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5级软件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本科阶段是在西电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本科阶段游手好闲,几乎没有积累下什么专业知识,反却是把大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社团活动、小型创业等“社会型”活动中去了。并非说这样的社会型工做很差,即便到现在,我也依旧感激怀念那时候的时光。若是没有当时的在其余方面的努力,我也不会认识到本身如今的兴趣以及目标是在软件工程上。这也许就是软件开发模型中的原型模式吧~在乎识到原有模型并不适合本身的时候能够抛掉重来。再来构建下一版原型,而这个原型就是——软件工程。算法
为了能从A专业转移到B专业,还真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面对的就是考研咯。很庆幸本身的自治能力还不错,让本身能在本校有个研究生能够读。可是专业方面的技能是越接触越以为原先认识的浅薄。本科用结构化的c++写了一个所谓的“大做业”就认为本身的C++已经能够拿来用了(23333)。后来随着毕设的到来,在这方面兴趣的增多,开始大范围的学习了解软件工程这个专业(而不是JAVA语言或者C++语言之类的)。才意识到当初本身的浅薄。数据结构
在了解软件工程的途中,颇有幸碰到了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一书,在书中,通过反复的阅读哪怕只是第一章,也让我增多了对软件工程这几个字的认识。昨天还在草纸上画了图,粗略的描述了一下我认识的软件工程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各类方法、工具的关系。后续通过一些完善我也会发上来,和你们一块儿讨论。工具
要说对这门课的目标呢,我认为个人目标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很难描述我对这一科目的学习目标,由于毕竟有些普遍。在作的过程当中会经历许许多多的新知识点要去掌握。若是非要说一个目标我想,那就是,在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能达到一个我心目中软件工程本科生所能达到的水平。(本科的同窗们也能够想想,本身有木有达到一个本科生真正应该达到的水平,而不是。。完成的水平?)学习
在这门课中花的时间,我想也是不少不少,我如今所接触的每一门课,都应该属于软件工程门课的一个分支。好比算法、数据结构等等都是具体实现的分支。因此我只能去保证用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来精进我对软件工程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开发
by the way,我还有一个不错的习惯,会在手机上随时记录如今把时间花费在了什么事情上,我能够很高兴的和你们分享:在10月份,我在学习上所花的时间有200个小时。(不包括玩手机噢!)这样的投入,我相信我会离个人目标愈来愈近,和你们共勉!get
附上我在简书的我的介绍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