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件(Security Accident) 是指影响一个系统正常工做的状况。这里的系统包括主机范畴内的问题,也包括网络范畴内的问题,例如黑客入侵、信息窃取、拒绝服务攻击、网络流量异常等。安全
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 是指组织为了应对突发/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所作的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起的措施。 应急响应是信息安全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线!服务器
应急响应体系(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是指在突发/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后对包括计算机运行在内的业务运行进行维持或恢复的各类技术和管理策略和规程。网络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的制定是一个周而复始、持续改进的过程,包含如下几个阶段:ide
应急响应服务的目的是尽量地减少和控制住网络安全事件的损失,提供有效的响应和恢复指导,并努力防止安全事件的发生。工具
《关于增强信息安全保障工做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文)指出:“信息安全保障工做的要点在于,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基于密码技术的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信息安全监控体系,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做,推进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建设信息安全法制与标准”测试
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近期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搜索引擎
为了落实27号文精神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于2003年10月发布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暂行办法》、2004年9月发布了spa
微观(通常观点):操作系统
宏观:计算机网络
制定应急响应计划
宏观(负责整体网络的CERT):
事故的标志(征兆和预兆)
来源
确认事故
征兆 | 拒绝服务 | 恶意代码 | 非受权访问 | 不正确使用 |
---|---|---|---|---|
文件,关键,访问尝试 | 低 | 中 | 高 | 低 |
文件,不适当的内容 | 低 | 中 | 低 | 高 |
主机崩溃 | 中 | 中 | 中 | 低 |
端口扫码,输入的, 不正常的 |
高 | 低 | 中 | 低 |
端口扫码,输出的, 不正常的 |
低 | 高 | 中 | 低 |
利用带宽高 | 高 | 中 | 低 | 中 |
利用电子邮件 | 中 | 高 | 中 | 中 |
定义服务目标及双方的预期及责任 - 服务水平协议指标 - 远程应急响应服务 在确认客户的应急响应请求后? 小时内,交与相关应急响应人员进行处理。不管是否解决,进行处理的当天必须返回响应状况的简报,直到这次响应服务结束。 - 本地应急响应服务 对本地范围内的客户,?小时内到达现场;对异地的客户,?小时加路途时间内到达现场。
事故当前或未来可 能的影响 |
高(例如:互联网 链接,公共Web服 务器,防火墙,客 户数据) |
中(例如:系统管 理员工做站,文件和 打印服务器,XYZ 应用数据) |
低(例如:用户工 做站) |
---|---|---|---|
ROOT级访问 | 15min | 30min | 1h |
非受权的数据修改 | 15min | 30min | 2h |
对敏感信息的非 受权访问 |
15min | 1h | 1h |
非受权的用户级访问 | 30min | 2h | 4h |
服务不可用 | 30min | 2h | 4h |
骚扰 | 30min | 不限 | 不限 |
宏观:
建议组织机构为几类主要的事故创建单独的遏制策略,其标准包括:
制定应急响应预案的原则
成功预案的特色
检测、 预测、 预警,作到 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信息通报分为组织内信息通报和组织外信息通报两部分。组织内信息通报的目的是在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迅速通知应急响应平常运行小组,并根据评估结果迅速通知全部相关人员,从而快速有序的实施应急响应计划。组织外信息通报目的是将相关信息及时通报给受到负面影响的外部机构、互联的单位系统以及重要用户,同时根据应急响应的须要,应将相关信息准确通报给相关设备设施及服务提供商(包括电信、电力等)等外部组织,以得到适当的应急响应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对外信息通报应符合组织的对外信息发布策略。
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应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及时将状况上报相关主管或监管单位/部门。
信息发布的目的是避免信息安全事件影响被误传,同时规范组织内人员信息披露,保证信息的一致性。所以,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应根据信息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指定特定的小组及时向新闻媒体发布相关信息,而且指定的小组应严格按照组织相关规定和要求对外发布信息,同时组织内其它部门或者我的不得随意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或对外发表本身的见解。
小组名称 | 姓名 | 在小组中职位 | 联络信息 | ||||
工做电话 | 家庭电话 | 手机 | 电子邮件 | 家庭住址 | |||
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报告表 | |
---|---|
报告时间: x 年x 月x 日x 时x 分 | |
单位名称: | 报告人: |
联系电话: | 通信地址: |
传真: | 电子邮件: |
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信息系统名称及用途: | |
负责部门: | 负责人: |
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简要描述(如之前出现过相似状况也应加以说明): | |
初步断定的事故缘由: | |
当前采起的措施: | |
本次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初步影响情况: | |
影响范围: | 严重程度: |
值班电话: | 传真: |
要肯定信息安全事件后如何实施应急响应计划,对系统损害性质和程度的评估是很是重要的。这个损害评估应该在可以确保人员安全这个最优先任务的前提下尽快完成。因此,若是可能,应急响应平常运行小组是第一个获得事件通知的小组。损害评估规程对于不一样的系统是不一样的,可是应该涉及到如下领域: 1. 形成紧急状况或中断的缘由; 1. 潜在的附加中断或损失; 1. 受到紧急状况影响的区域; 1. 物理构架(如计算机室结构的完整性、电源、电信以及制热、通风和空调的状况)的情况; 1. 系统设备的总量和功能状态(如具有完整功能、具有部分功能或丧失功能); 1. 系统设备及其存货的损失类型(如水害、水灾或热能、物理以及电涌影响); 1. 被更换的项目(如硬件、软件、固件或支持材料); 1. 估计恢复正常服务所需的时间。
GB/Z 20986-2007《信息安全事件分级分类指南》 - 有害程序事件MI - 网络攻击事件NAI - 信息破坏事件IDI - 信息内容安全事件ICSI - 设备设施故障FF - 灾害性事件DI - 其余信息安全事件OI - 分级要素 - 系统损失 - 信息系统重要程度 - 社会影响
特别重大事件(I级)
特别重大事件是指可以致使特别严重影响或破坏的信息安全事件,包括如下状况: - 会使特别重要信息系统遭受特别严重的系统损失 - 产生特别重大的社会影响
重大事件(II级)
重大事件是指可以致使严重影响或破坏的信息安全事件,包括如下状况: - 会使特别重要信息系统遭受严重的系统损失、或使重要信息系统遭受特别严重- 的系统损失 - 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较大事件(III级)
较大事件是指可以致使严重影响或破坏的信息安全事件,包括如下状况: - 会使特别重要信息系统遭受较大的系统损失、或使重要信息系统遭受严重的系统损失,通常信息系统遭受特别严重的系统损失 - 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通常事件(IV级)
通常事件是指不知足以上条件的信息安全事件,包括如下状况: - 会使特别重要信息系统遭受较小的系统损失、或使重要信息系统遭受较大的系统损失,通常信息系统遭受严重或严重如下级别的系统损失 - 产生通常的社会影响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结果报告表 | |
---|---|
原事件报告时间: x 年x 月x 日x 时x 分 | |
备案编号: x 年x 月x 日x 第 x 号 | |
单位名称: | 报告人: |
联系电话: | 通信地址: |
信息系统名称及用途: | |
已采用的安全措施: | |
信息安全事件的补充描述及最后断定的事故缘由: | |
本次信息安全事件的初步影响情况: | |
过后结果: | 影响范围: |
严重程度: | |
本次信息安全事件的主要处理过程及结果: | |
针对此类信息安全事件应采起的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措施和建议: | |
报告人签名: |
人力保障
物质保障
技术保障
应急响应领导小组:<b1. 应急响应领导小组是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做的组织领导机构,组长应由组织最高管理层成员担任。领导小组的职责是领导和决策信息安全应急响应的重大事宜,主要以下: 1. 对应急响应工做的承诺和支持,包括发布正式文件、提供必要资源(人财物)等; 1. 审核并批准应急响应策略; 1. 审核并批准应急响应计划; 1. 批准和监督应急响应计划的执行; (1. 启动按期评审、修订应急响应计划; 1. 负责组织的外部协做工做。
应急响应组(I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