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讲说什么是分布式锁,简单来讲,分布式锁就是在分布式并发场景中,可以实现多节点的代码同步的一种机制。从实现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基于redis的方式和基于zookeeper的方式,下面分别简单介绍下这两种方式:html
请尊重做者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原文连接:node
http://www.javashuo.com/article/p-rjgwjyjv-db.htmlweb
1、基于redis的分布式锁实现redis
1.获取锁 数据库
redis是一种key-value形式的NOSQL数据库,经常使用于做服务器的缓存。从redis v2.6.12开始,set命令开始变成以下格式:缓存
除key和value外,EX是超时时间,NX表示只有在key不存在的时候才会设置key的值,而XX表示在key存在的时间才会设置key的值。NX机制就是基于redis分布式锁的核心。可以解决如下问题:服务器
1)节点1获取key,而且设置超时时间后,还没来得及释放就挂掉了——这里EX超时时间会发挥做用,超时后自动释放锁。并发
2)刚获取到锁,还没来得及设置超时时间就挂了——这里设置key和设置超时时间是原子操做,若是出现这种状况,会返回0,即获取不到锁。分布式
2.释放锁lua
为了解决非原子操做带来的问题,常采用lua脚本实现。lua脚本的操做会被认为是原子性的,相似于事务。伪代码以下:
String luaScript =
"if redis.call('get', 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 KEYS[1]) else return 0 end";
redisClient.eval(luaScript ,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key),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threadId));
2、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锁实现
zookeeper是一种分布式协调服务,其中每一个节点称为znode,并有本身独立的路径。 znode有四种类型:
下面看看是怎样基于上面的四类节点实现分布式锁的。
1.获取锁
2.释放锁
释放锁就比较简单了,由于前面建立的临时顺序节点,因此在出现下面两种状况时,都会自动释放锁:
1)任务完成后,Client会释放锁。
2)任务没完成,Client就崩溃了,也会自动释放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