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都知道Redis是基于内存的数据库,数据是以key-value键值对的方式存储的,那么key-value键值对是随意放在内存中的么,其实Redis的服务会建立不少的数据库空间,这些key-value键值对都是在各个数据库空间中存储的。redis
当咱们使用客户端工具连接Redis服务时,会在客户端中看到一系列的db*命名的项(如图),这些就是一个个数据库,Redis初始化建立16个数据库,数据库建立个数能够在配置文件中修改。数据库
而在命令行模式中是看不到这些数据库的具体数量的,但在命令行提示符的右侧会提示咱们当前处于哪一个数据库(如图),而且能够用上一章说到的SELECT命令进行数据库的切换;客户端默认链接第一个数据库,即0号数据库。安全
(1)数据库键空间服务器
key-value键值对存储在各个数据库中,而每一个数据库内部都是由一个redisDb结构,结构中有若干个属性,最主要的有两个属性dict、expires。网络
1 typedef struct redisDb { 2 // ... 3 // 数据库键空间,保存着数据库中的全部键值对 4 dict *dict; 5 6 // 过时字典,保存着键的过时时间 7 dict *expires; 8 // ... 9 } redisDb;
图中是带有过时字典的数据库例子数据结构
(2)持久化并发
上面说道的不管是数据库仍是期内的数据都是存储在服务器内内存中的,若是服务器一旦发生掉电,进程退出等状况,那么其内存中的数据就都消失不见了,在咱们大规模并发的项目下,显然这是灾难性的,因此应对这种状况的办法之一,就是持久化,把内存中的数放到磁盘中,意外发生后,可以从磁盘上进行数据恢复到内存中,这样就避免了数据丢失。异步
Redis提供了两种持久化方式RDB持久化和AOF持久化。工具
RDB持久化是最直接的持久化方式,直接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到RDB文件中,当恢复时也是直接从RDB文件中恢复;spa
自动间隔性保存
由于BGSAVE命令是异步执行,不会阻塞服务器,因此Redis容许用户自行配置SAVE选项,当选项触发时自动执行BGSAVE命令。
当用户开启了触发自动BGSAVE后,若是不配置save选项,服务器会使用默认设置,以下:
(1)在900秒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1次修改。
(2)在300秒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10次修改。
(3)在60秒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10000次修改。
以上三个条件,知足任意一条,就会进行BGSAVE操做
AOF持久化与RDB不一样,AOF持久化是经过记录服务器所执行的命令来保存数据的。
AOF文件的载入与还原
AOF持久化的数据还原过程就是读取AOF中命令从新执行命令的过程。
(1)Redis会建立一个伪客户端,伪客户端与真实的客户端执行命令的效果是同样的,只是不带网络链接。
(2)从AOF文件分析并读取一条命令。
(3)伪客户端执行这条命令。
(4)重复2和3过程,知道AOF文件中的全部命令处理完成。
AOF文件重写
AOF文件的持久化是记录被执行对的命令,这样随着时间愈来愈长,AOF文件中的内容会愈来愈多,体积也会愈来愈大,文件越大恢复数据的时间也越多。
在命令执行的过程当中有些键值对被删除了,有些被修改了,而这些过程命令是彻底没有必要再执行一遍的,因此Redis提供了AOF文件的重写功能对AOF进行重建,使用重建后的文件要比元AOF文件体积小不少。
参考:
《Redis设计与实现》黄健宏著,网上对Redis的详解等
此博客为笔者使用redis好久以后,参考网络上各种文章总结性书写,原创手打,若有错误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