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生涯里,大厂履历意味着什么?

最近几天,有几个朋友想要投递大厂,因而找我帮忙 Review 简历。因此我顺便问了下他们,为何想要投递大厂,反馈的大概出发点是:程序员

追求高薪资面试

相对小厂而言,大厂的薪资水平会更高很多。具体数字区间就不细说了,可是大厂总体会大方不少,只要你可以经过面试,30%甚至更高的涨薪都有机会拿到,更况且,大厂的年终奖也不会被“无良”老板随意克扣。微信

追求稳定网络

去年总体大环境不行,不少公司裁人,尤为是不太盈利的中小厂,好比某团、某滴。而对于大厂而言,裁人的几率会小不少,毕竟裁人带来的收益远比不上所以带来的负面效应和股价下跌。架构

追求职业发展并发

近两年不少发展快的企业以 double 薪资去BAT挖人,好比头条、拼多多之类的。所以,从长远的职业发展角度考虑,BAT 的工做背景就至关于清北毕业的学生同样抢手。有了 BAT 的背景,将来不管跳槽仍是晋升、成为技术经理或者架构师,本身都具备足够的主动性。性能

正好我既参与过快速增加的创业型公司,也在阿里经历过集团式的规范研发流程。所以今天和读者分享下我对于大厂的见解。学习

后续会有更多文章持续发布到公众号:wingjay,欢迎关注。优化

大厂里都是螺丝钉吗?

有些人一提到大厂,就会当即说去里面只能当个螺丝钉,天天重复同样的工做。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很片面的。职业规划

传统的大厂通常是层级森严的,要作的事情也高度重复化、机械化。那是由于那些领域已经成型,缺少创新的动力,因此不少人都被迫成为了螺丝钉,只须要保证机器可以运转就够了。

但互联网大厂并不是如此,咱们身处其中,应当知道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你们都在喊“学不完”,马爸爸们也每天说要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里,恐怕你想仅仅当个螺丝钉并不是易事。

在阿里内部,你们都习惯了拥抱变化。变化意味着业务变化、技术更迭、人员交替。在这么高速变化的环境里,你若是只想作个螺丝钉,天天重复同样的机械工做,那要么是你缺少进取心,要么是你甘心作螺丝钉。固然,螺丝钉每每也拿不到好的绩效。

大厂员工接触的技术面很窄吗?

固然,也有人说了,“我所谓的螺丝钉并不是作重复机械的工做,而是说只能接触到一小块业务或技术点,没法接触到系统的全貌”。

这个确实是事实,毕竟大厂有很是多的研发人员。因此通常会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拆散成多个零部件,每一个小组或每一个人作其中一块。

但我想说的是,只接触其中一块领域,你就不能成长了吗?大厂和小厂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是用户量级。通常的小厂是十几万或几十万的 DAU,而大厂每每是上千万甚至上亿的 DAU,一样一段代码,在小厂里能良好运行,但到了大厂,就会发现里面存在很是多问题。

大厂求精通,求深度;小厂求速度,求广度。

若是你在大厂,就应该尽量深刻去研究你参与的模块,多想一想如何把你所作的模块优化到极致,在巨大的用户量面前依然可以稳定运行。相信我,这样的一份经验能够成为将来无数次面试的一大亮点。

小厂能接触各类新潮技术,而大厂不行?

确实,对于新技术的态度这方面,小厂每每比大厂更加开发。毕竟船小好掉头。

相信很多读者也有相似下面的“有趣”经历:

原本好端端在研究 Java 里范型是啥东西,忽然同事跑过来讲:“Java 已经 Out 了,你们都在用 Kotlin 呢!爽得飞起”。

因而,你研究了下发现,Kotlin 这么多语法糖,并且看起来比 Java 聪明多了。

所以你鼓捣全团队一块儿来学习 Kotlin,分享各类 Kotlin 的新奇用法,团队其乐融融,一块儿享受技术成长的快乐。

过两天,小组长跑过来讲:“大家还在写 Android 啊,你们都在用 React Native 呢,一份代码两端同时运行!”。

因而,你又研究了下,RN 确实好东西啊!写一份JS代码,就能同时在 Android、iOS 两个平台运行了,太方便了。并且不少知名企业如 Airbnb 都在用呢。

所以你又鼓捣全团队放弃 Kotlin,一块儿来学习 RN,分享着 RN 热更新等新奇用法,因而团队又一次其乐融融,一块儿享受技术成长的快乐。

又过两天,网上大佬喊话了:“RN 性能太差了,咱们要回归 Native,Native 才是王道”。

这时你没做过多思考,由于你也以为RN性能确实很差,并且你据说 Airbnb 也已经放弃 RN 了。

因而,你又回去写 Java 了。

后来,又有人和你说,快去学 Flutter 吧,再不学就晚了,Android 早晚要凉啊。

你:呵呵。

上面的段子可能你们或多或少接触过相似场景。固然,这里主要想说明的是,小厂的技术面确实更广,技术选择多样,由于即便选错了,也能随时调头从新换。

但我想说的是,就算你接触过了这么多种技术,最终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学到的又有多少呢?除了花里胡哨的“新潮名词”,你真正收获了什么呢?这样的技术面真的对技术生涯有帮助吗?我并不认为。

大厂里,有人花大半年时间,研究如何在相同机器资源下,承受更高的并发量;研究如何在复杂移动网络下,保持最快的网络链接速度;研究 React Native 内部的 JsCore 如何优化以提升运行速度。

固然,我想说的毫不是不要学习新技术。做为技术人员,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和敬畏是很是好的,但绝对不要盲目崇拜、跟风新技术,以为新的就必定是好的。这只会让你陷入漩涡,一遍喊着学不动了,一遍身体不知主的跟着风跑。

总结

好了,今天先分享到这。将来还会分享不少关于 Android 技术、我的成长、大厂、职业规划等本身的感悟,有兴趣的读者能够保持关注,但愿和读者一块儿进步、成长,谢谢。


谢谢。

wingjay

PS:本文原创发布于微信公众号「wingjay」,回复关键字「程序员」获取一份 15 本程序员经典电子书。

Android架构、技术感悟、我的成长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