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red; width: 300px; height: 100px; } <div> <ul> <li>1</li> <li>2</li> <li>3</li> <li>4</li> </ul> </div>
浏览器会把inline元素间的空白字符(空格、换行、Tab等)渲染成一个空格。而为了美观。咱们一般是一个<li>
放在一行,这致使<li>
换行后产生换行字符,它变成一个空格,占用了一个字符的宽度。
解决:
方法一:为<li>
设置float: left
。不足:有些容器是不能设置浮动,如左右切换的焦点图等。
方法二:将全部<li>
写在同一行。不足:代码不美观。
方法三:将<ul>
内的字符尺寸直接设为0,即font-size: 0
。不足:<ul>
中的其余字符尺寸也被设为0,须要额外从新设定其余字符尺寸,且在Safari浏览器依然会出现空白间隔。
方法四:消除<ul>
的字符间隔letter-spacing: -8px
,而这也设置了<li>
内的字符间隔,所以须要将<li>
内的字符间隔设为默认letter-spacing: normal
。
在之前是须要用到js与css才能够顺利完成一个图片瀑布流的实现,如今有了CCS3以后就能够只用CSS样式实现完美的自适应多列图片瀑布流
<div></div>要点
一、column-count 把div中的文本分为多少列
二、column-width 规定列宽
三、column-gap 规定列间隙
四、break-inside: avoid; 避免元素内部断行并产生新列
注意: Internet Explorer 9及更早 IE 版本浏览器不支持 column-count 属性。css
/*瀑布流层*/ .waterfall { -moz-column-count: 4; /* Firefox */ -webkit-column-count: 4; /* Safari 和 Chrome */ column-count: 4; -moz-column-gap: 1em; -webkit-column-gap: 1em; column-gap: 1em; } /*一个内容层*/ .item { padding: 1em; margin: 0 0 1em 0; -moz-page-break-inside: avoid;a -webkit-column-break-inside: avoid; break-inside: avoid; border: 1px solid #000; }
扩展
CSS3多列属性
column-count
一行须要分割多少列column-gap
每一列的列距column-rule-style
列边框样式column-rule-width
列边框宽度column-rule-color
列边框颜色column-rule
column-rule-*
全部属性的简写。 如:column-rule: 1px solid #ccc(与border使用类似)column-span
指定元素跨越多少列column-width
指定列的宽度能够直接使用CSS3中的:nth-child(n)
选择器。
:nth-child(n)
选择器匹配父元素中的第 n 个子元素,元素类型没有限制。n 能够是一个数字,一个关键字,或者一个公式。
table tbody tr:nth-child(2) td:nth-child(2){ background: red; }
我当时提出的是使用排除法,只要第二行第二列,也就是排除第一行第一列,因此就能够直接使用:not()
排除就能够了。不过当须要排除的行列更多时,这个方法明显不行,所以能够用第二种方法,CSS3中的~
选择器。
<div></div>
~
选择器
element1~element2
选择器匹配出如今element1
后面的element2
。
element1
和element2
这两种元素必须具备相同的父元素,但element2
没必要紧跟在element1
的后面。
//能够修改第几行第几列,即为第n+1行第n+1列 这里的n为1 tr:nth-child(n)~tr>td:nth-child(n)~td { background: red; }
经典问题,具体参考 javaScript事件流
事件委托:事件委托就是利用事件冒泡,只指定一个事件处理程序,就能够管理某一类型的全部事件。
通俗来说就是把多个相同的子元素的点击事件绑定到父元素上,利用时间冒泡的原理,点击子元素最终都会冒泡到父元素,所以只把事件绑定在父元素判断是哪一个子元素被点击就能够了。
<div></div>
举个栗子
子节点实现相同的功能:
// 实现功能是点击li,弹出123: <ul id="ul1"> <li>111</li> <li>222</li> <li>333</li> <li>444</li> </ul> // 传统的方法 须要经过循环对多个li进行时间绑定 window.onload = function(){ var oUl = document.getElementById("ul1"); var aLi = oUl.getElementsByTagName('li'); for(var i=0;i<aLi.length;i++){ aLi[i].onclick = function(){ alert(123); } } } // 事件委托的方式 // Event对象提供了一个属性叫target,能够返回事件的目标节点,咱们成为事件源,也就是说,target就能够表示为当前的事件操做的dom,可是不是真正操做dom,固然,这个是有兼容性的,标准浏览器用ev.target,IE浏览器用event.srcElement window.onload = function(){ var oUl = document.getElementById("ul1"); oUl.onclick = function(ev){ var ev = ev || window.event; var target = ev.target || ev.srcElement; if(target.nodeName.toLowerCase() == 'li'){ alert(123); alert(target.innerHTML); } } }
target
:触发事件的某个具体对象,只会出如今事件流的目标阶段(谁触发谁命中,因此确定是目标阶段)
currentTarget
:绑定事件的对象,恒等于this,可能出如今事件流的任意一个阶段中
也是一个经典问题,参考 Vue.js 父子组件及非父子组件间实现通讯
有多种方法解决html
- 使用一个空的 Vue 实例做为中央事件总线
- 使用Vuex
- 使用localStorage和SessionStorage
相同点:均可以做为浏览器存储,且都不能进行跨域访问;
不一样点:前端
- cookie始终会在同源 http 请求头中携带(即便不须要),在浏览器和服务器间来回传递
- localStorage 不会自动把数据发给服务器,仅在本地保存;
- localStorage 存储大小比cookie大得多,能够达到5M或更大;
- localStorage 存储持久数据,浏览器关闭后数据不丢失除非主动删除数据;
- cookie 设置的cookie过时时间以前一直有效,与浏览器是否关闭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