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fied SRv6 SID技术加快SRv6应用步伐

摘 要 本文分析了SRv6技术目前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主要包括包头开销过大、芯片实现复杂、平滑升级较难等。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Unified SID优化方案支持短地址格式的SRv6头压缩。测试验证了该方案继承了SRv6的网络可编程、通用转发等优点,同时能适应各类地址规划,易于芯片实现,支持现网平滑升级。html

关键词 分段路由 SR-MPLS SRv6 Unified-SID Micro-SID
Unified SRv6 SID技术加快SRv6应用步伐
1.分段路由的概念编程

分段路由(SR:Segment Routing)是一种源路由技术,基于SDN理念,构成面向路径链接的网络架构,支撑将来网络多层次的可编程需求,能够知足5G超大链接和切片的应用场景下的链接需求。SR-MPLS是基于当前主流MPLS转发面造成的SR解决方案;SRv6是基于IPv6扩展的SR解决方案。SR-MPLS沿用MPLS转发机制,天然演进,并已经在传输网络获得普遍应用。SRv6则进一步加强了网络可编程能力,支持网络和业务可编程。网络

2.SRv6技术面临的挑战架构

2.1.SRv6报文开销带来的挑战
运营商网络中对SR标签层数要求较高。以5G承载网为例,随着5G核心网集中化部署,基站的流量须要穿过城域网以及IP骨干网。典型场景下,在城域网中,接入环有8-10个节点,汇聚环有4-8个节点,核心环也有4-8个节点;在IP骨干网,流量还需穿过多个路由器节点。同时,因为网络切片、高可靠SLA、可管可控的要求,运营商网络须要可以指定显式路径,端到端SR隧道会有10跳甚至以上。所以,目前国内外多数部署MPLS-SR的运营商都要求支持8层以上SID标签。负载均衡

当前,SRv6方案基于SRH(Segment Routing Header),其SID长度为128bit Segment ID。按照8层SID,为报文带来128Byte的开销,对于平均长度256Byte的应用净荷,SRv6带来的开销超过1/3,带宽利用率则降低为67%如下。而相同场景下,SR-MPLS的开销只有32Byte,带宽利用率仍有89%。SRv6和SR-MPLS在SID个数从1-10时承载效率的对比分析以下图所示(仅简单对比SRH和SR-MPLS SID的开销):ide

图1 净荷长度256B时不一样SID个数SR承载效率对比分析图
开销的增大一方面形成了网络利用率的下降,另外一方面为支持深层报文深层负载均衡、In-Band Telemetry、NSH带来更大挑战。测试

另外,SRv6部署必然会和SR-MPLS网络共存,因为网络利用率的不一样可能会致使网络边界接口不平衡的问题,从而致使投资浪费。以下图所示,在SR-MPLS网络与SRv6网络域对接时,考虑100G链路,256byte报文,8层SID的状况,因为链路利用率差别较大,SR-MPLS域中的1个100GE链路在SRv6域中可能须要2条100GE链路才能匹配。
查看更多内容优化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