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表查询:mysql
这句explain的结果就是: ta:Using index; Using temporary; Using filesort ti:Using where程序员
说明:这里的ta和ti表 关联查询 ta表的instance_id和 ti的sid字段关联,再经过SID排序 web
由于ta表里是没有game_id的 因此order by的时候 会把ti表的结果给缓存起来 sql
但由于ti表要缓存的数据不少,最后多出的又要放进磁盘内存中,因此就有了using filesort,最后再把磁盘的一并释放掉;每次查询都如此往复,天然而然查询会慢下来.数据库
解决方案:将这个查询语句拆分红两句去查询或者在ta表中野加一个game_id字段 缓存
2️⃣SELECT COUNT(sid)函数
由于公司数据库mysql用的是InnoDB而不是myisam, 若是是myisam数据库就会很快,而InnoDB须要全盘扫描会很慢; 优化
二者区别: spa
对于count()查询来讲MyISAM更有优点设计
由于MyISAM存储了表中的行数记录,执行SELECT COUNT() 的时候能够直接获取到结果,而InnoDB须要扫描所有数据后获得结果。
可是注意一点:对于带有WHERE 条件的 SELECT COUNT()语句两种引擎的表执行过程是同样的,都须要扫描所有数据后获得结果
解决方案:不要一会儿给出结果,进行定时任务缓存处理,当对该表进行修改操做时将缓存删除;
另一些优化的例子:
1)尽可能少用负条件查询;
假设咱们有一个Order表,表中有一个字段是Status,这个字段有4个值,分别是0=待支付、1=待发货、2=待收货、3=已完成。
这时,咱们要查询全部已经支付的订单,不少人就会写这样的SQL: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Status != 0
这就是一个很差的习惯了。负向条件查询(例如:!=、not in、not exists)都是不能使用索引的,当Order表中的数据到达必定量级时,这个查询的效率会急剧的降低。因此,正确的写法应该是: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Status in (1,2,3)
2)尽可能少用前导模糊查询;
假设咱们如今要根据用户的订单号(OrderNo)查询用户的订单,若是是直接经过SQL查询的话,尽可能不要使用前导模糊查询,也就是: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OrderNo like '%param'
或者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OrderNo like '%param%'
由于,前导模糊查询是没法命中索引的,因此,会整个数据库去检索,效率至关的差,而非前导模糊查询则是可使用索引的。
所以,咱们尽可能不要把通配符放在前面,改为下面这样: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OrderNo like 'param%'
3)尽可能不要在条件字段上加运算;
假设,如今有一个需求,是要查询2018年整年的订单数据,咱们就须要经过建立时间(CreateTime)来进行检索,可是,有些程序员就喜欢这样写SQL: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Year(CreateTime)=2018
而后,每次执行时就会发现,查询的速度异常的慢,致使了大量的请求挂起甚至超时。这是由于,咱们即便在CreateTime上创建了索引,可是,若是使用了运算函数,查询同样会进行全表的检索。
因此,咱们能够改为这样: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CreateTime > '2018-1-1 00:00:00'
4)当查询容许null的列值时,须要特别注意;
咱们在建立表的字段时,若是这个字段须要做为索引时,尽可能不要容许Null。由于,单列索引不会存Null值,复合索引不存全部索引列都为Null的值,因此若是列容许为Null,可能会获得“不符合预期”的结果集。
例如:咱们有一个User表,其中有UserName字段记录了用户的名字,而且添加了索引。
如今咱们执行了这样一个查询: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Name != '小倩'
但结果是这样的
那位UserName为Null的数据并无能包括进来。所以,若是咱们想要包含这个用户的话,最好可以设置一个默认值。
5)复合索引使用时须要注意顺序;
登陆,确定是咱们使用得最多的一个查询了,为了保证效率,咱们为LoginID和Password加上了复合索引。
当咱们使用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LoginID = '{LoginID}' and Password = '{Password}'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Password = '{Password}' and LoginID = '{LoginID}'
查询时,都是可以准备的命中索引。当咱们使用: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LoginID = '{LoginID}'
查询时,也是可以命中索引的。可是,当咱们使用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Password = '{Password}'
查询时,确没法命中索引,这是什么缘由呢?
这是因为,复合索引对于查询的顺序是很是的铭感的,因此,符合索引中包含了几种规则,其中就有全列匹配和最左前缀匹配。
当全部列都可以匹配时,虽然查询的顺序上有不一样,可是查询优化器会将顺序进行调整,以知足适合索引的顺序,因此,顺序的颠却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若是全部列不能匹配时,就必须知足最左前缀匹配了,也就是,必须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排列。所以,当咱们创建是索引是<LoginID, Password>时,where Password = '{Password}' 就不知足最左前缀规则,没法命中索引了。6)结果惟一时别愣着;
一般,咱们设计User表时,并不会把LoginID做为主键,可是,LoginID确会在业务逻辑中验证惟一性,所以,若是使用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LoginID = '{LoginID}'
查询时,结果必定只有一条。可是,数据库是不知道的,即便找到了这惟一的一条结果,他也会一直继续,直到扫描完全部的数据。
所以,在执行这样的查询时,咱们能够优化一下,改为: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LoginID = '{LoginID}' limit 1
这样,当查询到结果时,就不会再继续了。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