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敏捷教练如何优化优酷需求分析流程?

摘要: 如何帮助优酷迅速融合到阿里研发体系?如何优化优酷的需求分析流程?针对需求信息不明确,开发出来的功能不是产品想要的痛点如何解决?安全

点此查看原文:http://click.aliyun.com/m/41381/微信

导读:如何帮助优酷迅速融合到阿里研发体系?如何优化优酷的需求分析流程?针对需求信息不明确,开发出来的功能不是产品想要的痛点如何解决?本文由阿里巴巴敏捷教练张迎辉(花名问菊),详述如何经过调研分析、设计方案、落地实施、评估效果和持续优化的闭环帮助优酷同窗解决问题。工具

图片描述

1、背景和目标测试

为熟悉优酷状况,我和PMO同窗访谈了优酷主客团队的产品、设计、开发、测试、项目经理等角色,你们反馈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痛点有:优化

图片描述

针对这些痛点,需求分析流程优化的目标设定为:阿里云

提供一套轻流程、重标准、数据驱动的需求管理方案,以数据化方式驱动团队改进,提供需求从建立到发布的全流程透明化管理。spa

2、设计方案和落地实施设计

优酷主客团队此前已有一套需求分析流程,创建了需求优先级PK和需求评审等机制。针对你们反馈的问题和优酷移动App的特色,并借鉴手淘的经验,我设计了一套改进的需求管理方案。blog

图片描述

双周迭代的时序图:接口

图片描述
(注:本图仅适用常规迭代,特殊项目不在此列)

与已有方案相比:

1.增长了产品规划环节:每季度开产品规划会,业务负责人参加。主要议程包括:回顾上季度业务数据及业务目标达成状况;规划下季度业务目标和业务打法。接下来三个月的核心需求要围绕业务目标和业务打法来规划和设计。

主要目的是解决“规划不清晰”的痛点,自上而下造成协力,聚焦业务目标。

2.在需求梳理环节要提供有交互草图的需求概要。各角色TL和重要干系人参加需求梳理会。会前,产品同窗把需求录入阿里云云效并提供需求概要设计,产品团队内部对需求优先级达成一致。会上,产品同窗按优先级顺序串讲需求,听众提问澄清需求。需求概要至少要明确需求价值,技术上可行,主流程交互清晰。

主要目的是但愿产品同窗往前走,早投入早沟通早设计,避免一句话需求或口头需求占位。

  1. 从只有TL参加的集中式需求评审变为一线同窗参加的分散式需求评审。需求梳理会后,TL们商定交付范围并为范围内的需求分配人手,分工信息更新到阿里云云效中。产品同窗拉上相关的一线同窗和重要干系人自行组织需求评审。TL参加剧点需求评审,一线同窗参加与本身相关的需求评审。

优酷主客按职能组织团队,产品、设计、开发、测试合计102人。之前一线同窗不参与需求评审,由TL代为传递需求。从开大会到拉小会,让一线同窗参与需求设计和讨论,更了解需求,有问题和风险及时提出解决。同时也能够解放TL,不须要关心每一个需求,只需关注重点需求。

  1. 需求符合开工标准才能进入开发环节。开工标准由优酷主客产品团队同窗起草,TL评审经过。开工标准已配置到阿里云云效需求模板中,新建立的需求只需按模板填空便可。

5.需求统一进阿里云云效。需求从建立到发布的所有环节都在阿里云云效上跟踪,是数据化管理的前提。统一工具,也能够增强协做,下降沟通成本。

3、效果评估

2017年1月方案落地实施后,我访谈了优酷主客团队的2名产品同窗、1名设计同窗和1名开发同窗。并于2017年1月20日组织了版本总结会,主客团队TL和一线同窗表明参加。
综合访谈和总结会的反馈,总结要点以下:

1.节奏感提高:时间点清晰,每一个阶段的产出物也很明确。

2.流程简单清晰,避开了冗余低效的环节:一线人员更了解需求,及时发现问题;需求分开评审效率明显提高,不会大面积占用其余同窗的时间;产品往前走了,也带动其余同窗早启动了,需求积压的状况有所改善。

3.工具引入提高了效率:云效操做方便,信息同步更好了;需求管理工具统一,提高了效率;需求与bug关联,便于定位问题。

4、持续优化

需求流程优化方案在优酷主客团队落地后,其它团队和部门也纷纷但愿帮忙优化需求流程。2017年2月至3月,经过与业务接口人合做,我帮助优酷产品技术部其余团队和优酷广告落地了新的需求分析流程:需求统一进阿里云云效,实现了需求从建立到发布的全流程透明化管理。

以优酷产品技术平台主要业务线为例,研发过程全流程的核心指标报表以下: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注:为保护优酷数据安全,此处未提供清晰版本)

以上是按照业务线(项目)维度生成的4张报表,分别对应3月1日到3月31日期间各业务线完成的需求数量、需求从建立到发布的总时长及分阶段时长、新建立的缺陷数量、已关闭缺陷的平均关闭时长。这4个核心指标反映了业务线的质量、效率和响应力。报表产出后,业务团队分析报表找问题,并采起了改进行动。

此处举两例:

1.某团队发现需求分析阶段特别长

调研发现有些需求准备好了,可是开发团队容量满了;

需求要等待排期,而排期时长都记入分析时长了;

团队决定改造工做流,在需求分析后增长了排期状态;

工做流改造后更能反映团队的实际工做状况,有助于发现瓶颈。

2.某业务线2017年3月交付了16个需求,新增了1030个缺陷,缺陷需求比较高。

团队总结反思后发现主要有两方面缘由:

一是需求的粒度比较大;二是测试和产品、开发同窗对需求的理解不一致;

改进行动包括需求拆分为合适的粒度,测试同窗参加需求评审,保证你们对需求的理解是一致的。

5、总结

做为敏捷教练团队的一员,我尝试把团队的使命落地到行动中:“引入业界的优秀实践,探索适合阿里巴巴的研发模式,在研发团队落地,帮助团队提高质量效率,沉淀成功案例并落实到工具平台中”。

在敏捷理念的指引下,帮助团队创建稳定的迭代节奏,再经过直观透明的研发过程数据引导团队持续改进。在优酷主客按职能组织团队的状况下,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因地制宜优先实现了拆产品和拆时间。在双周迭代稳定运转3个月后,优酷主客团队涌现出了比较稳定的产品、设计、开发、测试组合。能够说是出现了跨职能特性团队的雏形,为向特性团队转型奠基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我与云效产品团队密切协做,持续优化和完善云效的报表功能。这些通用功能也为其余团队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便利。

做者介绍:张迎辉(花名问菊),阿里巴巴敏捷教练,罗汉堂讲师,开发和讲授多门敏捷课程,前后支持手机淘宝、优酷、移动事业群等多个部门的团队敏捷转型。2011年开始接触敏捷开发,是认证的CSM、CSD、CSPO。亲身感觉到敏捷给团队带来的改变,立志成为敏捷践行者。PS:关注云效(ali_yunxiao)微信号,对话框回复研发效能,下载企业效能升级合集材料。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