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浦岛(Yap)是位于太平洋西部的加罗林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居住人口仅有数千人,岛上风景如画,人们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然而,这个岛最出名的缘由倒是岛上奇特的货币
。生活
一种又大又厚的石轮——“费(Fei)币”构建了当地的货币体系,这些石轮的直径从1到12英寸(1英寸=0.0254米)不等,中有孔洞。雅浦岛上的居民进行的交易不少,但交易过程
通常只是债务互相抵消的过程,帐款一般留待之后的交易中进行转结。即使到了最后的清算时刻,费币也不多被搬动,当地人只是在上面作标记,以显示全部权的易手,其全部者无
须持有它。当地人并不在乎本身对这块石头的全部权有没有实物保证,甚至不须要为交易作什么记号,石币仍是原封不动地留在原来的主人那里。
威廉·亨利·福内斯[1]对雅浦岛的货币体系进行描述时,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附近村子里有一家人,他们的富裕程度毋庸置疑、人所周知,然而没有一我的见过或接触过这笔财富,这家人本身也不例外。他们家的财富就是一块巨大的费币,其尺寸只是在祖辈
的口中提到过,历经两三代人,这块费币一直躺在海底,直到如今!人们都认可,这块费币在运输过程当中掉下海的事故自己无须多议,并且人们也认可,即使沉在数百英里(1英里
=1609.344米)以外的海里,这块石币的交易价值也不该受到影响……这块石头的购买力就如同把它明显地摆在主人房外同样,仍然有效。
这种奇特的货币制度其实并不难理解,雅浦岛的货币不是费币,而是其背后的一套由信用记录以及信用记录的清算构成的体系。费币只是用来记帐的表征[2]。凯恩斯在他的《货币
论》里表示:“福内斯的书让咱们了解到,有一个民族对货币的观念可能比其余国家的人聪明得多。”[3]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现代经济学领域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被称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在经济学界,“
凯恩斯学派”衍生了数个支系,其影响力持续至今。
1991年,79岁的米尔顿·弗里德曼一样对雅浦岛有很高的评价,认为雅浦岛摆脱了商品硬币这套传统但不健康的制度[4]。该岛对公认的实体通货明显不闻不问,这说明了货币不是 一种商品,而是信用与清算构成的一套体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