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周 进程的切换和系统的通常执行过程
1、进程切换的关键代码switch_to分析
1.进程调度与进程调度的时机分析linux
不一样类型的进程有不一样的调度需求算法
第一种分类:shell
- I/O-bound:频繁进行I/O,花费很长时间等待I/O
- CPU-bound:计算密集型,须要大量CPU时间进行计算

第二种分类:架构
- 批处理进程:没必要交互、很快响应
- 实时进程:要求响应时间短
- 交互式进程(shell)

调度策略:是一组规则,它们决定何时以怎样的方式选择一个新进程运行。函数
- Linux的进程根据优先级排队
- Linux中进程的优先级是动态的
操做系统原理中介绍了大量进程调度算法,这些算法从实现的角度看仅仅是从运行队列中选择一个新进程,选择的过程当中运用了不一样的策略而已。操作系统
2.进程调度的时机:线程
- 中断处理过程(包括时钟中断、I/O中断、系统调用和异常)中,直接调用schedule(),或者返回用户态时根据need_resched标记调用schedule();
- 内核线程(只有内核态没有用户态的特殊进程)能够直接调用schedule()进行进程切换,也能够在中断处理过程当中进行调度,也就是说内核线程做为一类的特殊的进程能够主动调度,也能够被动调度;
- 用户态进程没法实现主动调度,只能被动调度,仅能经过陷入内核态后的某个时机点进行调度,即在中断处理过程当中进行调度。


3.进程的切换rest
- 为了控制进程的执行,内核必须有能力挂起正在CPU上执行的进程,并恢复之前挂起的某个进程的执行,这叫作进程切换、任务切换、上下文切换;
- 挂起正在CPU上执行的进程,与中断时保存现场是不一样的,中断先后是在同一个进程上下文中,只是由用户态转向内核态执行;
- 进程上下文包含了进程执行须要的全部信息
- 用户地址空间:包括程序代码,数据,用户堆栈等
- 控制信息:进程描述符,内核堆栈等
- 硬件上下文(注意中断也要保存硬件上下文只是保存的方法不一样)
- schedule()函数选择一个新的进程来运行,并调用
context_switch
进行上下文的切换,这个宏调用switch_to
来进行关键上下文切换
- next = pick_ next_task(rq, prev);//进程调度算法都封装这个函数内部
- context_switch(rq, prev, next);//进程上下文切换
- switch_to利用了prev和next两个参数:prev指向当前进程,next指向被调度的进程

2、Linux系统的通常执行过程

3、Linux系统架构和执行过程概览




实验:
1.和上一个实验同样,下载新的menu

2.设置断点

3.单步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