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连接:
http://blog.csdn.net/hanzengyi/article/details/5991915linux
(一)交叉编译器简介c++
在一种计算机环境中运行的编译程序,能编译出在另一种环境下运行的代码,这个编译过程就叫交叉编译.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另外一个平台上的可执行代码.
(二)体系结构与操做系统 windows
(1)常见的体系结构有ARM结构、x86结构等.架构
(2)常见的操做系统有linux,windows等.app
(3)同一个体系结构能够运行不一样操做系统,如x86上能够运行Linux、Windows等,在ARM上能够运行Linux、WinCE.工具
(4)同一个操做系统能够在不一样的体系结构上运行,好比Linux能够运行在x86上,也能够运行在ARM上.性能
(5)一样的程序不可能运行在多个平台上,好比Windows下应用程序不能在Linux下运行.若是一个应用程序想在另外一个平台上运行,必须使用针对该平台的编译器,来从新编译该应用程序的二进制代码.好比在Linux系统下运行Windows平台的QQ软件,必须按照如下几个步骤:
1.QQ程序源代码
2.使用Linux下的编译器来编译QQ软件的源代码
这样编译出来的可执行程序就能够在Linux下运行了.因此,如何使ARM来运行用户的应用程序呢,就须要用到针对ARM的编译器来编译程序.优化
(三)使用交叉编译器的缘由url
ARM上能够运行操做系统,因此用户彻底能够将ARM当作计算机来使用,理论上也能够在ARM上使用本地的编译器来编译程序.可是,编译器在编译程序时,会产生大量的中间文件,这会占用很大的内存和磁盘空间,且对CPU处理速度要求较高,好比S3C2440A内存、磁盘空间只有几十到100多兆,CPU只有400-500MHz,彻底达不到编译程序的要求.因此,在进行ARM-linux嵌入式开发时必须在PC机(x86结构)上编译出可以运行在ARM上的程序,而后再将程序下载到 ARM中来运行.这就用到了交叉编译器.操作系统
要进行交叉编译,用户须要在主机平台上安装对应的交叉编译工具链(cross compilation tool chain),而后用这个交叉编译工具链编译用户的源代码,最终生成可在目标平台上运行的代码.交叉编译工具链能够从网上下载,也能够本身制做.但编译器不是万能的,受版本限制,编译某些程序时会报错.常见的交叉编译工具链有:
(1)Cross -2.95.3 tar: 该版本较早,除了编译vivi外通常不使用.
(2)arm920t-eabi.tgz: 4.1.2版本的编译器,支持eabi,能够编译TX2440A开发板上的全部程序.(貌似咱们代码里面的就是这个工具)
(3)arm-linux-gcc: 4.3.2版本的编译器,支持eabi,是最多见的交叉工具链.
Attention!!!
什么是EABI
EABI,Embeded 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即嵌入式应用二进制接口,是描述可链接目标代码、库目标代码、可执行文件影像、如何链接、执行和调试以及目标代码生成过程,和c, c++语言接口的规范,是编译链接工具的基础规范,也是研究它们工做原理的基础.简而言之,EABI就是一种编译规范,交叉编译器在编译时,对于浮点运算会使用硬浮点运算,而对于没有硬浮点运算的处理器,好比S3C2440,会使用软浮点,但这样会在速度上受到很大的限制,而EABI则对浮点运算进行了优化,提升了浮点运算的性能,节省了编译时间.
(四)安装交叉工具链arm-linux-gcc 4.3.2 (我下的是4.4.3)
安装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就是在主机平台(pc机的Linux操做系统)上安装对应的交叉编译工具链,换句话说,是将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 4.3.2在Linux操做系统下安装.安装步骤:
(1)网上下载个压缩包,我下载的是arm-linux-gcc-4.4.3-20100728.tar.gz,地址:http://arm9.net/download.asp
(2)解压软件包arm-linux-gcc-4.4.3.tgz.
[root@localhost lishuai]#tar xzvf arm-linux-gcc4.4.3.tgz
1.目录4.4.3就是该交叉编译器的目录.从arm-linux-gcc-4.4.3.tgz解压信息来看,该软件包须要解压在usr/local/arm下
2.进入目录usr/local/内,并无找到arm文件夹,因此须要新建一arm文件夹,再将目录4.4.3移动到新建目录usr/local/arm下.其中,4.4.3/bin就是arm-linux-gcc的可执行文件.
[root@localhost local]#mv /home/lishuai/usr/local/arm/4.4.3 ./
我用的命令是: #cp -rv /media/文档/opt/FirendlyARM/toolschain/4.4.3 /usr/local/arm 就是把4.4.3这个文件夹拷贝到/usr/local/arm下
3.进入目录/usr/local/arm/4.4.3/bin,能够看到不一样类型的编译器.但在ARM下常常用到是arm-linux-gcc.其实它也是一个gcc编译器,与gcc使用方法一致,不过该编译器是针对arm体系结构、Linux操做系统的编译器.利用该编译器就能够编译出运行在ARM上的Linux操做系统下的应用程序.
4.进入目录/usr/local/arm/4.4.3/arm-none-linux-gnueabi.其中,lib目录下存放的是库文件,用户编写的应用程序在运行时就依赖于这些库文件.
5.此时还不能编译源码,系统通常会提示找不到命令arm-linux-gcc.这是环境变量在做祟.因此必须修改环境变量PATH.
[root@localhost lishuai]#vi /etc/profile 这里我仍是比较喜欢用gedit...
在最后一行的下面添加环境变量,
输入:export PATH=/usr/local/arm/4.4.3/bin:$PATH
指定变量PATH为交叉编译器的路径,目的是告诉操做系统能够到目录/usr/local/arm/4.4.3/bin下查找可执行文件
6.[root@localhost lishuai#:source /etc/profile
//使已修改的配置文件/etc/profile生效
7.查看arm-linux-gcc编译器的版本
[root@localhost lishuai]#arm-linux-gcc -v
(五)arm-linu-gcc应用实例
我这边写了个简单的helloWorld.c程序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先使用 gcc -o hello_x86 hello.c 编译生成hello_x86文件
再使用arm-linux-gcc -o hello_arm hello.c -static 编译生成hello_arm文件 (注意这边要加个-static 静态连接,若是不加,默认动态连接,拷贝到开发板会出错,多是因为编译器的版本和编译内核的版本不一致形成的,Google、百度了一天也没结果。)
编译完毕后,能够看到生成的hello_arm和hello_x86文件,
./hello_x86 执行结果为:hello world!
./hello_arm 执行结果为:没法打开二进制文件
使用file命令查看:file hello_arm 它会告诉你只能在arm体系结构下运行。
剩下的就是把hello_arm拷贝到arm架构的开发板上去,看看运行结果是否是hello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