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域以往被称为称为“过程域”,如:配置管理,如今叫作“实践域”。对于2.0版,则有25个适用的实践域。与之前版本的CMMI模型同样,“实践域”介绍了定义实践意图的关键活动的要求和描述。
在新模型下,所有25个实践领都适用于成熟度为三级的组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通用实践的要求(版本1.3中)再也不定义为“通用实践”,而是被归入特定的实践域。
之前CMMI开发模型(版本1.3)的成熟度三级仅须要18个“过程域”,而在高成熟度等级(第4和第5级)则另外定义了四(4)个。
行动(Doing)包括用于生产、购买和交付优质解决方案的能力域。
ide
需求开发和管理(RDM)使开发人员可以不断了解解决方案的需求和指望,并保持更新。
目的:抽取需求,确保利益相关方的共同理解,并统一需求、计划和工做产品。
价值:确保知足客户的需求和指望
性能
RDM 1.1记录要求。
优化
RDM 2.1抽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指望、约束以及接口或链接。
RDM 2.2将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指望、约束以及接口或链接转换为优先的客户需求。
RDM 2.3与需求提供者达成对需求含义达成一致。
RDM 2.4得到项目参与者的承诺,即他们能够落实这些需求。
RDM 2.5开发、记录和维护需求和活动或工做产品之间的双向可追溯性。
RDM 2.6确保计划和活动或工做产品与要求保持一致。
设计
RDM 3.1开发并持续更新解决方案及其组件的需求。
RDM 3.2开发操做概念和场景。
RDM 3.3分配要落实的需求。
RDM 3.4识别、开发并持续更新接口或链接需求。
RDM 3.5确保需求是必要且充分的。
RDM 3.6在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约束条件之间取得平衡。
接口
RDM 3.7确认需求,以确保生成的解决方案在目标环境中按照预期工做。生命周期
过程质量保证(PQA)可确保遵循过程并产生质量解决方案资源
目的:肯定选定结果的缘由,并采起措施防止不良结果的复发或确保正向结果的复发。
价值:解决根本缘由问题可避免返工,并直接提升质量和生产率。
开发
PQA 1.1识别并解决过程和工做产品问题。
部署
PQA 2.1根据历史质量数据制定、持续更新并遵循质量保证方法和计划。
PQA 2.2在整个项目过程当中,根据记录的过程和适用标准客观评价选定的已执行过程和工做产品。
PQA 2.3沟通质量和不合规问题并确保解决问题。
PQA 2.4记录并使用质量保证活动的结果。
产品
PQA 3.1在质量保证活动中识别并记录改进机会。
验证和确认(VV)可确保知足要求,而且解决方案能够在目标环境中按预期运行。
目的:验证和确认包括确认所选解决方案和组件知足其要求并验证所选解决方案和组件在其目标环境中知足其预期用途的活动。
价值:在整个项目中对选定解决方案和组件的验证和确认增长了解决方案知足客户需求的可能性。
VV 1.1进行验证以确保要求获得知足,并记录和传达结果。
VV 1.2进行验证,以确保解决方案在其目标环境中可以正常运行,并记录和传达结果。
VV 2.1选择用于验证和确认的组件和方法。
VV 2.2开发,保持更新并使用支持验证和确认所需的环境。
VV 2.3开发,保持更新并遵循验证和确认过程。
VV 3.1制定,保持更新并使用标准进行验证和确认。
VV 3.2分析并传达验证和确认结果。
同行评审(PR)肯定解决方案缺陷或问题。
目的:经过生产者的同行或主题专家(SME)的审查来识别和解决工做产品问题。
价值:经过尽早发现问题或缺陷,下降成本并减小返工。
PR 1.1对工做产品进行审查并记录问题。
PR 2.1制定并保留用于准备和进行同行评审的更新程序和支持材料。
PR 2.2选择要同行评审的工做产品。
PR 2.3使用既定程序对选定的工做产品进行准备并进行同行评审。
PR 2.4解决同行评审中发现的问题。
PR 3.1分析来自同行评审的结果和数据。
技术解决方案(TS)侧重于设计和构建产品及产品组件。
目的:设计和构建知足客户要求的解决方案。
价值:提供符合客户要求并减小返工的经济高效的设计和解决方案。
TS 1.1构建知足要求的解决方案。
TS 2.1设计并构建知足要求的解决方案。
TS 2.2评估设计并解决已发现的问题。
TS 2.3提供使用该解决方案的指南。
TS 3.1制定设计决策标准。
TS 3.2为选定的组件开发替代解决方案。
TS 3.3执行构建,购买或重用分析。
TS 3.4根据设计标准选择解决方案。
TS 3.5开发,保持更新并使用实施设计所需的信息。
TS 3.6使用既定标准设计解决方案接口或链接。
产品集成(PI)涵盖了产品和产品组件的组装以及它们向客户的交付,并确保包含所需的功能和质量特征。
目的:集成并交付解决功能和质量要求的解决方案。
价值:为客户提供知足或超过其功能和质量要求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他们的满意度。
PI 1.1组装解决方案并交付给客户。
PI 2.1开发,保持更新并遵循集成策略。
PI 2.2开发,保持更新并使用集成环境。
PI 2.3开发,保持更新并遵循程序和标准来集成解决方案和组件。
PI 2.4在集成以前,请确认每一个组件均已正确识别,并已根据其要求和设计进行操做。
PI 2.5评估集成组件以确保符合解决方案的要求和设计。
PI 2.6根据集成策略集成解决方案和组件。
PI 3.1在解决方案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查看并保留更新的接口或链接描述,以确保其覆盖范围,完整性和一致性。
PI 3.2在集成以前,请确认组件接口或链接符合接口或链接说明。
PI 3.3评估集成组件的接口或链接兼容性。附加的PA说明信息。
服务交付管理(SDM)包括根据已创建的服务级别协议交付服务。
目的:交付服务并管理服务交付系统。
价值:经过提供达到或超过客户指望的服务来提升客户满意度。
SDM 1.1使用服务系统来提供服务。
SDM 2.1制定,记录,保持更新并遵照服务协议。
SDM 2.2根据服务协议接收和处理服务请求。
SDM 2.3根据服务协议提供服务。
SDM 2.4分析现有服务协议和服务数据,以准备更新或新的协议。
SDM 2.5开发,记录,保持更新并遵循操做和更改服务系统的方法。
SDM 2.6确认服务系统已准备就绪,能够支持服务的交付。
SDM 3.1开发,记录,保持更新并使用组织标准服务系统和协议。
战略服务管理(STSM)包括开发和保留与战略需求和计划兼容的更新标准服务组合。
目的:开发和部署与战略业务需求和计划兼容的标准服务。
价值:经过使标准服务与客户需求保持一致,增长实现业务目标的可能性。
STSM 1.1列出当前服务。
STSM 2.1开发,保持更新并使用当前服务的描述。
STSM 2.2收集,记录和分析有关战略需求和服务交付能力的数据。
STSM 2.3开发,保持更新并遵循一种方法,以根据战略需求和能力提供新的或更改的服务。
STSM 3.1开发,保持更新并使用一组组织标准服务和服务级别。
供应商协议管理(SAM)包括:开发和更新供应商协议,并确保供应商和买方根据供应商协议的条款执行
目的:与选定的供应商创建协议,确保供应商和收购方在协议过程当中按照条款执行,并评估供应商的可交付成果。
价值:在收购方和供应商之间提供明确的了解,以最大程度地达成商定的交付供应商可交付成果的努力。
SAM 1.1制定并记录供应商协议。
SAM 1.2接受或拒绝供应商的可交付成果。
SAM 1.3流程供应商发票。
SAM 2.1按照供应商协议中的规定监视供应商,并保持协议更新。
SAM 2.2执行供应商协议中指定的活动。
SAM 2.3接受已购买的供应商可交付成果以前,请确保已知足供应商协议。
SAM 2.4根据供应商协议管理供应商提交的发票。
SAM 3.1选择技术供应商的交付品进行分析和进行技术审查。
SAM 3.2根据供应商协议中的标准选择和监视供应商的流程和可交付成果。
SAM 4.1选择度量并应用分析技术来定量管理供应商的绩效,以实现质量和过程绩效目标。
计划和管理工做–涉及肯定须要完成的工做量,计划和安排工做,而后确保按照计划和时间表完成工做。 它还确保资源足以知足计划和时间表。
估算(EST)包括预测开发,获取或交付解决方案所需工做的规模,工做量和成本
目的:估算开发,获取或交付解决方案所需的工做量,工做量,持续时间,成本以及资源。
价值:估计为作出承诺,计划和减小不肯定性提供了基础,这能够及早采起纠正措施并增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EST 1.1制定高级估计以执行工做。
EST 2.1开发,保持更新并使用估计范围。
EST 2.2开发并保持有关解决方案规模的最新估计。
EST 2.3根据规模估算,制定并记录工做量,工期和成本估算及其解决方案的原理。
EST 3.1制定并更新记录的估算方法。
EST 3.2使用组织度量存储库并处理资产以评估工做。
计划(PLAN)涉及:使用估算来制定工做计划,时间表和预算;在时间表和预算范围内肯定完成计划所需的资源;得到利益相关者对工做计划的承诺
目的:制定计划以描述在组织的标准和约束范围内完成工做所需的内容,包括:预算;日程;资源需求,能力和可用性;质量;功能要求;风险与机遇
计划还描述:要执行的工做;适用的标准流程,资产和裁缝指南的组织集合;依赖关系;谁负责这项工做;与其余计划的关系;利益相关者及其做用
价值:优化成本,功能和质量,以增长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PLAN 1.1制定任务清单。
PLAN 1.2将人员分配给任务。
PLAN 2.1开发并更新完成工做的方法。
PLAN 2.2为执行工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计划。
PLAN 2.3根据记录的估算,制定并保持预算和进度计划的更新。
PLAN 2.4计划已肯定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PLAN 2.5计划过渡到运营和支持。
PLAN 2.6经过协调可用和估计的资源来确保计划是可行的。
PLAN 2.7制定项目计划,确保其内容之间的一致性,并保持更新。
PLAN 2.8审查计划并从受影响的利益相关者那里得到承诺。
PLAN 3.1使用组织的一组标准流程和定制指南来制定,保持更新并遵循项目流程。
PLAN 3.2使用项目流程,组织的流程资产和度量存储库来制定计划并保持更新。
PLAN 3.3识别并协商关键的依赖项。
PLAN 3.4为项目环境进行计划,并根据组织的标准对其进行更新。
PLAN 4.1使用统计和其余定量技术来开发和保持项目流程的更新,以实现质量和流程绩效目标。
监视和控制(MC)提供了对进度的了解,所以当绩效明显偏离计划,进度和预算时,能够采起适当的纠正措施。
目的:提供对项目进度的了解,以便在绩效明显偏离计划时采起适当的纠正措施。
价值:经过尽早采起行动来针对明显的性能误差进行调整,增长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MC 1.1记录任务完成状况。
MC 1.2识别并解决问题。
MC 2.1根据规模,工做量,进度,资源,知识和技能以及预算的估计值跟踪实际结果。
MC 2.2跟踪肯定的利益相关者和承诺的参与。
MC 2.3监视向操做和支持的过渡。
MC 2.4当实际结果与计划结果有显着差别并设法解决时,请采起纠正措施。
MC 3.1使用项目计划和项目流程来管理项目。 MC 3.2管理关键的依存关系和活动。MC 3.3监视工做环境以发现问题。MC 3.4与受影响的利益相关者一块儿管理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