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举其实很重要,特别是在应用开发初期,服务器端数据格式须要更改得状况下,枚举和宏都能是程序简洁,而且改动小。服务器
首先要知道的是,枚举值 它是一个整形(int) 而且,它不参加内存的占用和释放 枚举定义变量便可直接使用,不用初始化. 枚举的定义以下:
spa
typedef enum {内存
//如下是枚举成员 TestA = 0,开发
TestB, 变量
TestC, 原理
TestD 服务器端
}Test;//枚举名称二进制
亦能够以下定义(推荐:结构比较清晰):程序
typedef NS_ENUM(NSInteger, Test1) {数据
//如下是枚举成员
Test1A = 0,
Test1B = 1,
Test1C = 2,
Test1D = 3
};
枚举的定义还支持位运算的方式定义,以下: 等于号后面必须等于1
typedef NS_ENUM(NSInteger, Test) {
TestA = 1, //1 1 1
TestB = 1 << 1, //2 2 10 转换成 10进制 2
TestC = 1 << 2, //4 3 100 转换成 10进制 4
TestD = 1 << 3, //8 4 1000 转换成 10进制 8
TestE = 1 << 4 //16 5 10000 转换成 10进制 16
};
何时要用到这种方式呢? 那就是一个枚举变量可能要表明多个枚举值的时候. 其实给一个枚举变量赋予多个枚举值的时候,原理只是把各个枚举值加起来罢了. 当加起来之后,就获取了一个新的值,那么为了保证这个值的惟一性,这个时候就体现了位运算的重要做用. 位运算能够确保枚举值组合的惟一性. 由于位运算的计算方式是将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也就是说,枚举值里面存取的是 计算后的十进制值. 打个比方: 经过上面的位运算方式设定好枚举之后,打印出来的枚举值分别是: 1 2 4 8 16 这5个数字,不管你如何组合在一块儿,也不会产生两个一样的数字.
多枚举值 赋值方式以下:
Test tes = (TestA|TestB);
判断枚举变量是否包含某个固定的枚举值,使用前须要确保枚举值以及各个组合的惟一性:
NSLog(@"%d %d %d %d %d",TestA,TestB,TestC,TestD,TestE);
Test tes = (TestA|TestB); NSLog(@"%d",tes);
NSLog(@"%d",(tes & TestA));
if ((tes & TestA))
{
NSLog(@"有");
}else {
NSLog(@"没有");
}
//
NSLog(@"%d",(tes & TestB));
if ((tes & TestA))
{
NSLog(@"有");
}else {
NSLog(@"没有");
}
//
NSLog(@"%d",(tes & TestC));
if ((tes & TestC))
{
NSLog(@"有");
}else {
NSLog(@"没有");
}
若是 没有包含,将返回0, 0表示false NO 则进入else 也能够随时为枚举变量累加某个值,可是要本身控制不要添加已经加入过的枚举值, 枚举变量的值不会有变更,但这样将会误导阅读代码的人
有累加,天然有累减了,若是累减不存在的枚举值, 那么本次累减的枚举值,会自动累加上去.
tes^= Te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