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参与8月更文挑战的第7天。java
做为运维团队的一员,当你登陆服务器第一时间是否有如下行为:python
若是你存在以上行为,那说明大家的团队须要作目录管理规范了。这是为何呢?首先明确的是咱们不管作什么规范,目的都是避免差别性;其次团队中每一个人的习惯不一样,没有规范必将致使服务器配置差别五花八门,无形中增长了运维的难度;最后目录的规范统一能够给后续的自动化打下坚实的基础。tomcat
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了统一的备份目录,咱们只需运行一个简单的一条命令就能够实现数据的远程备份,而不用为适配各类备份目录而烦恼。服务器
所以,目录管理经常被你们所忽略,可是作好目录管理可让咱们受益不浅!!markdown
既然目录管理如此重要,咱们应该从哪方面做为切入点呢? 下面就来谈谈咱们一些见解吧。app
对于目录来讲,最终承载的是各类技术栈、功能组件,所以它们就成了咱们目录规范的需求依据。 咱们就来把这些需求来分下类。 1.开发技术栈运维
2.功能组件工具
能够理解为公共资源,如安装软件、脚本、备份等spa
能够理解为技术栈依赖的基础工具,如jdk、tomcat等日志
能够理解为应用相关,如应用软件包、应用日志等
经过以上两个分类,能够看出他们的包含关系为: 开发技术栈 > 功能组件 > 目录
理清了技术栈、功能组件与目录的关系后,咱们就能够本着“一目了然、一句到位、一清二楚的”规范风格,直接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现,而不拘泥于文字。
技术栈 | 功能组件 | 名称 | 目录 | 属主 | 备注 |
---|---|---|---|---|---|
X | 公共组件 | ||||
脚本 | /data/logs | app | 统一脚本目录 | ||
备份 | /data/backup | root | 统一备份目录 | ||
应用软件 | /usr/local | app | 统一软件目录 | ||
源码安装包 | /usr/local/src | root | 统一源码存放目录 | ||
Java | 基础组件 | jdk | /usr/local/jdk-1.X | root | |
supservisor | /etc/supervisor.d/{app_name}.conf | root | |||
业务组件 | 应用包 | /data/java_app/{app_name}/xxx.war | app | ||
运行时日志 | /data/java_app/{app_name}/logs | app | |||
运行时数据 | /data/java_app/{app_name}/data | app | |||
Python | 基础组件 | conda | /usr/local/conda | app | |
supservisor | /etc/supervisor.d/{app_name}.conf | root | |||
业务组件 | 应用 | /data/python_app/{app_name} | app | ||
运行时日志 | /data/python_app/{app_name}/logs | app | |||
运行时数据 | /data/pyhton_app/{app_name}/data | app |
经过以上表格得出,对于交付一台服务器,咱们首先要搞明白如下几点:
只要把这些组件关系弄清了,那么如何安放目录也就不言而喻了。
咱们经过引入技术栈和功能组件的方式,在逻辑层面将原来揉杂在一块儿的系统从新分组、分类编排,这不只有助于咱们更好的进行运维管理,更重要的是为之后的自动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