为水木清华liunxapp版和中国多个linux社区的偶像级人物。node

2005年,王垠为第一做者的论文参加IEEE/ACM Asia andSouth acific 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 (ASP-DAC 2005)国际学术会议得到Best Paper Award [3]。但紧接着,9月22日,还差一年博士毕业的王垠在水木社区BLOG上发表了《清华梦的粉碎--写给清华大学的退学申请》明确要求退学 [4]。linux

对于这次退学举动,家里的反应是认为“作法欠妥”,但只能“尊重和理解”,固然也会很保护[5]:git

王文荣说,王垠把退学申请发到网上,作法欠妥。儿子走出这一步,对本身的将来有一些冒险,不过,这是他本身的选择,父母虽然担心但也只能表示尊重和理解。github

据了解,王垠还没有向学校递交退学申请,目前仍然住在北京。王文荣夫妇说,这两天,他们家的电话快被打爆了。他们但愿社会各界人士要像善待本身兄弟姐妹同样善待王垠,不要炒做王垠退学之事。算法

2. 从Cornell退学、从IUB退学

2006年8月,从清华退学后王垠考GRE出国到了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 [6];然而,王垠仍有一篇文章抱怨他在Cornell的遭遇 [7]。2008年,他从Cornell退学[8],到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UB [9])计算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有任教 [10]。王垠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兴趣是程序语言,但应该没有公开的论文发表。然而在2012年,他认为他的“博士生涯”已经帮助他找到了比博士学位更重要 的东西 [11],再次退学并发表文章《对博士学位说永别》说明他的想法。编程

下面对他的退学引用一些不一样评价:ubuntu

(对于王垠在Cornell的遭遇)“这人理想中的科研是十八十九世纪贵族的科研,与当今科研民工的现实彻底脱节。因此出国前国外留学生界也广泛不看好他,结果然的如此。”[12]windows

“偶然得知原来与王垠有过一面之缘,在清华的时候看过他玩滑板,记得他还买了瓶水给我喝,更加关注关于他的评论。他是那么谦和、阳光,不是别人想象 中的偏激、清高。他只是很清楚本身须要什么,本身该怎样才能过本身想要的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本身的价值。或许他该隐藏一些事实,让清华依然成为芊芊 学子朝圣的地方。就象咱们的高考做文,必需要有个积极的结尾,才有高分。” [13]

“我隐约感到王师兄很难去一个他理想中的研究环境。不是美国的教育体制没有之前优秀了,而是这么多年来,自费申请国外奖学金的学校,还有老师,都不 是最优秀的。就算是是最好的学校如,mit ,还有最好的导师,他也不可能把最好的资源给从中国来的留学生的。说白了,这些年,经过GRE出国的,基本上是给导师当助教的,帮老师打工的,比国内的顶 尖学校的优秀老师好不了多少。

“不少人都等着你失败呢。”  [14]

3. 当前的情况

还在IUB的时候,王垠在Google作过两次、每次4个月的实习生。其中一次作的是一个Google内部检索全部项目代码的工具,王垠负责 Python检索部分[15]。他用了一个周左右拿出了一个原型并顺利完成了整个项目,这部分如今天天都会把 Google 全部的 Python 代码索引一遍[15]。负责这个项目的Steve Yegge最开始时对王垠的想法持有巨大怀疑态度,但最后仍是支持并认可王垠的项目是Steve本人“与实习生合做 20 年间遇到的最技术领先的”[16]。

2012年的冬季,王垠加入Coverity作软件工程师,仍然作他本身擅长的程序语言方面的开发工做。

然后王垠在新浪博客上很是活跃,可是不免遭到一些不公正的评论。这其中不少的评论自己是带着偏见的并且异常偏激,好比王垠提到Knuth在程序语言 方面不算专家,即遭到不少网友的嘲讽说王垠看不起Knuth了、王垠又出来喷了等等。我反倒认为,比起不少只听过TAOCP的人,王垠作过TAOCP的习 题、获得过Knuth支票和T恤鼓励、并与Knuth有邮件往来,而且王垠偏偏又是程序语言方面的专家,所以王垠本人的判断具备很高的可信度。王垠发如今 程序语言领域你们与他的见解误差过大,因而关闭了评论而只分享他的想法。后来新浪博客用起来不是很方便,因此他本身作了个简单的网站继续分享[17],但 是仍然不能评论。

4. 相关连接

王垠的Email:shredderyin@gmail.com

王垠的自建博客:http://www.yinwang.org/

王垠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yinwang0

知乎上的[王垠]话题:http://www.zhihu.com/topic/19587684

王垠在IUB的我的主页:https://www.cs.indiana.edu/~yw21/

王垠的open source:https://github.com/yinwang0

王垠的flickr:http://www.flickr.com/photos/wangyin/

王垠03年前的我的主页(清华不保存毕业生的主页,因此原版已经查不到,这是其复制版本):http://docs.huihoo.com/homepage/shredderyin/index.html

王垠04年、05年的live空间(因为live空间中止服务,已经失效):http://spaces.msn.com/members/shredderyin

5. 参考资源

[1] 据下面的连接,《写给支持和反对<彻底用Linux工做>的人们》写于2004.8.26,《彻底》一文则不详:http://hi.baidu.com/southhill/blog/item/6227f063f82627d5e6113a66.html

[2] 见《写给支持和反对<彻底用Linux工做>的人们》

[3] http://www.beelink.com.cn/20051018/1954753.shtml

[4] http://forum.ubuntu.org.cn/viewtopic.php?f=112&t=330553&p=2447194

[5] 《清华博士生想退学父母担心》http://edu.sina.com.cn/l/2005-09-28/1126127692.html

[6] 康奈尔大学(英文:Cornell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另有两所分校位于纽约市和卡塔尔教育城,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来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0250.htm

[7] 详见后附原文。

[8] 博文《MS or PHD?》 http://phillips.blogbus.com/logs/54228967.html

[9] 印第安纳大学建立于1820年,是美国阿巴拉挈亚山脉西部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在全国共有八个分校,分别是:Bloomington, Fort Wayne, Gary , Indianapolis, Kokomo, New Albany, Richmond和South Bend。赖在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28363.htm

[10] 其我的在IUB的主页INTRODUCTION对本身的介绍是PhD student。

[11]《王垠:对博士学位说永别http://news.cnblogs.com/n/157058/

[12] 百度知道:清华退学博士王垠后来干什么去了?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8174440.html

[13] 百度贴吧:读<清华梦的粉碎-写给清华大学的退学申请书>有感的回复:http://tieba.baidu.com/p/47435139

[14] 百度贴吧:王垠又开始骂康奈尔大学了的回复:http://tieba.baidu.com/p/346587208

[15]《王垠:我和Google的故事http://news.cnblogs.com/n/153840/

[16] 参见Steve在linkedin上对王垠的recommendation。

[17] 王垠《新浪博客的一些问题》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90e82f0101kqkb.html

==============================================

附录1:王垠《Cornell 感觉》原文

来自: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05,这不是王垠本人的主页,可是能找到为数很少的原文拷贝。

下文原载于http://shredderyin.spaces.live.com/blog/cns!73FF08D72187CE2E!5259.entry

Cornell 感觉(1)

早就有人问起个人学习状况,问我有没有找到理想的研究环境。我却老是弄一些小动物,要不就是好玩的内容在这上面。真是惭愧,由于一直以为本身尚未 什么发言权,一直以为是否是本身搞错了。不过来了 Cornell 已经一年半,也能够说一下对美国教育的感想了。个人感受多是错的,或者局限于个人专业或者学院。不过总的感受就是,美国教育其实很大部分是商业性的应试 教育,而外国研究生基本上是用来骗本科生钱的廉价劳动力。本科生能学到的真东西,相对于他们交的学费,也是少而又少的。巨大的做业和应试压力,已经剥夺了 学生思考的自由,真正潜心研究的环境是很难求的。   

仍是让我慢慢的回忆一下这一年半的经历吧……

2006 年的8月3号,咱们通过20多小时的飞行,来到了 Ithaca。面对这个小山村,咱们是很是新奇的。这里的夏天是如此的美,处处是绿草,处处是瀑布,自来水都是能够直接喝的,房间里全都有地毯。貌似一切 都是那么的美好,人都是那么的有礼貌。刚走到人行道边上,路上的汽车就缓缓停下来,让行人过马路。路上遇到一个不认识的人,他会莫名其妙跟你打招呼,说: “Isn't it beautiful?” 总之 Ithaca 的美是不用多说了的,居民的整体素质仍是比较高的。不过很快,这种新鲜感就随着在 Cornell 遇到的各类事情消失了。Cornell 给个人第一印象就是很是差的。

其实正式开学是在20多号,咱们之因此这么早的来,缘由是须要参加一个所谓 ITADP Summer Program。ITADP 也就是 International Teaching Assistant Development Program,也就是对 TA 的培训。这个培训是强制性的,不参加就不能作 TA,也就得不到经济支持了。咱们连时差都还没倒过来就参加这么一个课程,天天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我也不记得申请 Cornell 的时候他们提到过这个东西,而是在接受了 offer 以后才收到一封信,说要全部外国TA参加这个培训。没想到 Cornell 的印象就今后在我心中一落千丈。

首先,通过培训的,或者仍然在接受培训课程煎熬的中国同窗,咱们都痛恨这个东西。咱们得出的一致结论就是,这个培训对提升英语水平的效果是微乎其微 的,纯粹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夏天的培训只有一个星期,分小班进行,在培训的末尾老师会进行评定。若是不经过,就须要强制性的修一期的课,叫作 EDUC 578。EDUC 578 期末会有一个评定,若是不经过,就须要修 EDUC 579。接着是 EDUC 580, ... 课号换了,可是课程的内容基本没有换,不断反复,无聊之极。总之,这个课耗费大量精力,影响学业。中国学生大多都对这个课程叫苦连天。不少人都把牢底坐穿 了,上了两年尚未经过。若是真能留下来,那还算不错的,各个系状况不同。我认识有一个电子系的博士生在第一期评定没有经过就被取消了经济支持,他只好 本身掏钱转成了计算机系的硕士。

再来看看这个课程的性质呢?我还深入的记得在 Summer Program 的时候,ITADP 的主要负责人给咱们讲的话:“You know why you are here? ... You know how important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re to us? You might even find a prince or princess in your class one day, from another country! ” 那个语气呀,就跟大老板差很少。咱们是Ivy!是贵族学校!这不是很清楚的暴露了咱们的用途吗,是为本科的“公主”和“王子”们服务的。后来我据说,的确 是这样的,这个 ITADP 就是在本科生家长的强烈要求下成立的。而王子和公主们,可能仍是没有获得他们想要的。

这个课是不能够旷的,旷课两节就会 fail 掉,从而取消 TA 的资格。这个课也是不能够迟到的,不然老师在下课的时候会警告你,要是再迟到就会给你 fail。这个课的规则是如此的严格,真是很是特殊。没有任何专业和非专业的课程有如此的军事化管理。再来看这个课程是什么内容。其实主要的内容就是告诉 你们什么是好的 teaching,什么是坏的,大多都是废话。我记得在讨论教育的时候我提到,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告诉他们知识是怎么得到的,而不是把知识 灌输给学生;应该减轻学生的压力,鼓励他们创新。结果老师对个人这些说法很木然。很显然个人说法,她丝毫没有预料到过。她所指望的只是写黑板时字不要写得 过小之类的。

而后咱们作不少所谓的 microteaching 练习。microteaching 就是在课堂上对其余参加课程的同窗讲授一些本身专业上最基本的常识。拿我来讲吧,我第一次讲的内容就是二叉树。这个练习有必定的好处,就是让我明白了其实 不少时候老师认为学生明白了,其实老师只知道本身明白了,而不知道学生实际上是不明白的。可是我后来发现,对于 Cornell 的本科生,基本是无法知道他们是否明白。不管是我讲课,或者我和本科生一块儿听课,很普通的状况是这样:老师通过一段精彩的讲述以后,问:“大家明白了 吗?”没有人吭声。再问:“有人没有明白的请举手。”也没有人举手,一片寂静。老师迫不得已,只好继续讲下去。总之,你们都觉得别人都听懂了,都很惧怕别 人笑话本身不懂,感受很是像国内的高中。不过总的说来,microteaching是很费精力的。讲一两次还行,反复的作就很烦了。课程的另外一个内容是对 本身的话进行录音,每次10分钟以上,一个星期三次,必须及时提交给老师评语。这个对于英语有一些帮助,不过费时间太多了,为了那10分钟,常常须要准备 一两个小时。并且常常找不到有趣的话题,因此以为很无聊。

由于第一期的时候,系里有一个教授碰巧给我一个 RA ,因此我没有参加 EDUC 578 (固然,像全部中国学生同样,我夏天的评定是没有经过的),因此第二期的时候我才被迫参加了这个课程。每一个星期这个课程都耗费我太多的精力,以致于我在第 二期的时候选的惟一的一门理论课后来没有精力完成。一方面这也是因为教课老师的问题,他只会在黑板上写定理……证实…… 因此后来我drop掉了那门传说中的牛人讲的课程,致使第二期就只修了 ITADP 的课程。一个系里都不认为是课程的课程,就这样占用了我一学期。

幸好我表现还好,每次都貌似很积极的样子,很配合老师,其实内心在骂这个 program。同时我也比较同情老师,由于她也是打工的,讲了这么久这个课也以为有点无聊了,虽然她没有直说 ;-) 因此很幸运的在期末勉强经过了评定,之后就不再用上那个可怕的课了。不过还有不知道多少中国学生仍然在经受 ITADP 的煎熬……

下文原载于http://shredderyin.spaces.live.com/blog/cns!73FF08D72187CE2E!5261.entry

Cornell 感觉 (2)

再谈一下本科教育吧,由于我感受“王子”和“公主”其实挺苦的,跟在中国上高中差很少。由于Cornell本科生太多,有两万多人,而每一个人均可以 选修任何一门基础课,因此常常人满为患。我第一学期作 CS 100m 的 TA。100m是一门最基础的编程课,前一半讲授 Matlab,后一半讲授 Java。天知道 Matlab 怎么被当成“编程语言”来教了,以致于在后一半的时候学生还常常继续被 Matlab 误导,用那种思惟方法来写 Java。不过如今100m已经去掉了Java的内容,变成了纯 Matlab 的课程。要学 Java 就去上 100j.

那一期总共登记的学生有280多个,课堂我第一堂课去过一次,教授让咱们去跟学生们见个面。结果只去了两个TA,一个大礼堂坐满的人,教授差点都不 知道我在那里。学生们都很懵懂,因此老师讲什么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由于基本没有什么互动,因此感受还不如用个摄像机拍下来,这样学生一遍看不懂还能够倒 回去再看。不过我知道他们不会那么作的,要否则你们都不来上课了。

咱们总共有9个TA和十来个本科 consultant,负责批改做业,试卷和答疑。编程做业是两星期一次,期中考有两次,期末考一次。每次做业提交以后,你们都会快马加鞭开始组织批改。 那三次考试就更加军事化了,每次都是当堂闭卷考试,一个大礼堂楼上楼下全都坐满。考考考啊…… 监考完以后,大伙就按姓名字母把试卷分批收上来,而后“押送”到一个房间开始流水做业。在黑板上画一个流程表,改完一个字母就在上面画一个X。通常会从晚 上9点半一直弄到半夜一两点钟,才能完成任务。

我改做业都很慈悲,不忍心为了一点小错就扣分。若是思路是对的,我就不会扣不少分。可是不是全部 TA 都这么好,有些特别刁钻,会千方百计把分扣下来,以显示本身比别人懂得多。若是要求重判分数,还须要提交书面申请。不少高年级课程竟然还会课堂点名,有些 每星期都有一次做业,须要在课堂当堂交做业,若是迟交就会被拒绝接受,没有商量。有些交做业须要把每道题分开放在不一样的信封里,这样他们方便分给TA,每 我的只改一道题。一切都机械化了。因此本科生基本上生活在做业,考试与分数的恐惧之中。这样的环境下,所谓的西方 critical thinking,只不过是一个笑话。这种待遇是我在川大都没有遇到过的,如今比较一下,川大才算是真正的大学呀 ;-)

每学期中和学期末都有学生对 TA 的评定。会对各方面进行打分。不过历来没见过这个分数起了什么做用就是。另外听说 Cornell 对本科生有各类奇怪的隐性收费的作法以增长收入,由于学校有很大的财政赤字。

附录2:一个王垠同窗的对王垠从清华退学的感觉

此感觉来自王垠提到的计算几何合做满分合做者王益,全文转载以下(原载http://bbs.tsinghua.edu.cn/bbstcon.php?board=MS&gid=58706):

王垠的退学申请引发了不少人的讨论,其中不乏生活在王垠身边的同窗。看了王垠的长文中对他本身心灵历程的回忆,看了你们从各个角度发表的意见,做为王垠的同窗和朋友,这些天我也一直百感交集,如今总结了三点,想跟你们说说。

首先,水母上对这件事情的主流反映是让人以为充满关心和理解的,有些甚至温暖得让人感动的。也有不理解的意见,我以为正常,毕竟这确实是件很突兀的事情。无论怎样,我期待咱们的社会和教育体制对王垠和他的老师们能体现出更多的理解和关怀。

(一) 从王垠的角度说

看过王垠的退学申请的人会知道,王垠是个理想主义者;而咱们大多数人实际上是机会主义者,寻求survival。我觉得两类人都值得敬佩:机会主义者 是社会主流,实际上起勤恳的工蚁的做用,是社会进步的主力;理想主义者是少数,像指方向的灯塔。有的灯塔方位不对,有的灯光暗淡,不能给人信任感,但不管 如何,这世界不能少了灯塔 ── 总要有人说说他们的梦想,也许就是这世界应该发展的方向吧。理想主义者要说什么就让他说呗 ── 若是说对了,是对你们都有价值的;若是说错了,自有时间来证实。有什么好反驳和压制的呢?对吧?

王垠不只是理想主义者,他是个天才,天才不是全才,天才在他不天才的方面比常人更柔弱,更须要关心。 我觉得天才不必定是指天生的才,仅仅是指在某方面比较出众的人。做为王垠的 朋友,咱们常常在一块儿讨论问题(那个计算几何大做业算其中之一吧),也做为一个在清华计算机系学习了4年多的直播生,我想我能够负责任的说,王垠的思惟速 度、深度、和广度;探索的欲望、求知热情、锲而不舍的精神;动手能力;以及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上的潜力都比我们清华计算机系很大一部分同窗强。(我感受王 垠那篇获奖论文远不足以说明其才能。也请你们相信我不是只以paper 论英雄的人) ── 你说你在某个方面比王垠更强?那好阿。你也是天才!── 我想这也是王垠的老师们在学术方向选择上一再听任他的缘由(这点我了解,是事实)。 可是天才不是全才 ── 当他们在一方面投入绝大部分精力的时候,在其余方面必然的技不如人的。图灵处理很差同性恋男朋友的关系,霍金会对朝夕照顾他的妻子无故发脾气,爱因斯坦管不 好生活费,诸葛亮不能收拢人才形成蜀中无大将的局面。。。 难道由于这些缺点就应该骂他们一顿,让他们辞职下岗,羞愤隐居吗?若是当年他们身边的人这么做,历史恐怕会变得更悲哀一些;若是咱们今天这样做,中国恐怕 永远也不会有诺贝尔奖得主,不会有开明的政治家了。

我、和咱们2001级直播生中不少同窗都知道,王垠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很单纯、不上路,有时不能理解别人。在咱们生日节日的宴席上、一块儿出去喝酒唱 歌的时候、确实有过尴尬出现。咱们都会跟王垠说,但愿他能改。可是就象王垠不强迫咱们跟他同样理想化同样,咱们也从不以为必须让他按照咱们的处事标准生 活。

我我的觉得,若是以为一个朋友值得我关心,那我就关心他帮他。不能也没必要求回报。更不能所以要求他改变什么。批评应该是建议的形式、是尽个人责任。 听与不听是他的事。毕竟谁也不可能改变别人的原则、也没有资格、没有必要这么做。我想王垠身边朋友很多,你们应该和个人想法差很少。若是更多的人能这样理 解和包容王垠、理解和包容咱们身边全部有才干的“不完美者” ── 咱们的社会就更和谐、更完美了。

(二)对王垠的老师们

王垠的老师们更须要你们的理解。王垠的文章容易让人误觉得他对他的老师们有很大意见。可是我想强调的是:我对这件事的了解比大多数同窗多一些,从王 垠这两年来跟我聊的状况看,我历来不觉的王垠是对老师我的的意见(即便在他的这篇文章中有冲动的话)。像前面有id是university的兄弟总结的, 王垠的意见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对体制中瑕疵的不满的表达 ── 对事不对人。

我跟你们说说从个人角度了解的一些状况:

王垠的导师是计算机系一位颇有爱才盛名的老教授。在和王垠商量的状况下,数次允许王垠改变研究方向,去做不是他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前天(王垠的文 章被转载后的次日)个人一个博士后师兄就专门写信说到老师爱才的事实例子,但愿我传劝王垠。 王垠的副导师和实验室内外的不少同窗关系都不错。 今年春天他专门将本身的交流机会分出一部分,帮王垠联系了去香港交流,但愿王垠能看到他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中的一些引人之处。 今年夏天,计算机系博士生论坛时,王垠跟一位系领导谈起一些他看到的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不足。这位老师很坦诚很认真的和王垠讨论,几乎到交头接耳,还爽朗 的笑道:“这个你怎么才发现阿?”。王垠获得开导后很高兴很兴奋,说老师真是实在人。半年前,当另外一位系领导得知王垠数次改变研究方向后,专门请负责研究 生工做的一位年轻老师向王垠身边的同窗了解状况,帮王垠想办法。这位年轻老师向我了解状况的时候很是诚恳,让我都以为很感动。还有,当时给咱们上课的一位 老师,在王垠寻找研究方向的过程当中一直寄予帮助和指导、在王垠不开心的时候一向坚持理解和鼓励。当王垠告诉我这些状况时。。。仍是感动。 当这些老师们做这些很实际的工做的时候,都是默默无闻的,他们没有把这些放上网去让人转载。 我以为不公平。 我说出来,但愿你们知道,这样对问题的了解更全面。

可是无论怎样,今天中国的整体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达不到王垠的理想要求。在某些方面不如国外合理。我对此也有过不少想法。我想这些状况,老师们比我 们学生了解的更深入。这样的问题不是一个老师就能改变的。可是让我感到很开心的是,我看到的这些最能干最值得钦佩的老师们,在王垠的理想化意见面前表现出 的充分的理解、包容、耐心、实事求是、不避讳问题的态度,让我对清华、对中国的教育制度的完善变得很信心。

(三)我对此事的态度

一、学生退学是很正常的事情。人各有志。能够理解。

二、客观的说,王垠写这篇文章时是处于冲动的状态下的。其语言不客观、不能作到对老师们基本的理解. 对帮助过他的老师们是有伤害的。我但愿你们能给王垠一个平静心情的时间,一个反思的缓冲.  但愿王垠能有机会向老师们说一声"对不起".

三、清华的校训是崇尚“行胜于言”的。既然有个理想主义者在说问题,那咱们却是能够看看是否真有这些问题。主动去找问题,不回避问题,有则改之,无 则加勉,寻求改革之道 ── 是以谓之“自强不息”;实事求是,不全盘否认,不因噎废食,寻求最佳的改革方案 ── 是以谓之“厚德载物”。

四、从王垠的角度来讲,完善本身不完善的一面是很重要的。即便是天才,他的生存也主要靠本身。不能体谅他人、不能理解他人、是不能够的。

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愿王垠能在完善本身的同时,继续坚持人生的目标。才真能不辜负老师们默默的培养努力和承受的不公。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