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思考过如何设计大型的企业级系统?在决定启动软件开发以前,首要的是选择恰当的架构来指引系统的功能及质量属性设计。所以在将软件架构应用于设计以前,必须要了解经常使用的架构模式。web
什么是架构模式?
Wikipedia 的解释:数据库
在软件架构中,架构模式是对特定环境下常见问题的通用且可重用的解决方案。架构模式与软件设计模式很类似,但架构模式的层次更高,且外延更大。设计模式
这篇文章将简述常见的 10 种架构模式的概念、用法以及其优缺点。服务器
- 分层模式(Layered pattern)
-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 pattern)
- 主/从模式(Master-slave pattern)
- 管道/过滤器模式(Pipe-filter pattern)
- 代理模式(Broker pattern)
- 对等模式(Peer-to-peer pattern)
- 事件总线模式(Event-bus pattern)
- 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 pattern)
- 黑板模式(Blackboard pattern)
- 解析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
1. 分层模式(Layered pattern)
分层模式用于对结构化设计的软件进行层次拆解,每一个层次为独立的抽象,为其上层抽象提供服务。网络
系统一般被拆分为如下四个层次:架构
- 表示层(也称为 UI 层)
- 应用层(也称为服务层)
- 业务逻辑层(也称为领域层)
- 数据访问层(也称为持久化层)
使用场景
- 通用桌面应用程序
- 电子商务 Web 应用
2.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 pattern)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服务器与多个客户端。服务器组件同时为多个客户端组件提供服务。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启服务请求,服务器将相应服务信息回应给客户端。此外,服务器持续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请求。框架
使用场景
- 电子邮件、文件共享及银行业务等在线应用
3. 主/从模式(Master-slave pattern)
主/从模式由两个部分构成:主设备与从设备。主服务组件将做业分发给多个从设备组件,并根据这些从设备反馈的结果,计算生成最终结果。url
使用场景
- 数据库复制,主数据库被认定为权威数据源,各从数据库与主数据保持同步
- 在计算机系统中经过总线互连的各设备(包括主设备与从设备)
4. 管道/过滤器模式(Pipe-filter pattern)
管道/过滤器模式用于构造用于生成及处理数据流的系统。每一个处理过程都封装在过滤器(filter)
组件之中,要处理的数据经过 管道(pips)
进行投递。管道同时用于做为 过滤器(filter)
间的缓冲及同步。spa
使用场景
- 编译器,一系列的过滤器用于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代码生成
- 生物信息学的工做流
5. 代理模式(Broker pattern)
代理模式用于在结构化系统中对组件解耦。系统内各组件间采用远过程调用(remote service invocations)的方式交互。代理(Broker)组件充当组件间通信的协调角色。.net
提供服务的组件将其能力(服务以及特性)发布给代理,客户端均向代理请求服务,由代理将请求重定向到先前已发布过对应服务的组件进行处理。
使用场景
- 消息中间件软件:Apache ActiveMQ,Apache Kafka,RabbitMQ 与 JBoss 等等
6. 对等模式(Peer-to-peer pattern)
对等模式中的组件称之为对等体(peer),对等体既做为向其余对等体请求服务的客户端,同时也作为响应其余对等体请求的服务端。对等体能够在运行过程当中动态地改变其角色,即,既能够单独作为客户端或服务端运行,又可同时做为客户端与服务端运行。
使用场景
7. 事件总线模式(Event-bus pattern)
事件总线模式应用于事件处理,主要由四个组件构成:事件源(event source),事件侦听者(event listener),通道(Channel)以及总线(event bus)。 事件源将消息发布到总线的特定通道,侦听者订阅相应的通道,事件源所发布的消息经通道通告给订阅通道的侦听者。
使用场景
- Android 开发
- 通告(Notification)服务
8. 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 pattern)
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简称 MVC 模式)将交互式应用程序拆分为三个部分:
- 模型(model) – 包含核心功能及数据
- 视图(view) – 呈现信息给用户(经过有多个视图)
- 控制器(controller) – 处理用户的输入操做
MVC 模式经过将内部信息表示、用户信息呈现以及用户操做接收分开的方式解耦组件,实现高效代码重用。
使用场景
9. 黑板模式(Blackboard pattern)
黑板模式适用于 无预知肯定解决策略
的问题,主要由三个组件构成:
- 黑板(blackboard) – 用于存储解空间对象的结构化全局内存
- 知识(knowledge)源 – 能自表意的专用模块
- 控制(control)组件 – 选择、配置与执行的模块
全部的组件均能访问黑板,组件可将新生成的数据对象写入黑板,也能够经过模式匹配从黑板中获取知识源所生成的特定数据。
使用场景
- 语音识别
- 车辆识别和追踪
- 蛋白质的结构鉴定
- 声纳信号解析
10. 解析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
解析器模式用于设计语言的解析程序,主要用于指定评估程序代码行,即解析出特定语言的语句与表达式,其核心思想是为语言的每一个符号定义相应的类。
使用场景
- SQL 等数据库查询语言
- 通信协议描述语言
上述架构模式的对比
下表格总结了各架构模式的优缺点
但愿这篇文章对你所帮助,同时我也想听听你的想法。😇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