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与TCP/IP模型

OSI模型网络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ed,OS)参考模型是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它规定将网络分为七层,从下往上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session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相邻节点之间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物理层的设计主要涉及物理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以及物理层接口链接的传输介质等问题。    app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将上层数据封装成固定格式的帧编码

     3.网络层(network layer)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加密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网络中不一样主机上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通讯。spa

传输层要决定对会话层用户(最终的网络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所以咱们把1-3层的协议称为点对点的协议,而把4-7层的协议叫作端对端协议     设计

     5.会话层(session layer):容许不一样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创建会话关系。管理会话控制令牌管理(token management)数据中插入同步点token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如下各层只关心从源端机到目标机可靠地传输比特,而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输的语法和语义。用一种你们一致选定的标准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同时,也能提供压缩解压、加密解密。接口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能与应用程序界面沟通,以达到展现给用户的目的。在此常见的协议有:HTTP,HTTPS,FTP,TELNET,SSH,SMTP,POP3等。进程

 

TCP/IP模型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Internet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网络互联协议)早期的TCP/IP模型是一个四层结构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后期5层结构将网络接口层分为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2.网络层TCP/IP协议定义了网络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 IP )而IP由4个支撑协议组 ARP (地址解析协议)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GMP(网际组管协议)

            3.传输层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TCP 协议传输更加稳定可靠,UDP协议传输效率更高

            4.应用层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