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和OSI模型与TCP模型html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述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架构
计算机网络是一组自治计算机的互连的集合负载均衡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分布式
a.资源共享ide
b.分布式处理与负载均衡模块化
c.综合信息服务学习
3.计算机网络的演进spa
4.按照地域范围计算机网络
a>.LAN(Local Area Network) 一般指几公里之内的,能够经过某种介质互联的计算机、打印机、modem或其余设备的集合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b>. MAN覆盖范围为中等规模,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一般是在一个城市内的网络链接(距离为10KM左右);
c>.WAN(Wide Area Network) 分布距离远,它经过各类类型的串行链接以便在更大的地理区域内实现接入;
5.网络的拓扑结构
6.按数据交换的形式
a.电路交换:基于电话网的电路交换
优势:延迟小、透明传输
缺点:带宽固定,网络资源利用率低,初始链接创建慢
b.分组交换:以分组为单位存储转发
优势:多路复用,网络资源利用率高
缺点:延迟大,实时性差,设备功能复杂
7.网络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IEEE)
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
国际电信联盟(ITU)
INTERNET架构委员会(IAB)
二.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跃发展,各大厂商根据本身的协议生产出了不一样的硬件和软件 为了实现网络设备间的互相通信,ISO和IEEE相继提出了OSI参考模型及其TCP/IP模型。(注意:生产环境中咱们使用的基本上都是TCP/IP模型,OSI参考模型只是理论上的一种模型。)
1.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定义了网络中设备所遵照的层次结构
分层结构的优势:
a>.开放的标准化接口;
b>.多厂商兼容性;
c>. 易于理解、学习和更新协议标准
d>.实现模块化工程,下降了开发实现的复杂度
e>.便于故障排除
2.OSI参考模型层次结构
用2张图就能够清新的搞定,更多OSI模型资料请参考:http://www.cnblogs.com/yinzhengjie/p/6552995.html
3.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
4.物理层
5.典型物理层标准和设备
物理层介质 :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信号等
局域网物理层
常见标准:10Base-T、100Base-TX/FX、1000Base-T、1000Base-SX/LX
常见设备:中继器、集线器
广域网物理层
常见标准:RS-23二、V.2四、V.35
常见设备:Modem
6.数据链路层
7.典型数据链路层标准
局域网数据链路层标准
IEEE802.1 基本局域网问题
IEEE802.2 定义LLC子层
IEEE802.3 以太网标准
IEEE802.4 令牌总线网
IEEE802.5 令牌环网
广域网数据链路层标准 HDLC PPP Frame Relay
8.网络层
9.网络层地址
10.路由协议与可路由协议
可路由协议(routed protocol):定义数据包内各个字段的格式和用途,对数据进行网络层封装;
路由协议(routing protocol) :在路由器之间传递信息,计算路由并造成路由表,为可路由协议选择路径;
11.面相链接和无链接的服务
面向链接的服务
a>.通讯以前先创建链接,通讯完成后断开链接;
b>.有序传递;
c>.应答确认;
d>.差错重传;
e>.适合于对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
无链接的服务
a>.尽力而为的服务;
b>.无需创建链接
c>.无序列号机制,无确认机制,无重传机制
d>.适合于对延迟敏感的应用
12.网络层协议操做
13.传输层
14.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三.TCP/IP模型的层次结构
1.对比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2.网络接口层
3.网络层
4.传输层
5.应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