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故事原型来源于网站 facebook 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埃德华多·萨瓦林,主要讲述 Facebook 的发家史。网络
今天的文章,只是一个白日梦。ide
可能前几天发烧脑子烧坏掉了,碰巧今天又看了电影《社交网络》。因而本身就在脑补,等本身财务自由后,花钱会是一种什么感受。网站
惋惜因为本身一来穷,二来吃饺子也不会按个吃。因此居然没有现成的方法论,来支持完成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idea
直到我在网上发现有这样一种简单的思路,可让咱们白日作梦,快速脑补完成财务自由的体验:blog
一、首先财务自由的概念自己就很模糊,它自己的定义为:购买力大于欲望。那这个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由于欲望是无限的。原型
二、因此咱们姑且将其量化,设定一个对大部分人而言实际点的小目标,大概就是每一年盈利二千万。it
三、我如今的收入大概是一年50w,可是我正常开销大概是一年20w左右(吃喝玩乐),因此我用2000除以20,等于 100。class
如今重点来了,我再也不想本身的收入增长了100倍,而是想象全部的消费开支都缩小了100倍。facebook
那大概从明天醒来,我发现世界变成了这个样子:方法
一、换一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大概须要80元。买一部顶配的mac,也只须要200块。
二、买一张北京到大阪的头等舱不到50元。至关于从北京到秦皇岛度假,还特么买了一张学生票。
三、淡季住一夜希尔顿也就10块钱,包个月300块钱。
四、西二旗买套通常的房子只要8万块,仍是没月供的那种。若是只是付首付,大概只要3万元。
五、一顿杨国福麻辣烫,只要几毛钱。去趟海底捞,大概也就两三块。
...
卧槽,这代入感有点强。年入千万的大佬们,生活成本居然如此之低。
你认为他们很奢侈,但其实换种世界观,你会发现他们比你更省钱。这也是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缘由。
说到这里,其实不得不说世界是不公平的。就消费的问题而言,普通人承担了全部群体里最高的实际成本。换句话说,普通人更容易成为韭菜。
由于你们的成本不一样,因此最终就会出现:有钱的愈来愈有钱,幸福的愈来愈幸福,穷的愈来愈穷,而焦虑的愈来愈焦虑。
细思极恐。
用一张图来终结今天的文章:
今天的文章,不是一个白日梦。
但愿在座的全部,将来均可以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