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表结构:数组

什么是数组

数组(Array)是一种线性表数据结构。它用一组连续的内存空间,来存储一组具备相同类型的数据。对于数组,你要掌握两个关键点。redis

1. 线性表算法

线性表就是数据排成像一条线同样的结构。每一个线性表上的数据最多只有前和后两个方向。其实除了数组,链表、队列、栈等也是线性表结构。编程

而与它相对立的概念是非线性表,好比二叉树、堆、图等。之因此叫非线性,是由于,在非线性表中,数据之间并非简单的先后关系。好比说下面树形结构中的D节点就有三个方向的数据。数组

2. 连续的内存空间和相同类型的数据安全

数组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并且必须存储相同类型的数据。正是由于这两个限制,它才有了一个堪称“杀手锏”的特性:“随机访问”。但有利就有弊,这两个限制也让数组的不少操做变得很是低效,好比要想在数组中删除、插入一个数据,为了保证连续性,就须要作大量的数据搬移工做。网络

这边解释下随机访问的含义。随机访问是指经过元素的下标能立马定位到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随机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O(1)。
有的人可能把在数组中查找元素和随机访问搞混了。在数组中查找元素必须进行数组遍历,时间复杂度是O(n),即便是排序的数组,经过二分查找,时间复杂度是O(logn)。数据结构

低效的“插入”和“删除”

1. 插入操做框架

假设数组的长度为 n,如今,若是咱们须要将一个数据插入到数组中的第 k 个位置。为了把第 k 个位置腾出来,给新来的数据,咱们须要将第 k~n 这部分的元素都顺序地日后挪一位。这个操做的时间复杂度是O(n)。编程语言

若是数组中的数据是有序的,咱们在某个位置插入一个新的元素时,就必须按照刚才的方法搬移 k 以后的数据。可是,若是数组中存储的数据并无任何规律,数组只是被看成一个存储数据的集合。在这种状况下,若是要将某个数据插入到第 k 个位置,为了不大规模的数据搬移,咱们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将第 k 位的数据搬移到数组元素的最后,把新的元素直接放入第 k 个位置。性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咱们举一个例子。假设数组 a[10]中存储了以下 5 个元素:a,b,c,d,e。咱们如今须要将元素 x 插入到第 3 个位置。咱们只须要将 c 放入到 a[5],将 a[2]赋值为 x 便可。最后,数组中的元素以下: a,b,x,d,e,c。

利用这种处理技巧,在特定场景下,在第 k 个位置插入一个元素的时间复杂度就会降为 O(1)。(直接将指定位置的元素放到数组最后一位后面array[array.length]=k)

2. 删除操做
跟插入数据相似,若是咱们要删除第 k 个位置的数据,为了内存的连续性,也须要搬移数据,否则中间就会出现空洞,内存就不连续了。删除操做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n)。

实际上,在某些特殊场景下,咱们并不必定非得追求数组中数据的连续性。若是咱们将屡次删除操做集中在一块儿执行,删除的效率是否是会提升不少呢?

咱们继续来看例子。数组 a[10]中存储了 8 个元素:a,b,c,d,e,f,g,h。如今,咱们要依次删除 a,b,c 三个元素。

为了不 d,e,f,g,h 这几个数据会被搬移三次,咱们能够先记录下已经删除的数据。每次的删除操做并非真正地搬移数据,只是记录数据已经被删除。当数组没有更多空间存储数据时,咱们再触发执行一次真正的删除操做,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删除操做致使的数据搬移。

若是你了解 JVM,你会发现,这不就是 JVM 标记清除垃圾回收算法的核心思想。

关于数组使用的几个注意点

  • 当心数组越界访问(通常在数组的长度范围内访问数组元素是没什么问题的);
  • 当心数组元素为空,数组某个下标位置上的值多是空的,若是不作判断的话可能会发生空指针异常。

怎么实现数组这种数据结构

数组是每一个编程语言都会直接提供的数据结构。并且不少语言提供了更高级的容器实现,好比Java中的ArrayList。ArrayList 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将不少数组操做的细节封装起来。好比前面提到的数组插入、删除数据时须要搬移其余数据等。另外,它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支持动态扩容。

数组自己在定义的时候须要预先指定大小,由于须要分配连续的内存空间。若是咱们申请了大小为 10 的数组,当第 11 个数据须要存储到数组中时,咱们就须要从新分配一块更大的空间,将原来的数据复制过去,而后再将新的数据插入。

若是使用 ArrayList,咱们就彻底不须要关心底层的扩容逻辑,ArrayList 已经帮咱们实现好了。每次存储空间不够的时候,它都会将空间自动扩容为 1.5 倍大小。

不过,这里须要注意一点,由于扩容操做涉及内存申请和数据搬移,是比较耗时的。因此,若是事先能肯定须要存储的数据大小,最好在建立 ArrayList 的时候事先指定数据大小。

做为高级语言编程者,是否是数组就无用武之地了呢?固然不是,有些时候,用数组会更合适些,我总结了几点本身的经验:

  • Java ArrayList 没法存储基本类型,好比 int、long,须要封装为 Integer、Long 类,而 Autoboxing、Unboxing 则有必定的性能消耗,因此若是特别关注性能,或者但愿使用基本类型,就能够选用数组。
  • 若是数据大小事先已知,而且对数据的操做很是简单,用不到 ArrayList 提供的大部分方法,也能够直接使用数组;
  • 还有一个是我我的的喜爱,当要表示多维数组时,用数组每每会更加直观。好比 Object[][] array;而用容器的话则须要这样定义:ArrayList > array;

对于业务开发,直接使用容器就足够了,省时省力。毕竟损耗一丢丢性能,彻底不会影响到系统总体的性能。但若是你是作一些很是底层的开发,好比开发网络框架,性能的优化须要作到极致,这个时候数组就会优于容器,成为首选。

有趣的知识点

数组的下标为何从0开始?

其实数组的下标更确切的表述是相对于首地址的偏移量,这样更容易寻址。

从数组存储的内存模型上来看,“下标”最确切的定义应该是“偏移(offset)”。前面也讲到,若是用 a 来表示数组的首地址,a[0]就是偏移为 0 的位置,也就是首地址,a[k]就表示偏移 k 个 type_size 的位置,因此计算 a[k]的内存地址只须要用这个公式: a[k]_address = base_address + k * type_size 可是,若是数组从 1 开始计数,那咱们计算数组元素 a[k]的内存地址就会变为: a[k]_address = base_address + (k-1)*type_size

一些网友留言

1. 数组的一些其余应用

数组的应用真的不少,好比redis的内部实现,压缩链表,快速链表,还有后来搞出一个紧凑列表来替代压缩列表。并且不少自定义协议都是用数组作的,好比rocketmq的协议,前面几位表明什么,后面几位表明什么。

2. 标记清除法

标记清除具体步骤以下:

  • 开始标记并程序暂停(stop the world);
  • 找到全部可达对象,并作上标记;
  • 标记完成后开始清除未标记的对象;
  • 清除完成;

其实全部的垃圾收集算法均可以分为:标记阶段和收集阶段。只是不一样的垃圾回收机制在这两个阶段使用的算法不同。

标记清除法带来的问题

  • STW (stop the world) 标记对象的时候程序须要暂停,致使程序出现卡顿,若是常常进行STW操做,程序性能将大幅降低;
  • 标记须要扫描整个堆;
  • 清除对象会产生堆碎片。

STW指的是JVM把全部线程都暂停了,这样全部的对象都不会被修改,这个时候去扫描是绝对安全的。

3. 画图软件推荐

ipad Paper

4.分代收集法 分代收集算法(针对JDK1.8如下): 根据对象的存活周期分为老年代,新生代,永久代 a、在新生代中,每次GC时都发现有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许存活,使用复制算法。即在垃圾回收时,将正在使用的内存中存活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未使用的内存中。以后清理正在使用的内存中全部对象,交换两块内存角色。反复进行,完成垃圾回收。 b、在老年代中,由于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他进行分配担保,使用“标记-清理”/“标记-整理”算法。即在标记阶段,遍历全部的GC Roots,而后将全部GC Roots可达的对象标记为存活的对象。清除阶段,清除的过程将遍历堆中全部的对象,将没有标记的对象所有清除掉。 c、永久代(Permanet Generation)/ 元空间(Metaspace) 永久代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是JVM规范中方法区的具体实现。 是Hotspot虚拟机特有的概念,方法区/永久代是非堆内存。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