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对2012软件测试大会的一个演讲PPT稿的读后感,讲稿主要针对性能测试的一个流程改进方案。性能优化
性能测试作软件的同窗应该至关熟悉,在互联网时代性能是相当重要的(包括服务器的承载能力,响应速度等方面)。服务器
传统的性能测试模型:性能测试需求 ---> 执行性能测试 ---> 性能优化 ---> 性能测试报告 ---> 发布网络
打破开环,闭环测试模型:性能测试需求--->执行性能测试--->性能优化--->性能测试报告--->发布--->评估--->性能测试需求性能
开环模型缺点:测试
1.测试阶段和生产阶段脱节,没有根据线上实际的数据对线下测试进行评估,优化
2.测试结果和生成以前存在差别,没法论证线下测试的有效性spa
3.生产环境惊现性能瓶颈,运营人员悄悄重启了事操作系统
闭环模型目标中间件
1.实施生产环境性能监控和分析blog
2.保持测试和生产的联动性
3.解决测试结果与生产运行间的差别
4.量化性能质量
5.提供性能瓶颈分析和定位
性能跟踪体系特色,除了闭环能有效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外:
1.性能质量模型,实现性能等级划分
2.线上线下系数换算,
3.优化跟踪,推进线上性能问题的优化工做,提早预警
容量指标
throughput:流量,作过压测对这个单词应该不会陌生
应用处理能力:QPS,RT (QPS是每秒请求数,RT这个缩写没见过,有知道请在下面回下)
中间件处理能力:APACHE、TOMCAT、JVM (阿里主要就是JAVA了)
操做系统资源:CPU、 LOAD、网络、磁盘等
线上线下换算,y=f(ex) y是线上的TPS,x为线下的TPS
质量模型 φ=∑(100*wi*yi) 质量得分公式,wi为权重,yi为各项指标分值。 这个须要在分值体系已创建前提下
采集天天的PV做为数据源,PV(Page View 用户访问一次网页,这里是延伸的说法,系统真实处理的一个请求,视为一个PV)
在执行方面这篇文章并不详尽,可是它传递了线上线下联动的测试思想,把整个测试流程进行了改进,使测试有效性、持续性、真实性获得提升。除了性能测试,这种思想也能够在其余测试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