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从 0 到 1 的 Java 项目实践清单

看了一篇文章,感受还能够,就给你们共享一下:前端

对于着手一个项目的时候,要从如下入手(即项目清单):android

1. 项目规划ios

1.1 首先,你得完全明白到底要作什么?web

这个过程,多是你要读需求一遍、两遍、三遍。。。 而后假设,你已经在使用这个产品了。redis

1.2 其次,明白需求后,就要进行总体框架的构思!docker

好比用什么呈现给用户,用什么来存储数据,须要些什么样的系统等。服务器

在这个层次上,通常都会遵循公司的规定,而后再根据项目自己需求,作些相应的调整。架构

咱们在这个项目里的总体框架为:前端使用 APP(ios&android)、H5进行用户界面呈现 ===>> 接入网关进行数据加解密,流控转发等 ===>> 第一层API服务,接受客户端请求,作简单业务检验组装 ===>> 第二层核心业务SERVICE服务,进行核心业务处理,如写库、调用第三方接口等 ===>> 最下层基础服务,提供单一的功能服务,如消息服务,订单服务。app

前期只提供APP,所以不存在单独H5调用API服务的状况,可是H5的应用场景仍然存在,此时的H5地址,由服务接口提供地址返回到APP进行webview加载。框架

1.3 人员规划

项目总体框架出来后,得要有人去实施才行。

这里通常须要遵循一个最小原则,即划分出的人员,尽可能作到可以独立完成自有的模块,而不是必定要依赖于另外一方的实现才能进一步。好比 android,ios各一人,API与SERVICE能够多我的,可是都要让其有所有权限,由于API与SERVICE有强依赖,脱离一方,将没法独立完成。基础服务各自安排相关人员实现。最后进行联调便可。

1.4 时间规划

有了人员以后,也不能无限时间的去作事。确定是要规划的,不然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项目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订时间计划必定要去询问当事人,要多少时间,尽可能站在专业的角度给出合理的建议和评估。促进项目的完成。

2. 框架规划及搭建

2.1 有了总体框架的构思后,就要细节到每一个层次的实践了

由于都是应用的分层,因此,不可能有统一的描述,只能是针对每一个应用层。作本身该作的事。如 android/ios 有本身的开发框架;h5有本身的开发框架(由于不少应用场景可能涉及到h5与app原生的交互,因此即便功能简单,也尽可能利用一些已有的框架进行开发)。

而服务端,虽分为多层应用,可是应尽可能使用同一门语言,利用同一套开发框架,本身公司有研发框架天然最好,没有也尽可能利用统一的开源框架。这样作的好处是,当有人员变更时,能够当即熟悉其代码及应用场景,从而增长适应性和管理性。

针对服务端的框架,我以为有必要多说点。由于整个应用运行的流畅性,可靠性,准确性,都是由服务端来决定的。虽然用户看到的是APP或者H5,可是能够说,服务端才是应用的核心。因此,服务端要作的事情天然不少了。

2.2 怎样搭建好一些服务端的框架呢?

首先,框架类的东西,天然是要提早学习的。可是,就目前市场行情来讲,要想利用框架应该都是比较简单的,尤为是公司内部提供的框架,必定要有demo。这样,照着demo,一步步调试,直到整个应用接通;

删除不须要的模块,添加特别须要的模块,保证在具体开发过程当中,可以想利用啥就有啥可利用;

充分了解框架须要的一些配置参数,知道事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里,应有一个配置中心与之对应,可是本身得清楚。

使用一个顺手的IDE工具,不是说你技术不够牛逼,而是一个好的工具,可以让你事半功倍。(其实可以多背点套路,也不必定非要体如今正式项目上)

写出第一个可供使用的接口服务,能够说,第一个永远是比较重要的。由于,第一个的思路,就是你后续全部功能的方向,所以,写好第一个”hello, world.”;

3. 开发环境的搭建(服务端)

3.1 其实这项工做是及其重要的,之因此把它放在第三点,是由于,没有代码做铺垫,开发环境搭了也没用。

3.2 开发环境的搭建,主要也是服从于总体框架的构思。

主要包括,须要多少个服务,须要多少台服务器,须要多少个基础应用,须要多少个基础配置等等。

固然,开发环境自己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通常仍是交给专业运维几十年的老司机来完成了。本身就看成了解得了。

目前的项目开发,除一些小规模公司还在利用一套服务端代码,干完全部的事外,大部分应该都是多个应用的配合完成。而测试环境,不太可能利用多个服务器提供服务。所以,使用docker进行测试环境搭建尤佳。创建多个docker进行多个服务器模拟,也算是和线上环境保持一致了。

目前的主流技术得用上(固然关键还得看你的框架规划),zookeeper, dubbo, redis, mongo, mq, …

3.3 只有开发环境搭建好了,才能让后面的流程无忧。搭建的过程必定是,又搭建,又改代码,又排错…

4. 进度的同步

4.1 及时向领导同步项目进度

对于一个新项目,有些地方行动缓慢是很正常的。而部分开发同窗(好比我本身),就喜欢沉浸在本身的小世界里纠结,走不出来,从而忘却向领导汇报工做。而做为一个有点同理心的领导来讲,他又不肯意实时都来盯着你作事,由于也怕你遇到困难,想多给你点时间解决。可是,这种状况,开发同窗本身实际上是要吃亏的,由于,给外人的感受就是,你啥都没作。因此,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不忘向领导汇报。

4.2 有处理不了的问题,及时向大牛们或者领导请教

独立解决问题是好事,可是千万别过了头,实在解决不了,就要及时请教。不然,浪费的是时间。进步最快的方式,莫过于向比本身牛逼的人请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3 尽可能将问题分摊下去

问题确定是有的,并且会不少。千万不要把全部的事情都压在本身这儿,那样本身会累死的,并且项目进度也会所以变得缓慢。要多利用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适当多让其搞点事情。

工做永远都不是单一的一件事,确定还会有其余的事情插入进来,观察事情的重要性解决。若是可以让其余同窗解决的,尽可能让其余同窗处理,这点也得与领导同步。不然分心过于利害,受阻的只有项目进度,延期可不是本身一人的事情了。

需求也不可能一下就是完善的,在作的过程当中,才可能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这时及时与需求方沟通,保持高效的状态。固然,后期的跟进,也是尽可能作到不要一人大包大揽,而是相应的人就去负责相应事情的跟进。其余人只要知道结果就行。

5. 功能模块的完成

5.1 说到具体的业务实现,我的以为,已经不那么难了。不过就是,先尽力提出的一个初稿,而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5.2 各自系统能作的事情完成后,就是联调各系统间的调用关系,保持高效的沟通,让问题在短期内解决,尤其重要。在这种时候,我以为,一个小黑屋也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5.3 联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测的过程,应把尽量多状况给考虑到位。

5.4 代码检查,本身开发的代码,基本上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即时找到相应人帮忙检查代码,是比较好的解决代码问题的方案。其实,在给别人检查的时候,也是本身检查的时候,至关于本身再一次的开发,也能及时发现问题。

6. 多轮的测试验证

6.1 测试同窗,其实在开发快结束的时候,已经把测试用例给到你们。这也是另外一个角度的开发,所以,参考测试用例进行相应开发修改也是颇有必要的。

6.2 第一轮测试,可能主要是大功能的验证,小功能的检查,挡板环境便可,无需真实环境。

6.3 第二轮测试,则是要把以前的测试及各类配置,所有清空,以一个全新的项目来对待,从新进行相应环境搭建,代码部署,而后再进行测试,确保问题解决后,作好了相应的处理方案备份。这时,就须要用到真实的应用环境了。对以前一些暂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从新测试。确保无问题。

6.4 第三轮测试,应该是一个灰度发布的环境,也能够认为是预上线。将全部环境看成是线上来处理,若是运行ok,便可准备发布上线了。

6.5 在测试过程当中,因测试人员只是人工的处理,有时不必定能捕获全部的问题,开发在这时,也应站在测试的角度,发现问题,即时监控,即时处理。

6.6 自动化测试,这个其实应该是靠后的处理,可是若是能作到这些的话,也可以快速的重现问题。

6.7 压力测试,应对线上环境,需有必定的能力评估,否则,只瞎猜,恐怕也不是好事。随时准备横向扩展,也只是出现问题后的解决方案。作好压测,发现代码中存在的问题,即时处理掉。

7. 外围处理(上线前)

7.1 上线前,确定是有不少事务要处理的。

  • 测试环境中的各类基础数据,随时导出备份,到线上时,直接插入使用;

  • 服务器,在架构评审过程当中进行数量评估;

  • 域名,对外网提供服务必定是要域名的;

  • 权限,好比上线后,出现了问题,谁有权限来处理问题,必定提早给到;

  • 验收,这是关键的一点,功能完成后,及时验收,若是上线有些小问题,尽可能协商,不要在线上频繁改动。

如此!整个项目就完工了。

其实发现,一个项目真正的功能实现,并无占多大的比例,而是一些前期的准备及后续的处理,反而占了更多的时间。

第一个版本上线后,可能接着就是迅速迭代了。(若是运营还能够的话!)

以上,就是一整个项目的流程清单,以一步一个脚印的经历总结,不涉及具体语言代码,可是思路都是相通的,但愿对你有帮助!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