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设计模式
平常交流过程当中,常常会被问到为什么要阅读源码和如何阅读源码的问题,本文从做者的角度来写下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但愿你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微信
本文内容:多线程
为什么要阅读源码,阅读源码能给咱们带来什么?架构
如何阅读源码,阅读源码有什么技巧?并发
咱们在作项目时候通常会遇到下面的问题:框架
问题一是不知道如何去设计,好比刚入职场时,来一个需求需作概要设计,不知如何下手,不得不去看当前系统相似需求是如何设计的,而后仿照去设计。工具
问题二是设计的时候,考虑问题不周全,相比职场新手,这类人对一个需求依靠本身的经验已经可以拿出一个概要设计,可是设计中常常会遗漏一些异常细节,好比使用多线程有界队列执行任务,遇到机器宕机了,若是队列里面的任务不存盘的话,那么机器下次启动时候这些任务就丢失了。学习
对于这些问题,说到底主要是由于经验不够,而经验主要从项目实践中积累,因此招聘单位通常都会限定工做时间大于 3 年,由于这些人的项目经验相对较丰富,项目中遇到的场景相对较多。spa
工做经验的积累来自于年限与实践,然而看源码能够扩展咱们的思路,这是变相增长咱们经验的不错方法。线程
虽然不能短期内经过时间积累经验,可是能够经过学习开源框架、开源项目来获取。
另外进职场后通常都要先熟悉现有系统,若是有文档还好,没文档的话就得本身去翻代码研究。
若是你们以前对阅读源码有经验,那么在研究新系统的代码逻辑时就不会那么费劲了。
还有一点就是当你使用框架或者工具作开发时,若是你对它的实现有所了解,就能最大化的减小出故障的可能。
好比并发队列 ArrayBlockingQueue 里面元素入队有个 offer 和 put 方法,虽然某个时间点你知道使用 offer 方法时,当队列满了就会丢弃要入队的元素,以后 offer 方法会返回 false,而不会阻塞当前线程;
使用 put 方法时当队列满了,则会挂起当前线程,直到队列有空闲元素,入队成功后才返回。
可是人是善忘的,当你一段时间不使用,就会忘记他们的区别,这时当你使用时,需进入 offer 和 put 的源码看他们的实现。
进入 offer 方法一看,哦,原来队列满后直接返回了 false;进入 put 方法一看,哦,原来队列满后,直接使用条件变量的 await 方法挂起了当前线程;知道了他们的区别,你就能够根据本身的需求来选择了。
看源码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开阔思惟,提高架构设计能力。有些东西仅靠书本和本身思考是很难学到的,必须经过看源码,看别人如何设计,而后思考为什么这样设计才能获取。
能力的提升不在于你写了多少代码,作了多少项目,而在于给你一个业务场景时,你是否能拿出几种靠谱的解决方案,而且说出各自的优缺点。
而如何才能拿出来,一来靠经验,二来靠概括总结,而看源码能够快速增长你的经验。
那么如何阅读源码呢?
在你看某一个框架的源码前,先去 Google 查找这个开源框架的官方介绍,经过资料看看该框架有几个模块,各个模块是作什么的,之间是什么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哪些核心类,在阅读源码时能够着重看这些类。
而后对哪一个模块感兴趣就去写个小 demo,先了解下这个模块的具体做用,而后在 debug 进入看具体实现,
在 debug 过程当中第一遍是蜻蜓点水,简略的看下调用逻辑,都用了哪些类;
第二遍需有重点的 debug,看看这些类担任了架构图里的哪些功能,使用了哪些设计模式?
若是第二遍有感受了,便大体知道了总体代码的功能实现,可是对总体代码结构还不是很清晰,毕竟代码里面多个类来回调用,很容易迷失当前断点的来处。
那么你能够进行第三遍 debug,这时候你最好把主要类的调用时序图、以及类图结构画出来,等画好后,在对着时序图分析调用流程,就能够清楚的知道类之间的调用关系,经过类图就能够知道类的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了。
另外开源框架里面每一个功能类或者方法通常都有注释,这些注释是一手的好资料,好比 JUC 包里的一些并发组件的注释,就已经提供了它们的设计原理和使用场景。
另外阅读源码时,最好画出时序图和类图,由于人老是善忘的,若是隔一段时间后你在去看以前看过的源码,虽然有些印象,但当你想去看某个模块的逻辑时,又需根据 demo 再从头 debug 了,而若是有了这俩图,就能够从时序图或者类图里面直接找,而且看一眼时序图就知道整个模块的脉络了。
还有查框架使用说明最好去官网查,虽然是英文,可是看久了就行了,毕竟还有 Google 翻译呐!
固然研究代码时不必定非要 debug 三遍,其实这里说的是三种掌握程度,若是你 debug 一遍就能掌握,那天然更好啦。
本文谈了本身关于阅读源码的一些心得体会,欢迎你们来共同探讨阅读源码的更佳方案,让你们阅读源码不在是难事。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shosh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