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站“被黑”的技术性分析
Jack zhai
虎年春节刚过,就收到消息,央视网站又“被黑”了,央视网站(www.CCTV.com)号称“国家网络电视台”,是互联网上的“中央电视台”,但好象是建成这几年“几乎”没有“消停”过。我在Google上搜索了一下,有关它的消息还真很多。我简单地总结了一下:2010年2月15日,网站首页变成一欧洲女人的“走光”照片;2010年1月29日,“星播单”上赫然是几个×××的导航连接;2008年12月1日,音乐频道的首页是一个自称“小波”的***改成到此一游的记念…(照片这里就不贴了,有兴趣的人能够在网上找,固然这也没有什么值得有兴趣的)
对于央视网站安全管理,咱很差评论,只是就网站的技术性问题,作一些分析,但愿能给其余网站管理者们一个提示(纯属我的观点,仅供技术探讨之用,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连续被黑的现象应该不常见,而且每次持续的时间都超过2个多小时,也就是说,从有人发现到恢复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从网上发帖子的时间上看,从用户访问时发现被黑,到网站回应,到网站恢复,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分析可能有下面几方面的缘由:
一、网站应急团队处理能力不足:
信息时代的传播速度是每秒上亿次,尤为是在春节期间,2个小时,访问量有多少,不太好估计,应该不会少吧。咱们知道,网站的网页被黑,恢复起来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它不一样于网站被***瘫痪、蠕虫泛滥,被黑的网页很明确,容易修复(即便不恢复原状,也能够先摘除不雅图片),因此容许有这样长的响应时间,显然是应急响应人员的反应速度太慢,或者是应急响应的流程“太复杂”。这如果在航天飞机上,或者高速铁路上,这样的响应速度,估计就不须要再响应了。
二、对网站应用运行状态的监控能力远不到位:
网站是互联网的“前沿”,是与各类***较量的“一线”,***不会等咱们有了防御他的手段才来“送死”,进攻永远都是出其不意。所以,网站安全中防御技术是创建高一些的***门槛,监控能力才是安全体系的要点。
咱们前面说的应急响应能力有两个方面很关键,一是“强悍”的团队(不能说央视没有钱维护高水平的队伍),二是有效的工具。对网站动态不能随时掌握,应急响应就成了“瞎子”。从网站被黑的过程看,央视网站有网络层面的管理平台,却没有应用级别的监控平台,也就是说对网页的动态状况的了解是被动的(用户体验后告诉网站)。
也许你会说,央视网站有上万个网页,不可能彻底监控;而且动态的网页占多数(用户请求时动态生成,不一样用户送出的页面可能不一样),没有办法监控…我从技术角度分析一下,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Ø 央视网站是中央电视台网上门户,公众效应很是强,***对他感兴趣是天然的,***它不只能够提升***自身的声誉,并且网站公众访问量大,也是***传播的最佳选择。但咱们知道,公众影响力的大小与网页的“深浅”有关,换句话说,首页与各频道首页的安全意义是不一样的,对这些首页的监控与全部网页监控来比,显然不是一个概念。
Ø 网站新闻的发布是有严格发布审批系统的,也就是说,对首页等主要新闻网页的修改只有这个发布系统才有权限,***只有得到了这个发布系统的权限,才能够篡改那些页面,我能够断言:他们对发布系统根本没有有效监控(如在线管理员ID、注册终端位置、修改栏目权限…),审计系统是否完备也很难知晓(有审计起码能够过后追查***的***线路)。
Ø 对于互动栏目的监控,如博客、BBS等,用户能够上传信息,但这种发布系统应该有审核、过滤的技术手段,不少网站还设有“版主”进行人工审查(审查后才可被看到),发现不良信息随时能够删除,删除时间以秒计算。若说帖子数量多,审查有难度,这种说法也是不通的,由于目前技术主要是依靠自动过滤技术(关键词过滤、信息归类算法等),而且大部分“版主”都是“天然”的外部人,数量根本不受限制。
Ø 还有一种说法:央视网站的这几回被***,***都是先获取系统权限后,经过“合法”手段进行的网页篡改,传统的网页防篡改技术几乎成了摆设,应用监控也没法发现这些“合理”的篡改。其实,目前网站流行的“爬虫”技术,有两个用途是你们共知的:一是搜索引擎用来更新信息;二是模拟用户访问网页的用户体验(访问时间、界面流畅性等);另一个用途常被你们忽视,就是查看网页是否被挂***,或是否被篡改。对于首页等重要网页的基本框架被修改发现是比较容易的,央视春节此次的被黑就是这种状况,有监控起码应该不比用户发现的晚。
三、网站的安全管理者玩忽职守:
咱们说:安全管理者就象捧着一个“花瓶”,时刻紧张着才对。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被黑,我估计有下面的因素:
Ø 网站管理者每次恢复,根本没有分析******的途径,对***利用的漏洞也没有“亡羊补牢”,大门还在继续敞开,一个***走进来,千百个***跟进来…
Ø 网站内可能已经隐藏了多个***,或安装了系统级的“后门”,工做人员前门补上,他们后边继续“打开”…
简单地说:就是每次在恢复网站的后续工做中,没有人跟踪分析******线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快速给领导提交一份本身没责任的报告是最重要的…
对网站安全的建议:
从对央视网站“被黑”缘由的分析中,也给咱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网站安全防御与通常内部网络安全防御有多少的不一样,因为网站的特殊性,应该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一、 防御上关注系统漏洞的防御和应用漏洞的防御并重,尤为是对SQL注入、XSS、***的防御,Web的漏洞多于系统漏洞是目前不争的事实,对网关安全产品的选择是须要与业务自己特性进行综合考虑的。
二、 创建网站监控平台是必要的。快速响应的前提是监控到位。网站的公众效应要求网站的恢复响应时间应该在10分钟以内(公众反应时间:这个时间内人经常怀疑是链路差错问题)。监控应该是网络与应用并重,而网站的管理者更为关心的是应用的动态信息。
三、 创建“密罐”是必要的。公众网站是你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新***技术的实验场,彻底依靠现有的防御技术显然是不足的,经过“密罐”技术,与专业安全公司互动,能够提早发现***的嗅探、扫描与***试探,可为新***技术发动提早预警。
四、要有强壮的恢复能力。监控是发现,恢复是结果。恢复技术不局限于被动的从新覆盖,恢复中遭遇正在“篡改”或还未离开的***,在网站监控反应能力提升到3分钟之内,就可能成为现实,“刺刀见红”的搏击战是免不了的,对网站的控制能力体如今监控响应速度与定位技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