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的:填写建议措施及DFMEA后续完备。微信
总的来讲,预防措施(下降发生率)比探测措施更好。举例来讲,比起设计定稿后的产品验证/确认,使用已证明的设计标准或最佳实践更加可取。 学习
//这句话在上上章节,也就是叙述预防控制和探测控制的章节已经描述过了。优化
建议措施的目的在于改进设计。spa
因此,就做者看来,为了改进设计,建议措施的填写实际上须要分两步进行。设计
1)尽量下降SOD三者的评分,其目的是最优化产品设计;3d
2)在最近一代产品已经不能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这个缘由有不少,好比项目周期很赶不能及时设计,供应商工艺制程能力不够,本身公司没有对应的设备等),为了次世代产品的优化,填写建议措施。(若是不是为了次世代产品的优化,这些建议措施能够直接实施在最近的产品设计中)blog
在识别措施的时候,应当按照严重度、发生频度、探测度的顺序来下降等级。下面是解释:开发
只有设计更改可以下降严重度等级。get
//做者理解为设计要求的变动。产品
某些时候,设计修订能够弥补/下降失效的严重度,从而下降高严重度的等级。例如:对轮胎的要求是“在使用时保持适当的气压”。“气压快速流失”的失效模式影响严重度比起“彻底瘪气”轮胎的失效模式影响严重度来的低。
设计自身或内部变动并不意味着严重度会下降。任何设计变动都应当通过小组评审,来决定它对产品功能和过程的影响。
为了达到此种方式的最大效率和最佳效果,对产品和过程设计的任何变动应当在开发过程的早期实施。 例如: 在开发周期的早期阶段,就须要考虑准备代用材料,以免腐蚀严重度的问题。
//这里要注意的是,想下降严重度,须要变动的是设计要求,而不是设计自己。也就是说,最好的办法是让客户不要提太高的要求,那么产品各项DFMEA的严重度天然能够下降。好比玩具类的产品设计要求固然比车用的要低(玩具坏了不会出事啊,严重度天然就低)。
固然,这几乎不可能,因此建议措施通常也很难下降严重度。
经过设计更改去除或控制一个或多个失效模式的缘由/机制,从而下降发生频度等级。
下面列出的是应当考虑到,但不只限于此的措施:
• 防错设计,消除失效模式
• 修订设计几何和公差
• 修订设计来下降压力;替换薄弱(失效可能性高)的零部件
• 增长冗余度
• 修订材料规格
//就结构设计而言,除了防错手段以外,其他下降频度的措施,能够说都是在增长设计的余裕。具体可见本博文的SOD评价的章节。
最好的方法是使用防错/防误。
//做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防错并不是用来下降探测度等级,而是用来减小设计失误的。
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的增长只能下降探测度等级。某些状况下,对特定零件做设计更改,可能会增长探测的可能性(即:下降探测度等级)。
此外,还应考虑:
>试验设计(尤为当失效模式的缘由有多个或者交互做用时)
>修订试验计划
//如是车用产品,通常会有系统的现成的实验计划。如GMW3172等。因此探测度一般也不能下降,都是3/4/5的分值评价。
固然,若你能经过DOE的方法,设计出比GMW3172更好的实验系统(有不少日本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就有更完善的实验系统),天然能够有效下降探测度。再固然,前提是你或者你的公司有这个实力。
当你本世代,或此次设计的产品没法再继续优化时,就须要提出建议措施。为了持续设计出更好的产品,为了次世代的产品而努力。
对于设计措施,能够考虑使用下列内容:
>试验设计或可靠性试验的结果;
>设计分析(可靠性失效,结构失效,或物理失效模式),它将确认解决方法的有效性,且不会引进新的潜在失效模式;
>制图、图示,或模型来证明目标特性的物理变动;
> 设计评审结果;
>对已有工程标准或设计指南的变动;
>可靠性分析结果;
//这些措施能够和预防控制的6个方法综合考虑。
表Ⅲ.7显示的是缘由(栏) 、控制(栏h)和建议措施(栏k)应用的示例。
若是对一个特定的失效模式/缘由/控制评估以后, 没有建议措施, 则在栏里输入“无”。 输入“无”的同时还注明理由将很是有用,特别是在严重度高的状况下。
//因此,如手册所示,并不是严重度高的时候就必定要填写建议措施。
好比ROHS标准的材料,医用或食品级的严重度就在9,若选用通用产品之前就采用的材料,就能够有效控制产品风险,而建议措施也不能给出新意的东西。(这点有争议,做者先描述到这里)
但在实际车用项目中,常有公司规定严重度在8以上,RPN值100以上时,须要采起强制措施,下降二者的值或提出建议措施。
输入负责完成建议措施的我的或组织的名字,包括目标完成日期。负责设计的工程师/小组负责人应当确保全部的建议措施都已实施或受到妥善处理。
这部分包含的是全部措施的实施结果,以及它们对 S, O, D等级和RPN的影响。
实施措施后,输入已采起措施的简要描述,以及措施的实际完成日期。
在实施了预防/纠正措施后,肯定并记录其严重度,发生频度和探测度等级。
计算并记录衍生措施(风险)的优先指标(例如: RPN) 。
全部的等级修正都必须通过评审。仅仅实施纠正措施并不能确保问题被解决(即:被处理的缘由) ,所以还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试验以验证。若是有必要进一步实施纠正措施,实施完成后仍需进行分析。重点应当始终放在持续改进上。
DFMEA是一个动态文件, 任何要求做出的设计变动或更新都应当通过评审。 推荐措施的更新及其最终结果(起做用的和不起做用的)应当包括在后续DFMEA内。
DFMEA的持续维护还应包括对DFMEA的评分等级作按期的评审。 要特别关注发生频度和探测度等级,尤为当改进是经过产品变动,或设计控制的改进来实现的时候,更显得重要。此外,当现场有问题发生时,应当对等级做出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