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带人作项目

项目:在既定的资源和要求的约束条件下,为实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的一次性工做。前端

项目成功的三个要素:后端

一、必胜的信念安全

二、正确的信息同步angular2

三、可靠的人力架构

项目风险每每在以下几方面框架

1、信息同步

尤为是跟外部团队合做时,信息同步是重中之重。明确总体项目的目标,清楚本身所在的细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所处的环节和做用,以及同其余团队的协同依赖关系。在这里须要向对外的接口人了解总体项目的完整流程,并且必定要跟对方项目的接口人彻底对一遍项目总体流程,让对方明白我知道总体项目流程目标和本身所在环节和做用。沟通项目流程时要保证产品、技术(前端、后端)、内外接口人都在场,这能够避免出现缺失某个环节致使的实现问题。工具

2、明确需求

明确需求在项目正式开始以前是很是必要的一步。开发以及测试须要对产品功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时间上的风险评估。这一方面须要产品同窗给出一个详细的 产品流程、原型图以及需求文档 ,同时须要拉上相关团队负责人、以及技术同窗进行 需求评审 。碰到过几回产品的需求不明确结果项目进行中出现问题,须要产品从新梳理相关模块逻辑,有很大的项目延期风险。测试

同时产品的需求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好比时间、历史包袱等因素,确定会存在初期有部分细节不明确等问题。这也是项目的渐进明细原则,遇到这种问题要及时反馈,在各方博弈中找到一个相对适用的平衡点。接口

3、技术选型

对于从0到1的项目,技术选型是很是关键的一步。 作技术选型必定要从业务角度思考而不是作技术炫技 ,要考虑总体业务时间、团队成员的基本水平、团队成员对某些技术的熟练程度、技术工具框架的成熟程度、社区的活跃性、业界是否有成功的案例、生态的完善程度以及背后的支撑团队。有技术追求的同窗在初期技术选型时容易盲目追求新技术工具和框架,从而带来项目风险。最先在上一家公司作项目时,业界成熟的框架是React和Angular2,不知为何负责选型的同窗选了还在beta版本的angular2,致使后期升级迭代出现重大问题。项目管理

同时在技术选型肯定后,在开发以前必定要 规划技术架构 。作架构的基本思路是分层,层内分模块,模块要作到单一职责。各模块以前尽可能下降耦合,保持架构的可扩展性。作架构时能够问本身两点:

  1. 这个架构可以容许多少人同时参与
  2. 这个架构可以支撑业务发展多长时间

4、人力盘点

等到项目流程和需求确认完毕后,咱们须要梳理项目涉及的总体人员。项目人力盘点须要明确项目所须要的角色、人员、人力投入。建议人力盘点分为如下方面:

  1. 外部人员:接口人、具体功能对接人
  2. 内部人员:
  3. 对外接口人
  4. 主体业务团队:产品、视觉、交互、前端、后端、客户端、QA、项目负责人、研发负责人
  5. 依赖团队:产品、具体功能对接人
  6. 其它相关干系人:leader、老板等

在项目过程当中最怕遇到的是人员的变更。拿我的实际工做来讲,遇到过技术人员变更、产品人员变更。发生人员变更每每会给项目带来极大的风险,人员变更须要作好工做交接,前期的工做(需求文档、产品原型、功能流程)作得越多越规范,对项目带来的风险越小。

5、项目排期

项目排期阶段最重要的是 确认项目时间点,以及人力成本 。须要研发负责人梳理需求,拆分需求,明确各方的依赖关系和完成时间点作 版本规划迭代 。作排期必定要预留足够的buffer(以月为单位的项目最好预留一周的buffer)以应对可能插入的事情,同时安排好足够的测试时间。迭代的时间最好以两个周为单位进行规划,每个小版本作一次测试,同时在后面的时间安排两天来修复重要bug,前两个版本能够只修复严重bug,其余bug放到后面项目进行过程当中进行修复。

项目排期时必定要 了解项目成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模型 ,尤为对于新人和刚加入的同窗,要给他们预留必定的buffer。曾经带着一群新人作项目,项目执行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1. 缺乏主动推动意识,佛系
  2. 没有风险同步意识,本身瞎搞
  3. 描述问题不清晰,沟通成本高
  4. 没有全局意识,随意改接口
  5. 新接口不向后兼容,对老版本形成影响

还有一种项目排期叫 倒排 ,时间点肯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种项目每每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我在这家公司常常遇到这种状况,这也跟业务发展有关。遇到这种状况,须要及时向上沟通,调整部分功能或者增长人力。固然若是实在不行,只能加班加点硬着头皮上,这时候每每能看出人的品质。

6、项目启动会

在项目规划完成后,项目正式执行前,最好可以把你们都叫在一块儿,开一个统一的项目启动会。项目启动会的主要目的是 正式承认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启动会的参加方包括发起人、项目成员、各个依赖方、相关leader和老板。项目启动会主要介绍如下几个方面:

  1. 项目背景
  2. 项目目标
  3. 项目参与人员、角色
  4. 项目排期
  5. 项目规章制度

项目启动会结束后,发起一封邮件,确认项目正式启动时间。

7、项目规章制度

项目规章制度主要明确风险同步机制、需求变动机制、奖罚制度和项目站会。在全部项目中最简单实用的是 项目站会 ,每每在每一个版本迭代进入后半程的时候开始。站会时间最好选在上午时间,每次站会时间在15分钟左右,站会每一个人回答三个问题:昨天作了什么、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今天作什么。同时负责人记录其中所遇到的问题,跟踪解决。

8、协调冲突

项目进行过程当中不免出现冲突,依赖于被依赖双方的时间可能存在不吻合状况,或者因为某些事情的插入致使原先时间点出现误差,这种状况须要项目负责人及时发现问题,协调解决,或者调整排期,或者申请人力,或者调整功能,再或者加个班内部消化。

项目进行过程当中须要指定觉得项目推动者,负责与外部团队对接,及时同步需求和发现问题,拉动双方快速会议,进行决策。尤为在项目接近尾声暴露出来的问题,能够牺牲一些安全性和规范来及时支持,同时完善长期合理计划。

实在有高优项目插入,对本项目形成影响,那就按照正常的需求变动和项目延期流程来 合理delay

9、测试与上线计划

项目进行到尾期,这时候测试以及修复bug占主要部分。肯定测试环境、预发环境、以及上线回归流程。要确保这个时间测试和预发不与别的项目冲突,以及与测试同窗同步产品逻辑肯定测试用例。同时要尽可能保证测试环境与正式环境的一致性,防止项目上线后因为某些环境变量不统一引发的线上bug,形成损失。

上线以前要 肯定各个环节的上线顺序,线上回归用例,以及紧急回滚策略 ,尤为是依赖方。站会时要明确各个环节都清楚上线顺序,而且发送邮件通知各团队相关人员。

10、项目总结

项目上线结束后,还须要进行项目总结,目的是对项目进行总体复盘,发掘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思考解决方案,避免下次发生相似问题。同时对于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期解决。

项目总结能够按照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项目回顾(开发周期、需求、版本、bug修复)
  2. 项目过程反思(需求、排期、沟通、review)
  3. TODO项目

对于项目参与人员,可让你们都参与进来,考虑不限如下几个方面:

  1. 在项目过程当中的成长收获
  2. 在项目进行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 对本次项目的一些建议以及想法

最后,带人其实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领导力是责任和委屈撑起来的。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