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司开始向云计算转变,要把复杂的桌面软件(Winform的建模仿真软件)改为全面支持WebService调用的软件,html
相似ArcGIS Desktop和ArcGIS Server, 其中的工做量和复杂度可想而知,一直不理解为何要这么作,直到看到这篇文章:数据库
http://weilai.blogchina.com/658401333.html 这篇文章说得很好,能够说明咱们公司为何要向云计算转变。浏览器
微软的生死大逃亡网络
2017年对于老牌IT大公司微软来讲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在这一年里,微软有不少事情能够称道。可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件:第一是微软终于确立起了在亚马逊以后云计算第二大厂商的地位。第二是微软的股票在长达16年的徘徊之后,终于突破了2000年时候鼎盛时期60美圆一股的历史最高价,屡屡创造新高。学习
2013年的时候,微软给人的感受是生不如死毫无但愿的。2017年的时候,不管谁都不可否认,微软已经从死局中爬出来,和本身比,那是越活越好了;和本身的周围比,不管是Oracle或者IBM,微软都比它们活得要滋润不少。大数据
放眼当下,微软固然不多是2000年时候一言堂通常的牛逼,然而不能否认的是,谁也不会担忧微软即将死去。那么,微软的此次转型,包括那个不少人认为的名不符实的云计算第二的位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搜索引擎
1
沉船的微软
2009年的西雅图,和往常通常的阴雨绵绵。老牌软件帝国的微软公司,就像秋天的蚂蚱通常,虽然还在扑腾着,有识之士看到了它的将来,不长久了。腐朽的味道处处可见,远在西雅图的办公室里,都能闻到对岸雷德蒙得飘过来的发霉的气息。云计算
大厦将倾,谁都会作最后的垂死挣扎,微软也不例外。外强中干,更要显得牛逼,扩张无处不在,不一样的只是早死仍是晚死的区别。Bill Gates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多年之后,这句话好像真的要验证了。spa
咱们来看一下软件巨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1995年到2000年疯狂般的成长扩张后,微软的发展变得错误连连。江湖传言英明神武的Bill Gates在XP以后对新的操做系统提出了三条要求:第一配合.NET战略,操做系统用C#写;第二开发WinFS,文件系统用关系数据库来作;第三,开发新的显示系统Avalon,浏览器和桌面软件看起来同样。操作系统
结果就是一个难产的,完全重写的Vista。C#的系统太慢,WinFS特别复杂,Avalon系统却是部分得以保留。出来的就是那个你们都骂的Vista。以后,Bill Gates选择再也不当CEO专心搞本身的慈善基金会,而这个时候Steve Ballmer接班了。
不少人对Steve Ballmer的评价并不高,我我的对他仍是尊敬为主。由于一个差很少被Bill Gates玩死的公司,也就是微软家大业大可以承受一次WinFS这样的失败,被Steve Ballmer拯救了。这个拯救,最主要的是Enterprise市场。微软是在Steve Ballmer手里才真正把Enterprise市场作起来作大的。
以后的故事,有个DoNotEvil的公司在Kirkland开了个分部,以正义先锋的名义不停从微软挖人。该公司更是雄心勃勃地把手伸进微软的传统地盘Office里面来,妄图取而代之。而另一个Steve发布的iPhone则宣告着Windows Mobile的到来。Steve Ballmer那个关于“没有键盘是手机吗”的访谈,今后成为他一次又一次被嘲笑的段子。而Social市场的失利更是让人以为微软这个公司完全没有眼光了。
2
人心的丧失
2009年对于微软来讲是很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里,做为微软公司,经历了它成立以来的第二次经济危机。若是说2000年的时候微软面临第一次经济危机的时候,是微软从鼎盛时期到低迷的一个过程,那么微软的第二次经济危机,则是微软做为一个公司企业文化的巨大改变。这种改变从短时间和长期看,都是公司二流化的标志。
这一年做为次贷危机的开始,每一个公司都很差混。年初的时候,先是有谣言放出来,微软打算裁人5000人。微软裁人在今天看来其实不是什么事情了,由于Satya Nadella上台的时候裁的是1万8千人,不少都是诺基亚的老员工。要知道,这样的裁人计划在2009年的时候这绝对是震惊世界的大事情。
缘由是什么呢?在2000年经济危机的时候,Bill Gates曾经高调的宣布,微软和与它一块儿成长的公司共存亡。微软绝对不会由于公司不行而裁人。再苦不能苦员工啊。
虽说微软这个公司很evil,也说微软这个公司风光再也不,并且微软的股票工资奖金也不是业界最高的,可是公司员工的向心力一直很强。
这有两个缘由,第一是微软一直都不裁人,只要员工表现不差,能够在微软里面一直干到死。第二是微软的福利不是通常的好,是出奇的好。衣食无忧福利顶天从不裁人,这公司员工要没有向心力,怎么可能。这是为何曾经的微软有不少人一干就是10年20年。
因此当微软要裁人的谣言传来的时候,世界是震惊的。接下来,空穴来风的事情,老是真的。因而2009年的微软,多半是微软以为本身若是不对员工狠一点,取悦一下华尔街,就活不过此次经济危机了,因而就拿起刀,裁人5000。
伴随裁人的,天然是各类各样的福利削减。今天微软的福利,固然在IT公司里面不算太差,比起湖对岸的美国富士康来讲,仍是仁义太多了,和其余公司也能比。可是当时微软的福利,那能够笑傲整个美国乃至世界,的确是无敌的。人心向背,牺牲了员工的利益,员工也就再也不有凝聚了,也就再也不愿意承受低工资了。因此后来这造就了微软的员工,尤为高龄牛人的纷纷出逃。这也直接致使了美国富士康顺利的搜罗到了不少人才,开始了腾飞。得失之间,端是没法判断。
3
危机的本质
有一句话叫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有一句话叫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的都是一个意思,一个大帝国要垮下来,委实不容易。微软这样一个曾经无敌于全球,PK硅谷无数公司的大帝国,要是垮起来,更不容易。
在2000年的时候,有人问Bill Gates怎么看待IT行业,他说,只是有些Noise。Noise指的是Netscape Oracle IBM Sun EMC。可见嚣张至极自信至极。
过后诸葛亮,以今天2017年来看,不少问题我都能看明白。微软的危机在哪里?一个公司好比微软,若是说决定放弃成为一个伟大的称霸的公司,而只是存活下来,做为一个还算比较重要的公司的话,其实Mobile能够放弃,搜索不是问题。家大业大的微软,有着Windows和Office两个印钞机,即使是坐失了新的增加点,离死仍是很遥远。
然而咱们都知道,在09年微软的某些举动,其实不是微软之后是否是一个伟大公司的问题,而是微软最高领导人以为本身的公司经历一场生死存亡的危机。搞清楚这一点,才能帮助咱们理解以后微软的一系列举动。
那么危机到底在哪里?咱们知道在互联网公司以前的软件公司,大致上有两类,作Consumer市场的和作Enterprise的。微软是地地道道的Consumer市场出身,固然Steve Ballmer把Enterprise硬生生作起来了。
Consumer市场,大体上是这样的,每隔三年左右出一个新版本,而后卖钱。因此三年一波地作,Wintel联盟就是这样一个勾当。新硬件加上新操做系统。硬件更新快软件升级也快。大把赚钱好哥俩。
可是这个业务模式有致命的问题。新版本的软件作得很差,你们不想买。新版本的软件作好了,固然是大卖。但是下一个版本怎么作呢?这个危机在Windows上首先出现了,Windows 95作得还行,可是Windows 98更好,你们都愿意买。Windows XP作得实在太好了,谁都不想升级。
当硬件由于物理属性没法按照摩尔定律提升的时候,对软件的更新换代的需求就更低了。因此一个巅峰的XP,成就了微软当时销售业绩的辉煌,也为Vista的失败打下了伏笔。你们都知道一个东西从50分到70分是容易的,若是如今已经95分了,上面还有多大的上升空间呢?凭什么别人还要为那个微不足道的提升买单。
Office的人更狡猾一些,微软借助了本身垄断的优点,把菜单大笔一挥改为了Ribbon。这就使得Office面临Windows一样困局的问题被大大的延期了。因此当Windows卖很差的时候,微软仍是在Office上大把收钱。可是有一点,随着Office作得愈来愈好,自掘坟墓的时间总有一天会到来的。迟一点早一点而已。伸头一刀缩头一刀。本身的经营模式,才是本身的掘墓人。
4
为创新而创新
在微软的全部部门里,曾经最强势的当属Windows,而最睿智的则多是Office。Office从来是微软出杰出领导人和管理者的地方。固然所谓杰出也得看是和谁比。
我想很重要的一个缘由是Office这个软件有着和Windows差很少长的历史。Office最初是给Mac作的,后来才开始作Windows的版本。再后来Windows的版本愈来愈大,可是Mac的组一直在。可能不少人都不知道,微软一度是除苹果之外全球第二大Mac软件开发厂商,靠的就是Office for Mac。
假若你在Office工做过,看过源代码,就应该知道这些程序的历史太悠久。因此Office里面有专门的OS层,OS层上面的只能调用本身的API,不能直接调用Windows的API,由于有可能会有Mac版本的实现。
Office 2007推出的时候,最为重要卖点是一个叫作Fluent UI的东西,也就是后世被称为Ribbon的东西。Office的菜单自Office 95和Office 97之后就没有什么大变化了。2007年用Ribbon取代菜单,这究竟是进步仍是退步,多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可是至少在当年,无数多人恨死了微软,各类调查都代表Ribbon是个烂东西,学习周期长,不适应等等。
我想简单分析一下我我的的见解。首先微软历来都不是以UI见长的公司。假若推出Ribbon的是苹果,那我多半相信这是个好东西。以微软一向的黑历史,历来都不会作UI的公司,忽然英明神武地开始作UI而且作得很牛逼,恐怕和天上掉馅饼没区别。
另一个方面,Office到2007的时候,实际上是一个很成熟的产品了,并且大把赚钱啊。在一个很成熟的产品市场里大把赚钱的状况下,强推一个Ribbon的东西,背后的举动究竟是为何?值得咱们每一个人深思一下。
5
不成功的尝试
有人说,和Windows相比,Office才表明了微软对软件开发认识的最高水平。这话我认同。Windows毕竟是一款操做系统,其有着和其余应用软件大相径庭的需求。而Office则是一款从家庭用户到企业级市场都须要的应用软件。好的应用软件须要支持方方面面的东西,作好了,实际上是很是不容易的。
Office和Windows比起来有一个很是重要的特色,Office团队发布的东西,相对来讲很是求稳。从这个团队一向的历史来看,其实并未出现过任何让人大跌眼镜的举措。也许不必定有多惊艳,可是必定很妥当。
Ribbon的出现,实际上是比较反Office传统风格的。退一万步讲,当初也不是大数据思惟的年代,谈不上Data Driven Decision,因此这个决定实际上是脑壳拍出来的。硬推Ribbon的那个女人,后来在微软Windows部门节节高升。固然Office的人跑去Windows,这个故事是另一个八卦,Vista失败,Windows Org被清洗,让Office的人占领了,领头的是另一个Steve——Steve Sinofsky。这我的一度被认为是接替Steve Ballmer的下一任CEO,可是听说他跑去和Steven Ballmer说了一句“你下台让我来干吧”,而后他本身就下台了。
在我看来,Ribbon之因此会出现,实际上是Office遇到了创新危机。Office这个很平稳的软件,在新的版本里面,没法作出耳目一新的东西了。而若是不能作出耳目一新的东西,那就没办法兜售新版本给用户。没办法兜售新版本给用户,就没有钱赚了,这个逻辑其实很是的简单。Windows在XP时代就已经遇到了,Office在2007年也必须创新了。
创新的结果咱们看到了,Ribbon放出来的时候一片片的反对声。不少人都骂微软倒行逆施。并且最开始的时候Office四套件里面的Outlook并未遇上工期,Outlook实际上是2010年才升级到Ribbon的。无论怎么样,有了Ribbon就有了强制你们升级的可能。而让Ribbon像早年的菜单同样稳定下来,又须要不少年。这就为Office后续的新版本升级和收钱打开了道路。的确,这一搞又是两三个新版本。
可是咱们必须说此次尝试依然是失败的,由于它依然没有解决微软的盈利模式里面最为本质的问题。为了可以赚到一样多乃至更多的钱,每三年就必须发布一个新版本,新版本要足够的好,才可以让人去买。这个打怪升级模式,是会愈来愈难的。必定要为创新而创新,也没法摆脱这个怪圈。最后的结果,必定是作无可作,钱没得赚,公司走下坡路。一旦现金牛都不能挤出现金了,微软就该关门了。
当公司的两大最重要的部门Windows和Office都遇到一样问题的时候,做为微软最高领导人的Steve Ballmer应该是着急的。Ribbon的引入,只是微软为了延缓这个过程的发生,强制利用了本身垄断地位的优点,硬推了一次为创新而创新的举动。这种举动,在微软鼎盛时期固然能够作,不表明一直能够这么作。2017年的微软若是再来一次这种创新,那离自寻死路也不远了。
6
来自Nois的启示
Noise是Bill Gates采访时候说的五个公司Netscape,Oracle,IBM,Sun,EMC。这个采访在2000年微软如日中天的时候。你们来猜一猜,那个年代里第一大的软件公司是微软,第二大的软件公司是谁?
第二大的软件公司,不是Noise里面任何一家,它是Adobe。那个年代里Adobe有无数的软件,各个红极一时。可能有人不能理解Adobe的强大,想象一下pdf文件格式的普适性,PS这个表示修图,来源Photoshop,以及那个曾经占据了互联网几乎全部视频相关东西的Flash,这些都出自Adobe。
它和微软的盈利模式很像,都是作Consumer市场的。就是几年出一个软件而后卖卖卖,每次捞一票大的。而所谓的Noise们,尤为是企业级软件的Oracle在那个年代过得并非那么的如意。
我想最大的缘由在于Consumer市场的软件相对通用简单,买的人还多。单价贵利润高。企业级市场的软件很是的复杂,并且须要不少定制。市场上的企业级软体提供商从IBM到Oracle到SAP背后都有无数的咨询顾问公司活跃。
Oracle数据库有无数的参数给人定制,所谓一千我的内心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厂商里跑着一万个定制的Oracle数据库和SAP的ERP软件。企业级软件的开发和实施都很是的昂贵,在2000年以前这门生意远没有从消费者身上赚钱那么容易。
可是企业级软件市场有一点很是的不一样,那就是收费模式。Oracle到今天的收费模式仍是按年按CPU来收钱的。其余大大小小的企业级软件也都是这样的,好比说SAP,好比说SAS, 好比说Matlab。等到规模上去之后,企业级软件市场就是坐地收钱,年年有钱。
这些企业之因此愿意开发后续的版本,不是由于要出新版本卖钱,而是出于其余产品竞争的压力。然而不能否认,稳定现金流。这个模式作大了,比微软的模式要愈来愈牛逼。
Steve Ballmer是微软第一个真正重视企业级市场的领导人,在他的带领下微软的企业级市场从小到大,不少产品好比说SharePoint,Lync之类的虽然名声不显,可是大把赚钱。他对企业级软件市场的理解确定比不少人都深入,他对Consumer市场的消亡比谁都清楚。
这就是为何在2011年的员工大会上,他歇斯里地的说这个市场要消亡了。至于企业级市场的收钱方式,一种稳定的盈利方式,不须要为创新而创新,却如印钞机通常不断产生利润,更是他一直但愿的。
可是微软是很难作到这样的。这阻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内部的文化,三年一次大开发,关系到不少人的利益,升级等等。其次是微软的企业级软件更像是消费者用的,定制化要求很低,中间商很少也不赚钱。
固然有例外,好比说微软有个产品叫Dynamics,这东西定制化程度就很是高了,可是毕竟小众。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微软长期以来把软件和硬件当作消费品卖。一台机器,里面装了硬件,还有软件,出钱之后都属于你了。
这就是微软Adobe这些公司宣传的模式。Adobe公司的兴衰又是一长段历史,就不在这里展开了。可是它起码告诉咱们一点,这个软件商品的收费模式会涸泽而渔,这是必然的结果。你们都习惯了买的模式,要变成企业级市场那样交租的模式,不是想变就能变的。这应该是Steve Ballmer不少年来的困扰。尽管在2009年的时候,他彷佛已经看到了出路。那须要感谢一个活雷锋——谷歌。
7
世上只有雷锋好
历史上来讲西雅图和硅谷,做为IT发展的两个中心,各有千秋可是互相看不顺眼。硅谷起步早,可是到了2000年先后微软鼎盛时期,就是西雅图一家PK硅谷各大公司。做为邪恶帝国的象征微软是从来被硅谷集体抵制的。
但凡硅谷有新企业出来,就有充当反对邪恶帝国先锋的角色。这个角色早年的时候Sun就作过。后来者呢,就是谷歌了。当年的谷歌不是今天那个惟利是图的谷歌,是很有理想有追求的。员工待遇好,有20%的时间能够作本身的事情等等。
因而谷歌上市了,成了硅谷的新表明。因而谷歌杀入了微软的邪恶大本营。这个杀入是全方位的。首先是谷歌在Kirkland开了一个分公司,这个分公司开始在微软挖人。只要给的起钱,老是有人来的。
网上视频显示,有个微软的Tech-fellow走了,Steve Ballmer找他谈话,问他去哪家公司,别告诉我又是谷歌。对方说是啊, Steve Ballmer愤怒的砸了椅子。事情夸张是夸张了一点,可是谷歌做为硅谷的新领袖,来到西雅图打击邪恶帝国这个事情,最开始作起来多是没有太多商业诉求的,更多的就是做为领袖的想法。
8
谷歌的出击
在某个时间里,谷歌其实很是的嚣张。Android在我看来更多仍是对苹果霸占互联网的担忧。那个时候微软的Windows Mobile也好Windows Phone也罢,并不在谷歌的考虑范围内。
可是谷歌明目张胆作的一件事情,确实是刻意针对微软的。这就是Google Doc这一系列产品的高调诞生。在某年的Google I/O上,这一系列产品诞生了。其实你们都知道这一系列产品冲着谁去的,意图在什么地方。
咱们必须认可谷歌对互联网的理解不只仅是正确的并且是超前的。Google Doc这个产品里面有不少很是前卫并且是将来大势所趋的东西,包括网络协同办公,网盘存文件,有浏览器就能够作修改等等。
可是谷歌这个公司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它不懂怎么作消费者市场的软件,尤为是办公软件,水不是通常的深。微软可以在市场的竞争中,最后让本身的办公软件成为本身最牛的印钞机,那也是一把血一把泪拼出来的,绝非泛泛之辈。因此Google Doc是一个理念很是先进,有些方面表明着将来发展趋势,可是实际上实用性却很糟糕的软件。
在我看来,若是必定要细数谷歌的失误的话,Google Docs的确是一个很是大的失误,甚至多是致命的。这至关于本身想打入别人的领域,可是由于本身太弱,无能为力,却做为雷锋教会了别人不懂的东西。对方非要感谢本身的雷锋行为不可。
9
微软的应对
当谷歌开始作Google Doc的时候,微软内心很虚。微软被谷歌这个表明着将来趋势的敌人打得有点晕头转向。但Office是微软的安身立命之本,若是Office都垮了,微软也就差很少了。
我以为微软的反击可谓至关漂亮。不少人不理解为何微软要作Bing,在我看来这个战略意图很是的明显。趁着本身还有钱,高调地烧进对方的大本营去。这样作谷歌其实只能应对来自微软的冲击。
有时候,公司的宣传和实际作的事情须要分开来看。从宣传上,微软是誓死要和谷歌硬磕搜索引擎的。可是在实际投入上,微软的机器历来也就是谷歌的一个零头。Bing的重心历来都是en-us,勉强加一个uk。
微软某次报告里面讲本身作了Bing之后,谷歌的广告的单次Bid价格又由于Bing的存在而下降了多少,这个故事反映了微软的战略意图。作一个东西,投入必定力量,拖垮你的盈利能力。让你只能集中精力来和我拼这个战场。从而无暇在我最惧怕的Office战场上展开斗争。
微软的另一个策略,则显得低调得不少:成李了专门研发Office 365部门。最开始的时候这个部门是如此低调,以致于微软内部的人都不怎么知道。我不知道是微软没有信心和谷歌在办公领域去打一仗仍是微软想先低调试试水。总而言之,一段时间之内Bing是无比高调,而Office365则是无比的低调。谷歌果真也就卷入了和微软的搜索战争里,微软出个什么样的功能,Google很快就跟进。在Google Doc上的投入,谷歌也就一直没有那么上心。
10
故事的另外一半
Steve Ballmer的另一项举动如今也不是什么秘密了。2009年的时候他让当时的Server and Tools的主管Bob Muglia开始作云计算方面的投资。这个Bob算得上是阳奉阴违的牛人,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背地里没怎么作。
等到2011年Steve Ballmer把他给开了,换上了Satya Nadella。而后就传出来“云为先”的举动了。Satya Nadella上台之后却是all in cloud了,可是干砸了另一些事情,使得微软的不少人才纷纷出逃,尤为以SQL Server为重灾区。
这些人成就了后来亚马逊和谷歌数据库产品的辉煌。因此得失之间很差说。比较奇葩的是那个被开的主管,后来去了一家云计算大数据公司SnowFlake,这个公司也算是业界翘楚了。从管理一个大部门到管理几百人,从虚与委蛇不作云计算到成为云计算公司的CEO,我特别好奇这位老兄的心路历程。
云计算的投入,致使了Windows Azure的诞生。Office 365的进展也让人欢欣鼓舞。微软最终发现谷歌实际上是纸老虎,Google Doc在企业级应用市场,尤为是电子表格的产品,基本上是不可用的。一段时间下来,微软放心了,以为Office 365里面能够抄袭谷歌的东西都抄袭了,不须要抄袭的也壮大了。
微软学习谷歌而且创新的东西不少。可是在我看来,首先很是重要的一点是Office365对OneDrive这个云存储的集成不是通常的好。无论是你打开本地的Office文档仍是浏览器里面的,均可以编辑。并且为了强化云计算,OneDrive的默认优先级比本地还高。其次固然是在线编辑和共享功能了。
微软为了可以实如今不一样客户端里均可以进行编辑,对Office的源代码作了不少的分离。最重要的一点是UI显示和下面对应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分离。因此这就使得微软能够在各类不一样的系统,从浏览器到手机上都从新实现UI,而底层的那些处理的程序则是统一的服务。
我和Office365里的一些人有过接触,有的人级别还比较高。在整个变革的过程里,其实最重要的不是程序上的变革而是商业上的。自从整合了云存储之后,微软也改变了收费模式。微软不再卖一次性的软件,通通都是按月收钱,固然附赠OneDrive。这个改变,不折不扣地让微软摆脱了Consumer市场开发的弊端,必须不断升级才能不断赚钱。
11
尾 声
Office 365已经成为目前微软最为重要的印钞机。它不但成功的让微软盘活了本身的Office资产,而且顺利地从一个必须3年一升级的模式进入到了目前按月收费的模式。
不少企业其实还很是喜欢这种模式,由于慢刀子宰人的时候,一刀一刀割起来不痛。反正每一个企业每一年都有预算,比三年一次性付费要容易太多。对微软的好处是,你不再会见到微软要三年发布一个大版本,为了创新而创新了。这不是印钞机,这是永动机。
对于微软来讲,Office 365的成功,也使得Office成为Windows Azure的大客户,说白了至关于本身左手的钱倒进右手里面去,瞬间就让Windows Azure多赚了几个亿。天然而然的也就更容易让它成为全球第二大云计算公司了。这种作法是否合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说到微软,我想再提两个公司。一个固然是谷歌,很大程度上,谷歌救活了微软。没有谷歌,微软要想进入新时代,不知道怎么进,因此微软须要感谢谷歌。
另一个公司是Oracle。2012年,Oracle的CEO Larry Ellison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聊到云计算,他说这个东西是什么,没前途,Oracle不会去作的。2011年的时候,微软宣布all in cloud。
我想这眼光值得对比一下。而后2015年,Oracle开始在西雅图猛砸钱作云计算。在我看来,若是Oracle可以盘活本身的现有资源,数据库和企业管理软件等等,那么它仍是有但愿的。若是这个努力失败了,那后果就不知道了。
起码今天开始Amazon已经对Oracle的数据库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可是我仍是得说,虽然眼光不行,Oracle的勇气可嘉。没有谁敢在2015年还猛砸钱赌一把的。好比IBM这个公司,早早就知道大数据云计算,可是最后作成什么样呢?这一点来讲,我以为Oracle仍是有它可取之处的。最后结果怎么样,我想仍是应该可以保留一部分客户的。能不可以壮大起来,就得看执行和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