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php
server_tokens on | off:配置是否显示nginx服务器的版本等信息,默认为onhtml
tcp_nodelay on | off:配置是否启用TCP中的TCP_NODELAY选项,该选项只有在TCP链接为keep-alive时生效,默认为on,关于TCP_NODELAY的解释以下:node
TCP_NODELAY和TCP_CORK基本上控制了包的“Nagle化”,这里咱们主要讲TCP_NODELAY.Nagle化在这里的含义是采用Nagle算法把较小的包组装为更大的帧。JohnNagle是Nagle算法的发明人,后者就是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他在1984年首次用这种方法来尝试解决福特汽车公司的网络拥塞问题(欲了解详情请参看IETF RFC 896)。他解决的问题就是所谓的silly window syndrome,中文称“愚蠢窗口症候群”,具体含义是,由于广泛终端应用程序每产生一次击键操做就会发送一个包,而典型状况下一个包会拥有一个字节的数据载荷以及40个字节长的包头,因而产生4000%的过载,很轻易地就能令网络发生拥塞,。Nagle化后来成了一种标准而且当即在因特网上得以实现。它如今已经成为缺省配置了,但在咱们看来,有些场合下把这一选项关掉也是合乎须要的。例如在须要及时响应的场景中,咱们就能够禁用该选项,让TCP的包尽快发送出去,并尽快获取响应消息。nginx
tcp_nopush on | off:配置是否启用TCP的TCP_NOPUSH选项(FreeBSD系统)或者TCP_CORK选项(Linux系统),该选项只有在启用sendfile选项时才生效,通常状况下,在TCP交互的过程当中,当应用程序接收到数据包后立刻传送出去,不等待,而ect_cork选项是数据包不会立刻传送出去,而是等到数据包最大时,再一次性传送,这样有助于解决网络堵塞,该选项于tcp_nodelay互斥算法
try_files file ... uri | file ... =code:检查设置的指定顺序的文件或目录是否存在,返回第一个存在的文件,若是指定的文件或目录都不存在,则会产生一个内部请求到配置的uri,具体配置见以下例子:服务器
location / { try_files $uri $uri/ @wordpress; } location ~ \.php$ { try_files $uri @wordpress; fastcgi_pass ...;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path/to$fastcgi_script_name; ... other fastcgi_param's } location @wordpress { fastcgi_pass ...;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path/to/index.php; ... other fastcgi_param's }
types { ... }:配置文件类型和MIME type的对应关系,默认为cookie
types { text/html html; image/gif gif; image/jpeg jpg; }
ngx_http_core_module模块的内置变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