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u 和 sku 都是属性值的集合, 举个栗子 >>
一部 6S, 它身上有不少的属性和值. 好比 :
- 毛重: 420.00 g
- 产地: 中国大陆
- 容量: 16G, 64G, 128G
- 颜色: 银, 白, 玫瑰金
你跑进苏宁顺电, 说想要一台 6S, 店员也会再继续问: 你想要什么 6S? 16G 银色? 64G 白色?
每一台 6S 的毛重都是 420.00 g, 产地也都是 中国大陆. 这两个属性就属于 spu 属性.
而容量和颜色, 这种会
影响价格和库存的(好比 16G 与 64G 的价格不一样, 16G 银色还有货, 金色卖完了)属性就是 sku 属性.
spu 属性(不会影响到库存和价格的属性, 又叫
关键属性) >>
sku 属性(会影响到库存和价格的属性, 又叫
销售属性) >>
- 容量: 16G, 64G, 128G
- 颜色: 银, 白, 玫瑰金
sku 在生成时, 会根据 属性生成 相应的 笛卡尔积.
想像一下扑克牌的黑红梅方和 A-K, 扑克牌是这样的 sku 属性:
最终会生成 13 * 4 = 52 张牌, 上面的 6S 则会生成 3 * 3 = 9 个 SKU
商品 : iphone 6s
spu : 包含在每一部 6s 的属性集合, 与商品是一对一的关系(产地:中国, 毛重:420g...)
sku : 影响价格和库存的 属性集合, 与商品是多对一的关系
单品 : 同 sku. 国人的另外一种叫法!
做者:姜沈励
连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41574/answer/34013014
来源:知乎
著做权归做者全部,转载请联系做者得到受权。
我从电商实际运营的角度说下:
SKU:Stock Keeping Unit
从名字上能够看出,SKU以从库存视角看的(一箱可乐和一打可乐因为库存包装不一样,所以是不一样SKU)。所以不少自营B2C电商在早期的每个商品详情页对应一个独立的SKU编码。
SPU:Standard Product Unit
从名字能够看出,SPU的提出主要是为了体现商品标准化。
这个名词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收到更多关注。由于在一个电商平台下,你们发现同一个基本产品(例如iphone 6 白色 16g 裸机)常常由多个卖家在销售,所以在前台页面展现上比较冗余,消费者在浏览时存在不便,也所以你们开始采用一个新的展现方案:先显示基本产品,点击后再展现这个产品下所售商家的商品。(你们能够在淘宝搜索下‘手机’,展现的再也不是item,而是基本产品,也就是咱们所说的SPU。可是顺便说下,淘宝的SPU作得不是很完善,若是你们须要深度学习和借鉴,能够研究下美国亚马逊)
商品:
若是某个商家出售某个SPU,那么这个东西叫作商品。商品相对产品,数据层面增长了价格、促销活动、运费等信息。目前主流的B2C网站,一个商品详情页对应了一个商品。刚刚提到,早期自营B2C系统因为对应的是SKU,所以须要升级改造。每每这个项目叫作‘一品多商’。大部分电商都经历过这个痛苦的改造过程,不少至今伤痕累累。
ITEM: 淘宝做为平台,不关注库存。ITEM直接代指宝贝。但一个ITEM可能包括 “黑色iphone6”、“白色iphone6”等多个商品。ITEM虽然前台展现灵活,可是数据底层有些紊乱。 BTW: 对于服装,同一个产品可能有不一样颜色和不一样尺码。 那么SPU究竟是对应到服装款式,仍是服装款式+颜色,仍是服装款式+颜色+尺码这个最细粒度? 这个没有最终答案,YHD、JD、Vancl的作法也都有差别,也各有利弊。 可是按照我的经验,由细到粗易,有粗到细难。 底层若是作细,展现层才能灵活。反之有时候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