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谈几个我的观点.小程序
1. 小程序长久来看机会很大.将会成为独立APP和公众号之外的第三种主要移动产品形态.
因此从业人员大胆跳进去把这个生态玩火吧.起码从技术从业者角度来讲,还缺少各类各样的"轮子",各类技术框架,各类独立组件.等等.微信
2. 短时间内不适合纯线上产品模式.也就是说除非你的项目是与线下结合的,要否则小程序几乎和你没半点关系.
微信线上流量已经饱和了,或许他们想经过这种方式倒逼依赖生态的从业者从线下帮微信导流量.每一个创业者老是盯着微信的流量,如今好了,线上流量没有,大家本身去线下推广贡献一些流量来给我吧.微信是在告诉创业者们: 别老是索取,得懂得付出.框架
3. 中长期而言,微信会逐步放开小程序线上的限制.长按二维码识别,分享朋友圈,这些功能会逐步放开,但至于节奏如何,很差讲(相信微信团队内部也没有时间表),也许是半年,也许是一年或两年.
这也告诉那些初期努力作小程序线下推广的创业者们,大家将来是有红利的.当小程序放开线上限制之后,大家以前的积累就变得很是有价值了,或许一会儿就从线下打到线上,得到流量几何级数的增加;又或许提早踩完了全部坑,产品形态更完善,技术更成熟(这也是一种先发优点).开发
4. 从目前的开放程度来看,创业者或许能够尝试这样几个方向:
1) O2O(罗胖说:烂大街的东西),家政,社区服务,餐饮,美容美甲,等等,之前"玩坏"的那些模式,或许小程序这个"小而美"和"去中心化"的产品形态能够真的能够从新玩出个百花齐放.产品
2) 传统实业(制造业,甚至房地产行业,等等)+互联网.当家电遥控变成小程序,当电动玩具说明书/控制器变成小程序,当家具安装说明书/售后保养维修客服变成小程序,当全部实物商品配套的信息与服务都使用小程序成为载体,或许我提的这些点还过小,不足以造成"颠覆式"创新的商业模式,充其量只是一个"功能".但"信息的触手可及",不正是张小龙想要的吗?(张小龙在公开课上亲口描绘的模式)io
3) 下降开发者与运营者门槛的服务平台.公众平台的推出,成就了几家十亿级的创业公司,有赞,微盟等,他们的价值就在于让"人人均可以开店","人人都能营销".小程序生态下也许也会有这么一些平台,让"人人都有本身的小程序".事实上如今也开始有一些例如拖拽式小程序快速开发平台的产品出现,这些是否能成为小程序生态下的有赞?社区
4) 好吧~写再多就变成屌丝指点江山了(就像我家小区门口高谈阔论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大爷们)...就此打住.互联网
有机会再补内容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