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阿里金融云徐敏:为普惠金融地提供技术原力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图丨阿里金融云总经理 徐敏

回顾十几年的职业生涯,用徐敏自己的话说:“要么在金融行业做IT,要么在IT公司做金融。”这样的经历,使徐敏对整个金融行业的科技发展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记者 | 郭敏

官网 | www.datayuan.cn

微信公众号ID | datayuancn


无巧不成书,2017年以来,中国金融界与互联网界的跨界联姻事件上演了一出又一出。3月28日, 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牵手;6月16日,中国工商银行与京东联合;6月20日,中国农业银行与百度联姻;6月22日,中国银行与腾讯携手。而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交通银行与苏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五大行银企联姻画下了圆满的句点。


从各自的战略协议来看,五大行与互联网巨头们的合作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殊途同归:都是围绕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进行跨界合作,加速科技与金融业务的全面深度融合。这样的结合模式对于早前在银行、现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徐敏来说,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从“聚宝盆”到金融云


十多年前,徐敏任职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科技部,当时国内企业的IT系统被国外IT巨头所“占据”。“对于早前的金融机构而言,线下业务窗口数量决定交易量,IT能力主要是以窗口、网点为参考点进行设计的。在这种设计逻辑下,传统IT技术能得到很好满足,但维护的费用非常高。” 徐敏说。


云计算的出现打破了传统IT技术一统天下的格局。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首次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之后,亚马逊发现云计算与之前推出的AWS整套技术架构无比吻合,于是就推出了Amazon云计算。2009年9月,亚洲东部地区一个庞大的电商集团成立了云计算事业部,它的名字叫阿里云。但在那个时候,具备弹性扩展特质的云计算并不被传统行业用户看好,尤其是金融行业。


2013年11月,阿里云整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各方面资源推出了金融云服务,并取了一个颇具阿里风格的名字——聚宝盆。聚宝盆汇聚了阿里的基础IT能力、PaaS能力以及业务合作能力。具体来讲,阿里巴巴基于这些基础IT能力实现了淘宝、天猫、支付宝、网商银行等平台的异地多活;阿里具有全世界最考验技术极限的“双十一”场景,而且经历了淘宝天猫和支付宝两个场景的打磨, PaaS层能力已经相当成熟了。


2014年6月,徐敏加入阿里巴巴担任阿里云金融业务事业部总经理。“2014年的时候,聚宝盆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用来满足众安保险、天弘基金等阿里系公司的IT需求;另一方面用来支撑支付宝合作银行的快捷支付接口。整体来说,对外的服务合作还比较少,整个行业也还没有金融云的概念,但阿里云有意向把这个能力向整个行业输出。”徐敏说。后来的一次经历让徐敏决定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


2014年年中,徐敏到西南某省的一个县城做调研,一家做畜牧业饲料的小生产商给徐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这家生产商正在申请银行贷款:在当地农发行贷款月利率为6%,农信社贷款月利率为10.2%。为何利率会那么高?徐敏到当地的农信社进行了解,农信社给的答案是“大客户都被大行抓在手里,留给我们的都是一些未知风险的小客户,而且无论我们放多少贷款,都会投入相同的人力成本,所以必须要用更高的利率来覆盖风险和成本。”


徐敏意识到,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来解决。通过云计算来降低小型金融机构对于基础IT的投入,通过大数据技术让其风控变得更加高效、通过互联网来降低操作成本,如此一来利率自然就能降下来,小微企业就能获得更加普惠的金融服务。


经过内部讨论后,阿里决定通过云计算把阿里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更完整地开放出来,“聚宝盆”不只是承担PaaS的职责,而是要把金融普惠的力量辐射到中小企业、个性化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等,“聚宝盆”顺理成章更名为“阿里金融云”。“虽然名字变了,但是通过技术实现普惠金融的初衷不会变。”徐敏表示。徐敏出任阿里金融云总经理,全权负责阿里金融云。


金融行业上云迎来拐点


距离阿里金融云的推出有将近4年的时间了,这4年的时间里金融市场的潜力也慢慢被“激发”出来了。根据ICT咨询机构计世资讯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银行、基金、保险、券商等传统的金融机构开始利用云计算来承载应用和处理高并发业务,2016年,中国金融云市场整体规模为43.4亿元。市场越来越大,那么,各个细分领域的上云情况如何?


虽说金融业正迈入全面云化的时代,但对于银行来说安全、监管合规是最大的问题,多数银行更倾向于使用阿里云的技术建设专有云。“我们正在和银行做基于公共云的方案,请权威机构来评估风险。今天银行上公共云还处于酝酿期,假如未来银行的另一端业务能迁移公共云,这种混合的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IT运营效率和灵活度,进而降低成本。”徐敏说。


证券行业与银行业如出一辙,对于新技术的使用尤为谨慎。徐敏表示:“目前,整个证券行业对云计算还不是完全认可,但有一些行业痛点可以通过云的方式来解决。”对于券商来说,80%的负载在于行情查询,只有20%的负载用于下单和交易,假如把行业查询的动作放到云端,通过高峰时段扩容、低谷时段降配可以节省大部分开支。


由于业务的需求,保险行业正在大力拥抱云计算,为何会如此?徐敏告诉笔者:“保险行业面对的个人客户越来越多,数据处理量是以前的百倍甚至千倍,云计算的弹性拓展能很好的满足业务的快速发展和更新,所以今天保险机构上云很积极。截至目前,已经有近70家保险机构把业务系统迁移到了阿里金融云上。”


在需求和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一种崭新的金融模式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徐敏说:“互联网金融行业天生在云上,这个行业的技术模式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了。”


徐敏认为,虽然各个细分领域的上云情况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向云上迁移的趋势是肯定的。不过,银行业是受监管最为严格的行业,如何在监管合规的前提下推进业务仍然是金融云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事实上,早在2016年银监会就牵头制定了《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白皮书》,该白皮书明确指出,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联网场景的主要信息系统尽可能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相信随着金融科技政策的逐渐明朗,“金融上云”将蓄势待发。


推动普惠金融


回顾十几年的职业生涯,用徐敏自己的话说:“要么在金融行业做IT,要么在IT公司做金融。”这样的经历,使徐敏对整个金融行业的科技发展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过去十几年里,国内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能力明显提升,这两年‘互联网+’正在从消费端向产业端发展,金融机构自身的‘进化’也在加速,在未来各类金融业务、IT能力都应该默认是cloud native、internet native、data native。 ”徐敏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年底之前,阿里金融云将在国内建设更多数据中心,组建更完整的阿里金融云集群。徐敏认为,阿里金融云要把自身的基础工作做足,才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稳健的基础设施。除此之外,阿里金融云也将引入更多金融互联网转型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完整的服务。目前,阿里金融云已服务了中国银行、民生银行、银河证券、阳光保险集团、友邦保险、陆金所、红岭创投等超过2500家金融机构。


笔者依稀记得,罗伯特·席勒在其所著《金融与好的社会》一书中指出,身处金融和非金融领域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相互帮助,从而发现并了解经济体系存在的意义以及其扮演的社会角色。他同时提出,最重要的是对金融体系进行扩大化、民主化和人性化改造,直到未来某一天我们能够看到各类金融机构在普通民众生活中更常见。徐敏说,今天阿里将为中国的金融机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让普惠、人性化的金融服务遍及社会各个角落。


0?wx_fmt=gif


敬请期待,数据猿即将于10月25日举办的“2017金融科技价值—数据驱动金融商业裂变”高峰论坛!投递案例、文章、产品,联系视频&文字专访,请勾搭数据猿~


推荐阅读:


专访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总裁余晨:未来的支付存在于无形之中


来源:数据猿


0?wx_fmt=jpeg

0?wx_fmt=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