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思考的两个层次:浏览器
1. 经过电子化,系统化,改变手工,纸质化的工做方式,提供工做效率架构
2. 经过软件开发协助销售部门找到销售的增加点,同时使IT部门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并发
二。软件开发的流程:性能
1. 产品需求测试
2. 编码优化
3. 测试编码
4. 部署设计
5. 上线开发
三。 软件开发的模式:部署
1. 瀑布式开发
2. 敏捷式开发
四。敏捷式开发概述:
(一) 特色:
1. 短周期迭代
2. 产品失败后,成本小
3. 风险迁移
(二)适用场景:
1. 需求不是很明确,会常常变动的环境。
2. 须要快速响应需求方。
五。短周期迭代
。。。。。。。。。
六。 风险前移:风险发现的越早,消除风险的成本越低
(一)需求的全面性:
1. 功能需求
2. 界面需求
3. 非功能性需求:例如,并发数的考虑,性能的需求
4. 浏览器需求
5. 系统影响
6. 数据分析的需求
(二)设计图:
1. 产品,开发,测试在编码前出总体的设计图,并对设计图达成共识
2. 组织架构的设计:
2.1 产品线team模式:产品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便于沟通--敏捷开发推荐)
2.2 职能team模式:产品team,开发team,测试team(便于管理)
(三)结对编码:
1. 松结对:共同需求和设计,各自编码,交叉复查
2. 强结对:全部环境两人均参与,效率较低,可是bug不多,适用于底层代码的编写
(四)项目透明化:
1. 故事墙
2. 每日站会
(五)多版本并行:
1.0.0 =》 98% 用户使用
1.0.1 =》 1% 用户使用
1.0.2 =》 1% 用户使用
(六)工做流模式:
多项目并行时,造成流模式,各个环节均有序(需求,编码,测试,部署,完成)
要求对需求拆分,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工做,既不要让全部的工做的都阻塞在某个环节里,致使下个环节人员没事可干
七。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点:
(一)产品经理如何作计划及上线时间的估算
(二)开发经理如何对开发周期作估算
(三)测试人员在多产品线并行的状况下如何处理
(四)开发人员对产品需求质疑,如何处理
(五)多版本并行及ab测试下,版本更新很麻烦如何处理
(六)代码优化的时间点在哪一个环节比较合适
(七)需求拆分如何作,谁来作?设计图谁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