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相关12本书

整理了最近几年看过的创新相关的书8本,2010年看过3本,和一本没看过可是认为比较重要的。具体清单以下:算法

 


 

5星|《伟大创意的诞生:创新天然史》:开放链接意外错误催生创意网络

 

做者研究创意诞生的环境与条件,旁征博引,本身也作了相关的研究。性能

 

引用的创意案例主要集中在生物进化和科技发明两大类,其中的科技发明涉及到了许多不一样的分科,做者显然是查了许多一手资料而不是从其余书中抄故事。优化

 

除了案例,还引用了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网站

 

做者举案例和研究成果的基本结论是:创意是在网络中经过交流产生的,通常是在已有创意的基础上作的小改动。url

 

快结束的时候做者举了一个空调的例子,空调是独立发明的。做者最后提问:创意究竟是相似空调这样独立发明的多,仍是相似书中前面的大部分例子是在网络中交流改进的多?spa

 

最后一章是全书重点,做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坐标系,两个维度分别是:市场/非市场、个体/网络,而后统计了1400年-2000年之间诞生的重大创意在这个坐标系中所处的象限。结论是:.net

1:1400-1600年间,第三象限也就是“非市场/个体”的创意比较多;设计

2:1600-1800年间,第三象限(非市场/个体)和第四象限(非市场/网络)占优;3d

3:1800-2000年间,第二象限(市场/网络)和第三象限(非市场/个体)都有很多创意诞生,可是第四象限(非市场/网络)诞生的创意最多。

 

书中的重要结论:

1:创意通常是像进化同样是基于已有环境的小改进,偶尔有大的跳跃式的创意只能失败,好比19世纪巴贝奇的分析机,能够说是计算机的爷爷,理论上可行,工程上来讲当时彻底不现实;

2:创意的诞生须要有网络,而且创意能够产生新的链接。好比说从狩猎社会到农业社会,社会关系网络更大了,人与人的交互更多了,人类的发明创造随之增多;

3:城市的创新指数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呈指数级增加;

4:开放促进创意的产生;

 

书中一个小错误是搞错了北宋和毕升所处的时代:#2192:活字印刷术是在公元前4世纪,由中国北宋发明家毕昇发明的。

 


 

5星|《创新的资本逻辑》:量化研究金融与创新的关系,学术论文概要

 

做者是专业研究金融与创新的学者。本书基本是做者的学术成果综述。这些学术成果都是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论文。一部分话题做者还引用了其余学者的论文。书中介绍说,做者的一些论文影响力很高。

 

做者用13章来详细阐述他的研究成果。这13章又分为微观、中观、宏观3部分。

 

每一章讲一个金融影响创新的角度。都是量化相关指标来讲话的。好比创新,做者在书中是用发明专利数量做为指标的,风险投资机构的失败宽容度,则是用机构在最终失败的项目上持续的时间来衡量。

 

每一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做者的论文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具体的算法,结果数据的表格等等,基本是学术论文的概要。

 

每一章研究一个问题,给出研究结果后,继续介绍问题的缘由和相关的研究。好比介绍过风投机构对失败的容忍度的研究后,继续分析为何不一样的机构对失败有不一样的容忍度,主要影响因素是哪些,如何用数据证实各因素的实际影响力。

 

做者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美国的金融机构和美国的企业,有些章节也研究了国内的企业与金融机构。

 

全书极少讲具体的案例。

 

由于是专业的学术论文的介绍,能够认为数据、研究方法、结论是很是靠谱的。

 


 

5星|《创新陷阱》:给国内医疗创业公司泼点冷水

 

 

两位做者据最近几年美国的医疗业创业公司的失败案例,结合中国的状况,分析国内医疗业的创业公司可能遇到的坑。

 

做者是业内专业人员,全书有案例有数据有分析有观点,读后我认为做者水平比较高,本书是国内原创经管类图书中少见的精品。

 

书中一些重要观点:

1:美国医疗市场的支付方力量比较强大,因为支付方的改革,才让医疗业众多能够节约成本的创新公司有了机会;

2:国内医疗市场的支付方比较弱小,服务方很是强大;

3:慢病管理是反人性的,病人和医保都缺少支付意愿,而且医生没有意愿和精力来提供服务;

4:国内的数据孤岛的问题没有获得解决以前,医生之间的合做还很难真正地展开;

 


 

5星|《创新者的处方》:09年的著做,对医疗业的商业模式与颠覆机会的分析是我见过的资料中水平最高的

 

 

做者是《创新者的窘境》的做者,“颠覆式创新”之父。本书英文版写于09年,是对美国的医疗相关行业(包括医院,药厂,保险公司,医学院,医疗器械厂商,监管机构等)的商业模式与颠覆机会的分析。

 

美国的医药行业,跟国内有比较大的差异,可是我认为做者总结的医院的商业模式的问题,一样适用于中国。我感受做者09年写在书中的相关的分析,在中文世界中,针对中国的医疗行业,也看不到超越者。

 

做者基本的思路仍是颠覆式创新。做者说的颠覆式创新,指的是边缘的不被行业领先者重视的细分市场,做者认为这每每是颠覆式创新的机会,行业领先者初期不关注这些细分市场,每每能给小公司颠覆的机会。

 

除此以外,做者认为医疗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把两类不一样的商业模式混在一块儿:问题解决模式和增值服务模式。问题解决模式是给病人做出明确的诊断,应该适用按次收费,按工做时间收费的商业模式。增值服务模式则是针对诊断明确治疗手段明确的疾病作治疗,应该适用按效果付费的模式。

 

做者认为按人头付费的医保,将有助于医院的战略方向从但愿客户生病转变为但愿客户更健康。

 


 

5星|《创新者的窘境》:面对破坏性创新,行业领先者注定失败?

 

 

【如下是我在2010年读本书后写的评论】

 

第一次据说《创新者的尴尬》是在《经济观察报》上:注定落后的领跑者。本周刚读完这本书。感受写的至关不错。

 

听说这本书是做者的成名做。做者是哈佛商学院助理教授。书写于1997年。做者研究了75-90年的硬盘行业和美国的挖掘机市场、炼钢厂等三个行业,发现许多优秀的企业在正确领导、正确决策的状况下都不能应对市场出现的破坏性创新而破产。

 

做者把创新分为延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硬盘行业在75-90年出现了100多项技术革新,大部分是延续性创新,好比让现有产品容量更大、性能更好、更可靠、更便捷。极少数是破坏性创新,典型的是几回硬盘尺寸的变化。最初的硬盘是14寸,后来出现了8寸、5.25寸、3.5寸、2.5寸、1.8寸。前三次变化的后果做者写书的时候已经看到了,每一次变化都致使原来的行业领先企业受到极大冲击,大部分都退出了市场。

 

做者分析这个现象的缘由后指出:破坏性创新出现的时候通常都是面向新的消费者,冲击利润更低的市场。行业领先的企业通常须要比较高的增加率,看不起新兴的市场,另外已有的企业的能力与新兴市场的要求也不匹配,致使新兴市场先占领低端市场,逐步扩展到高端市场,最终把原有的领先者挤走。

 

经济观察报的那篇文章指出:但是即便是已经翻看了克里斯坦森提供的底牌,众多的公司也仍然没有摆脱克里斯坦森所描述的“创新者的窘境”。好比微软公司做为全世界最好也最强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始终也未能在互联网领域有所建树;雅虎做为最先也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却没有可以在搜索上取得领先位置;谷歌虽然强大,可是却错过了社交网站这波浪潮……

 

做者认为比较好的应对破坏性创新的方式是企业设立独立的子公司或部门去在市场上作实验。成功的概率高于在原有企业内部去研发破坏性创新。

 


 

人类的创造力是从哪里来的:4星|《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46期

 

 

上期《三联生活周刊》主题是:人类的创造力是从哪里来的。这个主题有6篇文章,都是袁越写的。引用这个领域的许多研究成果和发明创造的故事,重点分析当代艺术家徐冰和音乐人罗大佑的创做过程,具体内容涉及到进化论、台湾民谣史、科技史等至少三个比较大的领域。

 

6篇文章不算长,不过实际写的比较紧凑,信息浓度较高。实际上这些内容足够拼成一本旁征博引型的畅销书。

 

袁越讲故事的天赋稍逊,不过这些内容足够有趣新颖。

 

6篇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真正的创造者是那些善于在发散思惟和聚敛性思惟之间自由切换的人;

全部伟大创意都是由无数个简单创意一点一点累积而成的,每个新的想法都和当时已有的旧想法很是类似,每次只能进步那么一点点;

科技史上有许多扎堆现象,就是同一个发明同时被不一样的人发明出来;

要想提高创造力,首先必须想办法打造一个液态网络,让信息流通起来;

现代社会的大部分创新都是集体智慧的产物;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对于创造力的增加起到了必定的促进做用,但基于公益的创新仍然是主流;

 


 

4星|《创新者的任务》:《创新者的窘境》做者二十年磨一剑,如何寻找颠覆式创新的机会

 

 

创新者的窘境》做者新做。英文版出版于2016年。

 

中信去年出了一个译本叫《与运气竞争》,影响比较小。这本是换了书名和译者又出了一本。在中文的语境中这个名字确实比《与运气竞争》更合适一些。

 

克里斯坦森在后记中说,《创新者的窘境》他研究了8年写出来,提出了颠覆式创新的思想。这本书他和几位做者一块儿琢磨了20年,想进一步解答:如何找到颠覆式创新的机会。

 

做者基本的思路是:寻找客户须要解决的任务,机会就在须要解决的任务中。在书中做者尝试给出相对系统的寻找方法。

 

读后的感受是这个“须要解决的任务”跟国内最近几年常见的“场景”一词的含义很是接近。不过中文说场景的书我没看到像本书这样系统全面思路清晰的。

 


 

目测4星|《大爆炸式创新》:颠覆式创新理论不够全面

 

 

《哥伦比亚商学院商业策略课》,提到了这本反驳克里斯坦森理论的《大爆炸式创新》。大爆炸式创新认为创新也能够发生在高端、高价格、更多功能的领域,好比iPhone。《哥伦比亚商学院商业策略课》提到克里斯坦森曾经在2007年根据颠覆式创新理论预测,苹果不可能凭借iPhone得到成功。

 


 

4星|《创新者的解答》

【如下是我2010年读后写的点评】

《创新者的窘境》一书的做者与人合写的。我读后以为并无提出一个像《创新者的窘境》的问题那样振聋发聩的解答。本书从战略、客户、产品、业务范围、组织结构、流程、资金、管理层等各方面来讨论《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出的问题的解答。有下面几个论断我以为比较有意思:

 

 

 1:高端利润不灭,可是会流动,从产品线的某些部分流到其余部分。做者认为产品不能知足用户需求的时期比较容易出现高端利润,能够有几家公司深得用户信赖。一旦业内产品基本能知足用户需求,高端利润就开始流走。可是行业领先企业每每会继续优化本身的产品,直到出现产品的许多属性超出了用户的需求。这已是公司出现破绽的时候了。此时那些正好知足用户需求的产品相对低端,可能会趁机击败行业领先公司。

 

 2:对成长有耐心,对赚钱没耐心的资金对创新公司来讲是好资金,能够帮助一个公司成长。这样的资金要求企业尽快盈利。相反,对成长没耐心,对赚钱有耐心的资金对创新公司来讲是坏资金,可能会扼杀掉创新公司。
  


 
3星|《创新者的起色》

一个基本的观点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创新公司。还有,对待创新要有必定的耐心,谷歌在第一年的收入远低于可口可乐推出的香草可乐。不事后来香草可乐被忍痛撤出了市场,由于它挤占的是可口可乐本身的市场;要比较巧妙地作战略性的实验;要分担创新的风险。我感受这本书比《创新者的解答》又差了一些。

 


 

3星|《成为独角兽》:只有品类王能够成为独角兽

 

做者定义了一个“品类王”的概念,基本含义是一个品类中占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品牌,通常来讲是所在品类的开创者建立的。做者认为只有品类王才能成为独角兽。

 

做者尝试给出如何成为独角兽也就是品类王的步骤。读后感受水平通常,比较虚。另外书中基本的内容仍是跟《定位》的思想相似。

 


 

2星|《创新跃迁》:20年前的旧书了,正好能够作《创新者的窘境》的靶子

 

版权页上注明英文版是1997年出版的。亚马逊英文网上看到的最先的版本是2002年的修订本,只有6条评论,算是影响比较小的做品。

 

书中用苹果举例,当时乔布斯已被赶出苹果还没回归。

 

做者注意到许多行业领导者被颠覆,也有些行业领导者在竞争中保住了地位。做者的建议:

1:行业领导者不要等麻烦来了才想到变革,没有麻烦必定要制造麻烦让公司提早准备;

2:能够利用技术创新的周期来实施变革;

 

做者写书的时候应该还没看过同年出版的《创新者的窘境》。跟后者比,本书正好是靶子。这20年的历史证实,本书两位做者的洞察力比《创新者的窘境》做者克里斯坦森要差,给出的解决方案也比克里斯坦森要差。

 

 

 

全文完

 

相关连接:商业战略相关的6本书


 2019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截至1月31日)

 2019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截至1月31日)

 2019年读过评过的34多本书(截至1月31日)

 本号800多篇书评的索引与书单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更多毒舌书评参见个人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