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96到ICU——咱们终将被自我厌恶

自从996.icu在github上收获了18万点赞以来,超时工做,超负荷劳动彷佛成了天下全部“无产阶级者”的共同点。对于这样的剥削制度,我想再多的批评和抨击都不为过。可是今天我想说3个小故事,只为引发一些“多余”的思考。git

故事一:github

张小跳是一家新成立的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就在今天晚上刚从投资人那里拿到了A轮投资的意向评估报告。但是走在西二旗宽敞的人行道上他却丝毫兴奋不起来,由于刚刚接到了来自另外一个合伙人的电话,告诉他彷佛因为前期技术架构上的一些问题他们的项目又得延期了。他面临的选择要么调整架构从新规划一条“合理”的开发路线,要么先设法解决眼前的技术瓶颈赶在deadline前先把项目上线。不过合伙人也警告他选择后者的结果就是项目将没法继续迭代。架构

张小跳赶着最后一班地铁回到公司。除了三个合伙人之外,几乎全部的员工都已经下班。晚上的讨论一直持续到凌晨,最终他们也没能得出解决方案。新员工不熟悉业务,还须要老员工来指导,增长人手显然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现有员工的工做量彷佛也已经饱和,做为技术出身的小跳很清楚,即便加班也很难再有提高。但是看着手里今天刚刚拿到的投资评估报告,若是项目没法如期上线恐怕融资就没有但愿了。资源

无奈之下,次日张小跳宣布了一项新措施:项目上线前公司全部人员取消休息日。开发

故事二:博客

今天是马鸣做为企业一把手任职以来的第1350天,其实和往常并无什么不一样。做为一家传统的集生产,销售和研发于一体的成熟企业,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一直稳中有进。今天一早,秘书给他送来了咖啡和最近一个季度的财务简报。在众多的红色曲线中一条呈现微小斜率并向下延申的绿色曲线让他以为格外扎眼。“若是没有记错的话,已经连续3个季度净利润降低了吧”他嘀咕着。产品

自从有媒体开始关注他并称呼他为“一个僵化产业的破局者”,在公众的视野中由他一手创立的企业已经走上正轨。二级市场中公布的各类财务指标都被各路股评专家和经济学者吹捧。但是只有他内心明白,随着摊子越铺越大外加和他一路走来的老战友们逐步喜欢上更加“安逸”的生活,企业内部成本逐年递增。it

在上午的企业最高层例会上,来自市场部的负责人说,已经有好几家和他们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整年无休了。一贯对政策敏感的马鸣马上追问道“那么劳动部门对此有什么措施吗?”。与会的成员都摇摇头表示并不知晓。马总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狡黠,他马上让人事部门着手研究:“尽快宣布一个新的符合市场规律的薪资方案并以此激励员工增长工做时常和提高工做强度。”而且他成竹在胸的补充道:“有关部门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效率

故事三:互联网

何三一刚走进办公室就接到了上级发来的邮件。“大概是说这个月研发指标又提升了吧”三一一边内心低估着一边快速的浏览了一下:“哎果真不出所料,这帮管理大概脑子都让驴给踢了,研发的标准变来变去。”三一抬头看了一下周围,小组成员都已经到齐了。他马上召集你们到会议室进行早会。和往常同样他先提醒了昨天代码review中发现的问题,并要求你们尽可能提高工做效率,三一一直坚信做为优秀的开发人员可以利用好8小时的工做时间足够解决当下他们所会遇到的任何问题。中途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身着职业正装的人事专员向他挤挤眼睛。

在空旷的走廊尽头,“小短裙”悄悄告诉何三一“上级要求从今年开始,研发组长每周要上报项目进度以及加班状况。上级会综合评估各个研发小组的压力动态调整以指望更加有效的提高人力资源利用”说完“小短裙”就一溜烟的跑了。“综合评估...动态调整...”何三一心中一阵恶心,从新向会议室走去。

他推门进去,看着还站在白板前绘制流程图的小伙伴说:“各位静一静,刚接到通知,从今天开始公司研发部门996。”说完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开,伴随着关门的声音和最后一丝从门缝中挤出脏话,何三一也咒骂了一句:“我X,最后咱们仍是活成了让本身最厌恶的那一类人。”

尾声:

今天在听故事FM里有这样一段描述:为了融入这个社会并让你们接纳我,我不得不从新撕开伤口给别人嘲笑。正是这段话促使我写了这篇博客,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在一个旋转的轮子里惟一合理的行为就是给这个轮子加吧劲,虽然你们都明白随着轮子越转越快最终会撞的粉碎。但是一块儿死总好过我先死不是吗?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