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我用Python(3)

一、对列表进行排序:java

  (1)使用列表对象的sort()方法:python

  列表对象提供了sort()方法用于对原列表中的元素进行排序。排序后原列表中的元素顺序将发生改变。改变对象的sort()方法的语法格式以下:linux

listname.sort(key=None,reverse=False)
  #listname:表示要进行排序的列表。
  #key:表示指定从每一个元素中提取一个用于比较的键(例如设置”key=str.lower“表示在排序时不区分字母大小写)
  #reverse:可选参数,若是将其指定为True,则表示降序排列;若是为False,则表示升序排列,默认为升序排列。
grade=[74,90,78,84,98,62,75,82]
print("原成绩:",grade)
grade.sort()
print("升  序:",grade)
grade.sort(reverse=True)
print("降  序:",grade)

  使用sort()方法进行数值列表的排序比较简单,可是使用sort()方法对字符串列表进行排序时,采用的规则是先对大写字母排序,而后再对小写字母排序。若是不区分大小写对字符串列表进行排序,须要指定其key参数。数组

char=["Curry","Bome","deven","ansible"]
print("原字符串顺序:",char)
char.sort()
print("默认大写字母优先排序:",char)      #先对大写字母进行排序,而后再对小写字母进行排序。
char.sort(key=str.lower)
print("不区分大小写字母排序:",char)

   采用sort()方法对列表进行排序时,对中文的支持很差,排序的结果与咱们经常使用的音序排序法或者笔画排序法都不一致,若是须要实现对中文内容的列表排序,还须要从新编写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不能直接使用sort()方法。app

  (2)使用内置的sorted()函数实现:dom

  再Python中,提供了一个内置的sorted()函数,用于对列表进行排序。使用该函数进行排序后,原列表的元素顺序不变。函数

sorted(iterable,key=None,reverse=False)
  #iterable:表示要进行排序的列表名称
  #key:表示指定从每一个元素中提取一个用于比较的键(例如,设置”key=str.lower“表示在排序时不区分字母大小写)
  #reverse:可选参数,若是将其指定为True,则表示降序排列;若是为False,则表示升序排列,默认为升序排列。
num=[97,65,75,78,83,91,73,89]
print("原序列:",num)
num_as=sorted(num)
print("升  序:",num_as)
num_des=sorted(num,reverse=True)
print("降  序:",num_des)

  列表对象的sort()方法和内置sorted()函数的做用基本相同;不一样点是在使用sort()方法时,会改变原列表的元素排列顺序,而是用sorted()函数时,会创建一个原列表的副本,该副本为排序后的列表。测试

 二、列表推导式:云计算

  使用列表推导式能够快速生成一个列表,或者根据某个列表生成知足指定需求的列表。列表推导式一般有如下几种经常使用的语法格式。spa

  (1)生成指定范围的数值列表,语法格式以下:

list = [Expression for var in range]
  #list:表示生成的列表名称。
  #Expression:表达式,用于计算新列表的元素。
  #var:循环变量。
  #range:采用range()函数生成的range对象。
import random
randomnumber=[random.randint(10,100) for i in range(10)]
print("生成的随机数为:",randomnumbe

  (2)根据列表生成指定需求的列表,语法格式以下:

newlist = [Expression for var in list]
  #newlist:表示新生成的列表名称
  #Expression:表达式,用于计算新列表的元素
  #var:变量,值为后面列表的每一个元素值
  #list:用于生成新列表的原列表
commodity=[80,40,60]
print("原商品的价格分别:",commodity)
new_commodity=[int(i*0.5) for i in commodity]
print("打五折后的价格为:",new_commodity)

   (3)从列表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元素组成新的列表,语法格式以下:

newlist = [Expression for var in list if condition]
  #newlist:表示新生成的列表名称
  #Expression:表达式,用于计算新列表的元素
  #var:变量,值为后面列表的每一个元素值
  #list:用于生成新列表的原列表
  #condition:条件表达式,用于指定筛选条件
commodity=[6500,3000,5400,5800,4200]
print("原商品列表:",commodity)
sale=[ i for i in commodity if i>5000]
print("价格高于5000的:",sale)

 三、二维列表的使用:

  二维列表中的信息以行和列的形式表示,第一个下标表明元素所在的行,第二个下标表明元素所在的列。

  例如电影院的座位号,每排每列就是一个二维列表。

  (1)直接定义二维列表:

  在Python中,二位列表是包含列表的列表,即一个列表的每个元素又都是一个列表。

List=[[10,20,30,40,50],
       [11,21,31,41,51],
       [12,22,43,42,52],
       [13,23,33,43,53]]
print(List)

   (2)使用嵌套的for循环建立:

  建立二位列表,可使用嵌套的for循环实现。

建立一个包含4行5列的二位列表。
arr = []          #建立一个空列表
for i in range(4):
    arr.append([])    #在空列表中再添加一个空列表
    for j in range(5):
    arr[i].append(j)   #为内层列表构建元素
print(arr)         #外层循环控制行,内层循环控制列

   (3)使用列表推导式建立:

  使用列表推导式也能够建立二维列表,推荐使用这种方法建立二维列表。

使用列表推导式建立一个包含4行5列的二维列表
arr = [[j for j in range(5)] for i in range(4)]
print(arr)

   建立二维数组后,能够经过如下语法格式访问列表中的元素:

listname[下标1][下标2]
  #listname:列表名称
  #下标1:表示列表中第几行,下标值从0开始,即第一行的下标为0.
  #下标2:表示列表中第几行,下标值从0开始,即第一列的下标为0.

  以上结果是访问第一行的第三列。

  练习:使用嵌套的for循环将柳宗元的《江雪》分别横板和竖版输出

str1="千山鸟飞绝"
str2="万径人踪灭"
str3="孤舟蓑笠翁"
str4="独钓寒江雪"
verse=[list(str1),list(str2),list(str3),list(str4)]    #定义一个二维表
print("横板")
for i in range(4):                    #循环古诗得每一行
    for j in range(5):                  #循环每一行的每列
        if j==4:                     #若是是一行中的最后一个字
            print(verse[i][j])           #换行输出
        else:
            print(verse[i][j],end="")    #不换行输出

verse.reverse()                      #对列表进行逆序排列            
print("\n竖版")
for i in range(5):                     #循环每一行的而每列
    for j in range(4):                   #循环逆序排列后的第一行
        if j==3:                       #若是是最后一行
            print(verse[j][i])           #换行输出
        else:
            print(verse[j][i],end="")     #不换行输出

 

  在上面的代码中,list()函数用于将字符串转换为列表;列表对象的reverse()方法用于对列表进行逆序排列,即将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移到第一个,倒数第二个元素移到第二个,以此类推。

四、元组:

  元组(tuple)是Python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序列结构,与列表相似,也是由一系列按特定顺序排列的元素组成,可是它是不可变序列,所以,元组也称为不可变的列表。

  在形式上,元组的全部元素都放在一对括号()中,两个相邻元素使用逗号“,”分隔。在内容上,能够将整数、实数、字符串、列表、元组等任何类型的内容放入到元组中,而且在同一个元组中,元素的类型能够不一样,由于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一般状况下,元组用于保存程序中不可修改的内容。

  从元组和列表的定义上看,这两种结构比较类似。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为:元组是不可变序列,列表是可变序列。即元组中的元素不能够单独修改,而列表则能够任意修改。

  (1)使用赋值运算符直接建立元组:

  同其余类型的Python变量同样,建立元组时,也可使用赋值运算符“=”直接将一个元组赋值给变量。语法格式以下:

tuplename = (element1,element2,enelent3,...,element)
  #tuplename:元组的名称
  #element1,element2,enelent3,...,element    元组中的元素,个数没有限制

  建立元组的语法与建立列表的语法相似,只是建立列表时使用的是“[ ]”,而建立元组时使用的时"( )"。

例如:如下都是合法的元组:
num=(4,54,64,23)
char=(“科比","乔丹","詹姆斯")
untitle=('python',"java",["linux","云计算'])

  在Python中,元组使用一对小括号将全部元素括起来,可是小括号并非必须的,只要将一组值用逗号分隔开来,Python就能够视其为元组。

  若是建立的元组只包括一个元素,则须要在定义元组时,在元素的后面加一个逗号”,“,若是不加逗号,那么就是一个字符串。

verse1=("一片冰心在玉壶",)
verse2=("一片冰心在玉壶")
print(verse1)
print(verse2)

 

   (2)使用type()函数测试变量的类型。

verse1=("一片冰心在玉壶",)
verse2=("一片冰心在玉壶")
print("verse1的类型是:",type(verse1))
print("verse2的类型是:",type(verse2))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