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hange Server 运维管理01:Exchange中Active Directory 有什么用?

    近期,须要给客户进行一次Exchange Server 的运维普及培训,在前期博文的基础上,准备再梳理一下运维管理的思路,发几篇和运维管理相关的博文。本文,就介绍一下Exchange Server 2010中的Active Directory有什么用?数据库

    不少朋友都知道,安装Exchange 确定须要在域环境里,活动目录很重要,但到底起到了哪些做用?咱们来看一下。针对Exchange Server来讲,活动目录主要起到两大做用:一是 Exchange Server 使用 Active Directory 来存储目录信息;二是 Exchange Server 根据 Active Directory 站点拓扑肯定如何在组织中传输邮件。浏览器

Exchange Server 使用 Active Directory 来存储目录信息安全

微软的不少产品都和活动目录有着紧密的联系,Exchange 也在活动目录中存储四种类型的信息:架构数据、配置数据、域数据。服务器

架构数据:架构数据存储在架构分区内。活动目录中包含不一样类型的对象,例若有计算机对象、有用户对象、有组对象、有文件夹、有打印机等等,每种类型的对象又包含不一样的的属性。这些对象类型和属性就定义在架构分区里。当咱们安装第一台Exchange服务器时,就须要各AD架构中添加一些对象类型和相应的属性,其目的是为了建立Exchange的专有对象和属性,像代理和链接器等。同时为了使用现有的用户对象和组对象可以发送和接收邮件,还须要对现有的用户和组对象的属性进行扩展。网络

p_w_picpath

上图显示的就是在对域进行扩展后,会建立Exchange相关对象。而下图左图就是修改后的用户属性:架构

p_w_picpath

配置数据:配置数据存储在配置分区,在活动目录中,配置数据包含了整个域环境的结构,包括全部的域、域树、森林,以及域控制器和全局的编录的位置。安装了Exchange以后,Exchange的配置信息也存储在配置分区,这些配置数据描述了整个Exchange的组织架构信息,如:地址列表、模板列表、全局设置、电子邮件地址策略等等。运维

p_w_picpath

域数据:域数据存储在域分区内。这里面存储的是AD自带的对象,也是你们最为熟悉的对象,像用户、组、计算机等。那可能有的朋友会比较奇怪:架构分区里不是已经存放有用户、组、计算机对象了?在架构分区里存储的是对象类型,只是说有哪些类型的数据。而域数据中存储的才是每种类型的数据所对应的实际值。若是你们学过数据库的,就比较好理解,架构分区就至关因而定义了一个表结构,而域分区里才是存储相应的字段值或者是属性值。在安装第一台Exchange服务器时,系统就会在当前域建立Exchange的对象,当管理员在建立、删除或者是修改对象的时候,Exchange就会在域分区中存储这些对象的信息。例如,在删除一个用户邮箱时,会记录到域分区;修改一个用户的属性时也会记录到域分区。ide

Exchange Server 根据AD站点拓扑路由邮件编码

    Exchange  2010相对于Exchange2003来讲,再也不须要Exchange自己拥有路由功能,能够经过查询活动目录来肯定邮件的路由。下面我们描述一下:代理

p_w_picpath

    就是此图中所显示的客户端访问服务器角色(CAS)来讲,它只是接受用户链接的统一入口,不管是手机、Outlook、浏览器仍是其余智能设备必须先链接到CAS服务器,而后再由CAS服务器再转到MBX服务器上,用户才能看到本身的邮件。这只是一个用户链接的过程,而不是发送和接收邮件的过程,所以没有邮件路由的问题。

    只有在发送和接收邮件时才涉及到邮件路由的问题,不管是企业内部一个员工的邮件发送给另外一个员工,仍是内部邮件发送到外网(出站),仍是外网邮件发送到企业内部(入站),都须要进行邮件路由。在邮件路由时,主要会使用到两个角色:Edge角色和集线器传输角色,Edge主要面向Internet邮件的路由和邮件安全过滤(垃圾邮件、病毒邮件),至关因而一个邮件防火墙;集线器传输角色主要提供组织内部不一样的MBX之间的邮件路由和邮件安全过滤,若是没有部署Edge角色,也能够利用集线器传输建立发送链接器以及接收链接器来转发和接收Internet的邮件。如今为何Edge的功能被弱化,主要是其功能还不够专业,若是有专业的硬件反垃圾邮件网关仍是建议使用硬件设备,或者是能够由集线器传输角色来实现相关的功能。

    当用户发送邮件时,集线器传输角色(如下简单HT角色),会运行分类程序,经过查询活动目录中的信息去确认这个邮件应该传输给哪台服务器。若是收件人的邮箱位于相同站点内的MBX服务器上,那么HT角色服务顺会直接将邮件投递到用户邮箱中。若是收件人的邮箱位于不一样站点的MBX服务器上,此邮件会被传递到相应站点的HT角色服务器上,而后再由传递到用户邮箱。也就是下面所论述的过程:

    在集线器传输服务器收到用户的邮件以后,会将邮件传递到提交队列中,而后由分类程序进行分类:

代理处理已提交的邮件:收到邮件后,集线器传输服务器若是安装有代理程序的话,例如Forefront的话,则由此类代理程序进行防病毒代理,进行链接筛选、内容筛选等。

收件人解析: 就是验证收件人是否是合法,是否是在本Exchange组织中拥有邮箱,或者是一个外部电子邮件地址;

邮件路由:解析了收件人信息后,分类程序的路由组件将肯定邮件的最终目标以及通向该目标的路由,选择用于中继邮件的下一个网段。

内容转换:将邮件中继到下一个网段以前,会进行内容转换, 也就是将电子邮件从一种格式转移为另外一种格式,以便于邮件流或者是存储,例如将MAPI转移为MIME,或者将UNENCODE转换为base64编码等,或者是为了正确地在特定电子邮件客户端显示,而转换为HTML、RTF或者是TXT等。

代理处理已路由的邮件: 作出特定邮件的路由决策以后,传输规则代理和日志代理就起做用了,经过记录入站和出站电子邮件通讯,日记功能能够帮助组织对法律、法规和组织合规性要求作出响应。

邮件打包: 最终的分类邮件将组合在一块儿并移动到传递队列。系统会为每一个网段(跃点)生成一个传递队列。

这样就完成了邮件路由的工做,由SMTP发送、传递代理或者是外部网关链接处理程序来处理邮件了。直到邮件到达最终目标。若是找不到收件人的路由,邮邮件将在“没法到达”队列中排队。

    在这里就须要用到活动目录站点的概念,由于在AD站点中,每个站点将关联一个或者是多个IP子网,可是站点不能有重叠的子网配置。所以Exchange服务器就能够经过匹配所分配的IP地址去肯定所处的站点。AD站点又是经过IP站点链路进行连接,每个站点都有调度、间隔和开销几个参数,调度和间隔决定了活动目录复制的频率,而开销则决定了IP站点连接所可能产生的成本。当有多条路径到达目的地时,活动目录就会选择使用开销成本最低的连接方式 ,这里面涉及到网络速率、可用带宽以及可靠性等。管理员也能够手动修改此开销值。在复杂IT架构中,邮件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可能会通过多个站点。HT角色就会去尝试使用开销值最低的站点。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