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要设计多大的企业规模系统?程序员
在主要的软件开发开始以前,咱们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体系结构,它将为咱们提供所需的功能和质量属性。所以,在将它们应用到咱们的设计以前,咱们应该了解不一样的体系结构。shell
根据维基百科中的定义:数据库
架构模式是一个通用的、可重用的解决方案,用于在给定上下文中的软件体系结构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架构模式与软件设计模式相似,但具备更普遍的范围。编程
在本文中,将简要地解释如下10种常见的体系架构模式,以及它们的用法、优缺点。设计模式
分层模式安全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服务器
主从设备模式markdown
管道-过滤器模式网络
代理模式架构
点对点模式
事件总线模式
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
黑板模式
解释器模式
这种模式也称为多层体系架构模式。它能够用来构造能够分解为子任务组的程序,每一个子任务都处于一个特定的抽象级别。每一个层都为下一个提供更高层次服务。
通常信息系统中最多见的是以下所列的4层。
使用场景:
这种模式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服务器和多个客户端。服务器组件将为多个客户端组件提供服务。客户端从服务器请求服务,服务器为这些客户端提供相关服务。此外,服务器持续侦听客户的请求。
使用场景:
这种模式由两方组成;主设备和从设备。主设备组件在相同的从设备组件中分配工做,并计算最终结果,这些结果是由从设备返回的结果。
使用场景:
此模式可用于构造生成和处理数据流的系统。每一个处理步骤都封装在一个过滤器组件内。要处理的数据是经过管道传递的。这些管道能够用于缓冲或用于同步。
使用场景:
此模式用于构造具备解耦组件的分布式系统。这些组件能够经过远程服务调用彼此交互。代理组件负责组件之间的通讯协调。
服务器将其功能(服务和特征)发布给代理。客户端从代理请求服务,而后代理将客户端重定向到其注册中心的适当服务。
使用场景:
在这种模式中,单个组件被称为对等点。对等点能够做为客户端,从其余对等点请求服务,做为服务器,为其余对等点提供服务。对等点能够充当客户端或服务器或二者的角色,而且能够随时间动态地更改其角色。
使用场景:
这种模式主要是处理事件,包括4个主要组件:事件源、事件监听器、通道和事件总线。消息源将消息发布到事件总线上的特定通道上。侦听器订阅特定的通道。侦听器会被通知消息,这些消息被发布到它们以前订阅的一个通道上。
使用场景:
这种模式,也称为MVC模式,把一个交互式应用程序划分为3个部分,
这样作是为了将信息的内部表示与信息的呈现方式分离开来,并接受用户的请求。它分离了组件,并容许有效的代码重用。
使用场景:
这种模式对于没有肯定解决方案策略的问题是有用的。黑板模式由3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
全部的组件均可以访问黑板。组件能够生成添加到黑板上的新数据对象。组件在黑板上查找特定类型的数据,并经过与现有知识源的模式匹配来查找这些数据。
使用场景:
这个模式用于设计一个解释用专用语言编写的程序的组件。它主要指定如何评估程序的行数,即以特定的语言编写的句子或表达式。其基本思想是为每种语言的符号都有一个分类。
使用场景:
下面给出的表格总结了每种体系架构模式的优缺点。
名称
优势
缺点
分层模式
一个较低的层能够被不一样的层所使用。层使标准化更容易,由于咱们能够清楚地定义级别。能够在层内进行更改,而不会影响其余层。
不是广泛适用的。在某些状况下,某些层可能会被跳过。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很好地创建一组服务,用户能够请求他们的服务。
请求一般在服务器上的单独线程中处理。因为不一样的客户端具备不一样的表示,进程间通讯会致使额外开销。
主从设备模式
准确性——将服务的执行委托给不一样的从设备,具备不一样的实现。
从设备是孤立的:没有共享的状态。主-从通讯中的延迟多是一个问题,例如在实时系统中。这种模式只能应用于能够分解的问题。
管道-过滤器模式
展现并发处理。当输入和输出由流组成时,过滤器在接收数据时开始计算。轻松添加过滤器,系统能够轻松扩展。过滤器可重复使用。能够经过从新组合一组给定的过滤器来构建不一样的管道。
效率受到最慢的过滤过程的限制。从一个过滤器移动到另外一个过滤器时的数据转换开销。
代理模式
容许动态更改、添加、删除和从新定位对象,这使开发人员的发布变得透明。
要求对服务描述进行标准化。
点对点模式
支持分散式计算。对任何给定节点的故障处理具备强大的健壮性。在资源和计算能力方面具备很高的可扩展性。
服务质量没有保证,由于节点是自愿合做的。安全是很可贵到保证的。性能取决于节点的数量。
事件总线模式
新的发布者、订阅者和连接能够很容易地添加。对高度分布式的应用程序有效。
可伸缩性多是一个问题,由于全部消息都是经过同一事件总线进行的。
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
能够轻松地拥有同一个模型的多个视图,这些视图能够在运行时链接和断开。
增长复杂性。可能致使许多没必要要的用户操做更新。
黑板模式
很容易添加新的应用程序。扩展数据空间的结构很简单。
修改数据空间的结构很是困难,由于全部应用程序都受到了影响。可能须要同步和访问控制。
解释器模式
高度动态的行为是可行的。对终端用户编程性提供好处。提升灵活性,由于替换一个解释程序很容易。
因为解释语言一般比编译后的语言慢,所以性能多是一个问题。
原文做者:Vijini Mallawaarachchi
原文地址:10 Common Software Architectural Patterns in a nutshell
- END -
做者:架构精进之路,专一软件架构研究,技术学习与我的成长,关注并私信我回复“01”,送你一份程序员成长进阶大礼包,欢迎勾搭。
Thanks fo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