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客户能够在vSphere中更加高效地使用存储资源,VMware公司于2009年发布了针对vSphere 4的vStorage API.可是自从发布了这款产品以后,VMware并无及时跟进,在接下来的两年内都没有推出相应的新产品。直到近日,VMware宣布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发布新版本vSphere 5。编程
新版本软件的功能更增强劲,在业界引发了的强烈反应。在这篇文章中咱们将一一展现这些新功能。服务器
在咱们开始如下的讨论以前,有一点须要用户特别注意。vSphere 5 的某些新功能只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存储阵列,所以在部署以前用户必定要确认本身的存储系统是否支持这些新功能。一般状况下,大部分的存储系统厂商须要一段时间才能推出支持这些新功能和API的产品。用户能够咨询相关的厂商。网络
VMware意识到在vSphere环境中存储系统的重要性,所以在提升存储管理、增大容量和加强性能方面作了不少工做.这些新功能可让用户更加高效的使用存储系统。架构
存储DRS 分布式
VMware将存储系统加入到分布式资源调度管理器中(DRS),这是一个很是重要的变更。在vSphere4版本中,DRS只是将CPU和内存使用状况计算在系统的负载以内,并无考虑存储系统。存储I/O控制容许用户能够根据数据的使用状况设置优先级以及限制I/O,但它不容许从新分配I/O.新版本中存储DRS作了升级,用户能够根据存储系统的使用量和现有的I/O负载来选择。除此以外,存储vMotion能够根据存储空间的利用率,I/O负载和延迟做为衡量参数来进行负载平衡切换。新版本能够对虚拟硬盘建立隔离策略。多个存储资源能够组成数据存储集群,所以新版本的存储DRS能够在集群级别上管理存储资源。ide
存储配置文件 性能
vSphere 5的存储配置文件能够根据虚拟机的需求来配置存储,以区别环境中的其余的存储资源。用户能够定义虚拟机上存储资源的规则,而后根据这些规则对其进行监控。新的vSphere存储配置文件能够确保虚拟机能够分配到合适的存储资源,以知足其性能的要求。若是一个虚拟机获取的存储资源没法知足需求,这将违反规定,其性能也会受到影响。优化
vStorage API 插件
vSphere5经过一套全新的API--存储管理集成编程接口 (VASA)对数据存储进行分类。 vSphere经过读取这些API来得到存储的性能特色,以此决定数据存储与虚拟机是否兼容。经过这种 API,虚拟机能够很是容易的找到合适的磁盘。这个功能是很是实用的。在服务器端安装插件就能够将存储阵列整合到vCenter server环境中进行统一管理,并且vSphere管理员能够根据API提供的存储设备的信息来整合这个系统的架构,容量以及集群中可使用的物理存储设备。API除了对存储配置文件意义重大外,对存储DRS的做用也不容忽视。它能够为DRS提供阵列的信息,来确保DRS与存储阵列是否兼容。server
VMFS 5 LUN的大小限制
VMware新版本的文件系统--虚拟机文件系统--VMFS 5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容量提高才是它最大突破。单个LUN的容量限制由2TB扩大到16TB.在vSphere4中,建立文件系统时,数据块的大小能够选择1MB、2MB、4MB或8MB.每一个数据块对应
的最大虚拟硬盘大小分别是:256GB、512GB、1TB和2TB.默认的数据块大小是1MB,一旦设定以后就没法修改。这样致使许多用户后来发现他们的硬盘容量只能使用256GB.在新版本中,用户没法本身选择数据块的大小。在建立VMFS卷时默认的数据块的大小是1MB,可使用的单个LUN的大小最大是2TB.vSphere 5 LUN的最大容量已经超过2TB,但单个虚拟硬盘的最大容量仍是2TB.
从VMFS 3升级到VMFS 5不会出现问题。可是若是须要升级硬盘卷,它将保留原来的数据块的大小。若是用户想设置数据块的大小是1MB,须要将卷删除并从新建立。若是原来数据块的大小是8M,这并无多少优点。升级到VMFS 5以后, LUN的容量能够大于2TB,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
支持iSCSI的用户界面
在vSphere5 中,用户能够在vSphere客户端软件中直接配置硬件和软件iSCSI适配器。
在之前的版本中,用户须要在多界面进行操做才能完成对iSCSI的配置,过程也是很是的繁琐。在vSphere 5中,整个配置过程很是简单,在一个对话框中就能够配置硬件iSCSI和软件iSCSI,网络以及端口绑定等。 此外vSphere 5还容许用户经过脚本对iSCSI进行配置。
存储I/O控制对NFS的支持
新版本vSphere中许多存储功能如今只适用于块级别的存储设备。存储I/O控制(SIOC)能够对数据进行优先级控制和限制,但在早期的版本中,SIOC对NFS并不支持。这个功能在新版本中获得了实现。
用于阵列整合的vStorage API:自动精简配置
vSphere 4版本已支持vStorage 阵列整合API(VAAI),例如能够将某些存储功能从vSphere迁移到存储阵列中。在vSphere 5中,VAAI的功能获得了提高,容许使用自动精简配置的存储阵列,在硬盘删除以后,能够回收相应的空间。一般状况下,一块虚拟硬盘被删除以后,上面的数据并不会删除,而存储阵列并不知道这一点。 新版本的vSphere的会通知存储阵列哪些数据已经被删除,而后将这部分空间回收,经过这种方式来提升空间使用率。
交换到SSD
愈来愈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固态硬盘。 vSphere 5也对此方面作了更新,增长了SSD的处理和优化功能。例如,在VMkernel能够自动识别和标签VMware ESXi本地或共享存储设备上的固态存储设备。此外,VMkernel的调度方式也有所变更,容许虚拟机交换文件可使用本地或网络的SSD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小内存过量使用而形成的性能影响。 ESXi能够自动检测到支持的存储阵列上的固态硬盘驱动器;也可使用存储阵列类型插件(SATP)规则来标记不能被自动检测到的设备。
存储VMotion的加强功能:快照和镜像模式
在vSphere 4中,若是一个虚拟机的快照正在使用,它将没法被移动到另外一个数据存储中。在vSphere 5中,这一限制已经取消。由于在老版本中存储vMotion的操做并不常见,但在新版本中,因为新的存储DRS须要按期移动虚拟机之间的数据,所以这个限制就取消了。
如何跟踪数据变化是存储vMotion的另一个改进。
vSphere 4是使用更改块跟踪(CBT)的方法来跟踪块的变化,并无依靠VM快照。一旦复制过程完成后,更改的数据块就会被复制到目标磁盘。在vSphere 5中,公司进一步改进存储vMotion,放弃了原来的CBT模式,采用一种新的镜像模式来进行数据跟踪。与原来的跟踪数据块的方式不一样,新的存储vMotion是先处理数据,一旦完成再进行数据复制。如今的存储vMotion执行镜像写,每次写操做都会将数据同时写到源端和目标端。为了确保源端和目标端保持同步,每一次写操做都要通过确认。在
vSphere 4中,不少CBT的I/O没有同步,最终致使存储 vMotion过程失败。新版本中的方法更加高效快速,也避免了潜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