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咱们来谈谈分工

转自:   http://coolshell.cn/articles/17295.htmlhtml

 

让咱们来谈谈分工

 

昨天,我看到一个新闻——雅虎取消了QA团队,工程师必须本身负责代码质量,并使用持续集成代替QA。 同时,也听到网友说,“听微软作数据库运维的工程师介绍,他们也是把运维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取消了,由开发所有完成。每一个人都是全栈工程师”。因而,我顺势引用了几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咱们须要专职的QA吗?》,而且又鼓吹了一下全栈。固然,一如既往的获得了一些的争议和嘲弄;-)。算法

有人认为取消QA基本上是公司没钱的象征,这个观点根本不值一驳,属于井底之蛙。有人认为,社会分工是大前提,并批评我说怎么不说把全部的事全干的,把我推向了另一个极端。另外,你千万不要觉得有了分工,QA的工做就保得住了。shell

就像《乔布斯传》中乔布斯质疑财务制度的时候说的,有时候,不少人都不问为何,以为存在的东西都是理所应当的东西。让咱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分工也是同样。数据库

因此,为了说完整分工这个逻辑。请你们耐住性子,让我就先来谈谈“分工的优缺点”吧。编程

 

分工的优势和缺点

首先,分工(Division of Labour)应该是由 Adam Smith 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提出来的,Adam在那时候就观察到分工对于手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他将效率提升的缘由归结于三点:后端

  • 熟练程度的增长。当一个工人单纯地重复同一道工序时,其对这道工序的熟练程度会大幅增长。表现为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 若是没有分工,由一道工序转为另外一道工序时会损失时间,而分工避免了这中间的损失。
  • 因为对于工序的了解和熟练度的增长,更有效率的机械和工具被发明出来,从而提升了产量

分工的确是提升生产力。我想到了福特公司一开始作出来的汽车几乎买不出去,缘由有两个,一个是成本过高,另外是生产太复杂,产能过低。因而福特公司开始把制造一辆汽车的工序分解开来,进行分工,分工给福特公司带来的好处是:微信

  1. 不少工做能够并行了,并且由于事情变得简单后,执行力也变强了
  2. 一个很是复杂和高深的汽车制造由于分工后,不少工做不须要很NB的人来干了,只须要通常劳动者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够干了。并且,越干越熟练,越干越专业,最终可能让合适的人合适的事。
  3. 分工后致使了不少重复劳动能够用技术来解决,因而福特公司出现生产流水线的技术(你是否还记得卓别林《摩登时代》里的工业生产流水线的场景,那取自福特公司)。

因而,福特公司的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最终实现了让每一个美国家庭都能买得起汽车的理想,同时让美国成为了轮子上的国家。运维

不过,咱们须要注意的是,在《国富论》中,Adam他同时也提到,分工若是过细,一样会带来问题——简单重复的劳动会让人变成一个不会思考的机器,从而愈来愈笨,进而变成平庸的无技能的人。自“分工”出现之后,争论就没有中止过。编程语言

Karl Max一样认为分工愈来愈细,会致使人的技术愈来愈差,同时,大量的重复劳动也会致使人对工做的失出热情,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最终会致使生产力的降低ide

同时,还有一些经济学家也一样代表分工的一些缺点:

  • 致使人只关注整个事情中的一小块,缺少全局视角,致使视野受限,没有彻底领会工做的意义和目标,从而致使各类返工
  • 对于组织而言,分工也会致使出现大量的沟通协同成本,并出现碎片的生产方式,以及组织的孤岛形式,并不利于提升生产力

固然,奥地利经济学家Ludwig von Mises 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在分工所获得的好处面前,这些反作用不算什么。而且,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下,彻底是能够平衡分工的各类优势和各类缺点,从而能够达到提升生产力和提升人员素质的共赢解的。

好比说,分工中的各类沟通问题是能够经过一个标准协议来解的,造灯泡的,造开关的,造灯座的彻底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他们只因此可让作出来的东西拼在一块儿,彻底是经过了一种标准协议完成的。这也是为何这个世界上有各类各样的标准化的组织

还有不少经济学家对分工都有本身的看法和想法。不过基本上就是上面这些Pros和Cons了。下图是一个PPT的两个slids,能够点击看大图(来源

lecture-5-10-728 lecture-5-11-728

全球化下的分工

分工带来问题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变得尤其突出。其委婉地被讲成是比较优点(Comparative Advantage

比较优点(又叫相对优点) 是经济学的概念,解释了为什么在拥有相对的机会成本的优点下生产,贸易对双方都有利。当一方(一我的,一间公司,或一国)进行一项生产时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比 另外一方低,这一方面拥有了进行这项生产的比较优点。因而,一个国家假若专门生产本身相对优点较大的产品,并经过国际贸易换取本身不具备相对优点的产品就能 得到利益。

因而乎,分工原本想要的是——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可是在比较优点的状况下,商业社会把分工变成了——不是选择合适的人、公司或国家,而是选择成本低的人、公司或国家

经济合做与发展组织OECD最近(2015年6月28日)对全球化这样建议的——

“有 效率的政策的本质不是阻止失业而是鼓励就业,若是各个国家都在收获全球化的利益而不是开放贸易的话,那么一些地方就会失去工做机会,固然也伴随着在另外一些 地方出现新的工做机会,这是全球化进程不可避免的,而咱们面对的挑战是怎么能流畅调整咱们的流程,能为那些新出现的工做机会找到合适的技能匹配的工人”。

通 过上面的说明,我想你能够知道,为何中国成为了世界劳动力大国,而为何当初美国科技公司进入中国的时候,首先把测试的工做放到了中国。这就是所谓的全 球化分工。同时咱们也能够看到,像咱们中国这样技术能力的确很是不足的国家,的确是能够经过分工这种形式,让咱们这些技能通常的技术人员参与一个复杂的有 技术含量的项目当中。这其中就是分工的光明面和阴暗面。

那么,咱们想想,随着中国的人力成本的愈来愈大,国际化的分工由于商业资本的因素,必然不会选择中国,只会选择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好比印度、越南、甚至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美国雅虎和Adobe不是离开中国了么?再看看中国由于人民币的汇率或是人力成本的上升,咱们在早几年关了多少个Made in China的工厂,这就是全球化的分工,商业上来讲,他不是找最合适的人,而是找成本最低的人。

因此,你千万不要觉得我一提倡全栈了,你QA的工做就保不住了,就算没有全栈,就算是你还在坚持的社会化的分工,也可能让你的QA的工做就保不住了,除非,你能提供更低的价格。(想一想这其中的逻辑吧,人家美国人把一些技术工做(好比测试)外包到中国的缘由不是由于中国人聪明,想得周全,适合干这个测试这个事,而是由于中国人廉价,因此,当中国不在廉价了,天然就会找更廉价的地方了)

为何国家要从Made in China转型?不就是由于中国早期拿到的国际化分工就是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支持性的分工么?也所以而造就了大量的技能很通常的工人。为了能在全球化分工中能拿到更有质量的工做,咱们必然要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成知识密集型,必然要从支持性的工做转变为产出性的工做,必然须要单一技能型的技工转变为复合型的人才

分工的温床和天敌

分工的温床主要有两个

  • 一个是成本和效率,资本家或企业主或一个国家为了追求更快成本更底的生产方式,他们必然会进行大规模的分工,伴随着分工,他们也会把一些知识或技术密集型的工做生生地变成劳动密集型的工做。而后层层外包。
  • 一个是组织的大小,当一个组织的人数不断的变大,那么,你只能把工做和任务分得更细。这是被人数逼的,而不是实际须要的。这就是为何咱们能够看到不少大公司里要么人浮于事,要么瞎忙。

分工的天敌主要有一个——那就是技术

每当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一些复杂的工序会被一台机器或是一种高超的技术所取代,无论是被技术自动化,仍是被技术所简化总之,之前原本须要数十人或是数百人才能干的事,忽然之间只须要一我的就能够干完了。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释放。因此,你这就是咱们常听的——科技是第一辈子产力!

因此,当你面对一些难题的时候,好比线上的故障,或是一个复杂的软件生产活动,你是要加更多的流程更多的人呢,仍是要用技术解决问题呢?一边是温床,一边是天敌,你想好了吗?

什么样分工才是好的

分工是必然的,由于很简单,你不可能一我的干完全部的事情,因此必须要分工,分工不是问题,而问题则变成了——什么样的分工是理想的,是优雅的,是有效率的?

华君武漫画《科学分工?》

华君武漫画《科学分工?》

对于分工来讲,通常来是一种组织和管理形为。就目前来讲,现代的公司有两种分工模式,分别是ControlCommitment 这两种分工。

  • Control就是控制型的管理,它是一种是基于工做技能的分工,因而员工会被这种分工分配到一个比较窄的技能里去完成一个很是明确的工做
  • 而Commitment则是面向员工的责任心和所承担的目标来分工并完成工做的。相比起前者来讲,这样的分工在完成工做时,须要的不只仅是技能,还须要更多的责任感

这么说吧,

  • 对于基于工做技能的分工,你会看到,这样的公司会把技术人员按编程语言来分,好比:Java、PHP、C/C++,或是分红:Web端、iOS端、Android端、后端、算法、数据。或是分红:开发,测试,运维。
  • 对 于基于Commitment的分工,你会看到他们这样分的,软件工程师(不分先后端,不分语言,不分运维,测试),由于这样的公司认为,他招的不是只有特 定语言技能的Coder,而是而学多种语言多种技术能保证软件质量以及能对软件维护的软件工程师。这种公司的软件工程师是各类团队均可以去的,而他们的分 工更多的是按软件的功能,软件的模块,或是软件的产品线来分工。

基于技能的分工已经是过去时,而基于 Commitment 的分工是更有效率的分工的将来。你能够参看McAlister-Kizzier, Donna. 的文献 “Division of Labor.” 。

小结

我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看懂了我想表达什么没有?我不强加个人价值观,只但愿你本身问本身几个问题:

1)做为工做的人,在分工中你会怎样选择?是成为一颗棋子,一颗螺丝钉,仍是成为一个多面手?

2)做为工做的人,当你选择工做或任务的时候,你是选择作支持性的工做,仍是作产出性的工做?你是选择作劳动密集型重复工做,仍是作知识密集型的创新性的工做?

3)做为老板,你是想要什么样的员工?听话的只会加班和干重复工做的劳动力,仍是有责任心的为企业和产品负责的员工?

4)做为老板,你是想经过分工释放低端员工的生产力,仍是经过科技或技术去创造更NB的生产力?

5)做为老板,分工中的问题,你找到比较优的解了吗?好比,对于不一样团队间的协议,你找到了吗?

可能,在不一样的状况下你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可是对我来讲呢,不管是什么状况,我都只会有一个答案。

(全文完)


欢迎关注CoolShell微信公众帐号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做者和出处 酷 壳 – CoolShell.cn ,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 访问 酷壳404页面 寻找遗失儿童。 ===——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