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www.infoq.com/cn/news/2014/02/agile-rethink安全
据dylan所说,其领导的团队采用了旁敲侧击的方法提高研发质量,好比帮忙开发便利的自测工具、合做分析代码覆盖率、冒充用户上论坛投诉、拿竞争对手的结果来刺激团队等等,但始终是治标不治本。微信
回头再看看,全部掩盖在敏捷研发过程当中的漏洞,日积月累,最终仍是会由整个业务团队来承担苦果。因此时常在想,敏捷研发理论是否被神化了,是否常被错误理解而让不职业的现象层出不穷?敏捷不是新的研发理论,只是项目管理的一种形式。架构
他认为,瀑布研发和敏捷研发没有本质不一样,理由以下:工具
结论就是,没有一个要素能真正把互联网和其余软件领域区别开来,因此dylan认为:学习
瀑布研发和敏捷研发没有本质不一样,,更别说谁好谁坏了,只是由于行业竞争的不一样,看起来交付节奏不同而已。节奏和软件研发的传统精髓没有关系。测试
除此以外,dylan还批判了常见的几个敏捷误区。刚毕业的学生进入公司要怎么培养?dylan建议2-3年的职场新人不要学习任何敏捷流程的理论:优化
总之,dylan认为,入行新人要学四个字——职业操守,刻在内心,打好基本功,将来无论在什么项目都会受用。编码
另外一个误区,dylan认为是“沟通比文档更重要”:spa
这句话看起来有道理,若是你是几我的的小团队,若是人员稳定,功能模块比较聚焦,生命周期也不太长,也没客户找你要什么手册,确实不须要写什么文档。插件
可是若是你是如下状况的团队,dylan认为文档可能真的比沟通更重要:
dylan特地列举了几种缺少文档的糟糕状况:
第三,dylan认为不要“边重构,边生活”:
之前公司的开发,30-40%的时间花在概念设计和架构设计,30%在细节设计,10%在编码, 20-30%在代码自测。编码自己只占不多一点时间。技术总监这样教育新人:你不是coder,你是designer!coder是比较低级的工做,软件设计才是高端活。
任什么时候候的思考,对于架构的投入怎么充分都不为过。微信发布那么多版本,这两年重构可能几乎没有。这须要有人尽早思考清楚将来作朋友圈,作开放接口,作插件化等等,开发知道了将来要演进的形态,在一开始就有所规划,预留接口。不然,今天决定要作SNS,重构一次,明天要作插件化,再重构一次,后天做开放平台和公共账号,再重构……对公司来讲就是个噩梦了。
最后,dylan强调,不要存在“迭代版本的BUG多一点是正常的”的误区:
每一个交付到测试团队的产品,必须是可测的,自测过的。不可测的版本就不叫交付。对于可测内容追求在一段时间周期内,尽量高质量的发布,是修炼职业操守的目标,更是精品团队的目标。每个挂起的有效Bug都须要确认:为何改不了?何时改?对发布影响如何?
若是因市场形势必需要尽快发布,至少遵照一个底线:严重Bug必须整改并且优先整改。所谓严重就是可能让用户抛弃你的问题:速度慢,卖点明显不如对手,卖点没法正常使用,不稳定,可能给用户带来额外损失(手机系统,安全,帐号,费用等等)。这样的发布还不如不发。
随着敏捷开发在IT行业的深刻推广,敏捷的优势再也不被业界无限放大,而更多的社区声音开始讨论敏捷的正反两方面,dylan的观点能够给读者朋友一些不一样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