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专一就是注意力分散的对立面。
记得大学时候教我英语的老教授说过的一句,
「知道为何大家一直都学很差英语么,大家这一代人生活在一个太多诱惑的世界。」html
每一天,咱们坐下来打开电脑,想作点什么正经事情的时候。
却又无心中打开微博看看热搜榜,看看林丹出轨,宋冬野吸毒入狱,papi酱和逻辑思惟闹分手。
又会拿起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小伙伴自拍照,旅游照,三姑六婆姨妈姑丈的心灵鸡汤。
还会打开知乎,看看各类「如何评价XXX」,「XXX是什么样的体验」。node
就像吴晓波每周都会说的「世界如此喧嚣」。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干扰的世界,社交、邮件、电话、短信、走神、打断,纷至沓来。程序员
不知道你还记得最近一次解决真正的难题是何时吗?
你多是在试图修复一些BUG,或者要弄清楚为何代码跑不动。
时间飞逝,你忘了吃饭、喝水乃至睡觉,一门心思扑在你的任务上。
你全身心的投入到单个项目上,若是任何人胆敢打扰你,你就会暴跳如雷。
这就是「专一」。
就像生活中许多事情同样,专一就像一个「冲量」的游戏,想要达到专一工做的状态很难,可是一旦进入专一状态,就能轻松的保持下去。api
「冲量」是一个物理词汇架构
冲量是做用在物体上的力在时间上的累积,一个随时间改变的力对一个物体的冲量指这个力的做用对时间的积累效果。app
我以为用来形容人类思惟从一个「注意力分散」的状态进入到「专一」状态的过程是再好不过的概念了。iphone
就像咱们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提速过程,车在进入高速行驶以前须要更换几个档位,让车提到五档,须要点时间和油耗。一旦开到五档,那就能轻松巡航了。
假若你开在每隔一百米一个红绿灯的道路上,老是不断的起步停车,那么总体的速度会很慢,且油耗高,顺带还给「雾霾」增添多一分贡献。ide
又像咱们启动电脑程序,第一次打开程序每每须要较长的时间。由于计算机要花一些时间把程序代码写入到内存,以后,你使用软件就更加顺畅了。
就像之前写Java的程序员,上班第一件事打开MyEclipse,而后直到下班才关闭。
也像你忽悠产品经理,打开网站第一次会慢点,第二次就会飞快了。工具
因此,当咱们须要对一件事情「专一」的时候,咱们须要花一些时间把全部的事务在脑子里过一遍,而后才能达到思惟高峰以完成任务。测试
若是不幸,你专一期间,产经忽如其来讨论需求,测试忽如其来报BUG,以后你还须要从新回想刚才作到哪里,从新花一些时间来造成「冲量」。就像计算机线程间来回切换所须要花费的成本。
被打断的间隔越长,须要继续以前的任务所须要的成本也就越高。
突然想起个段子:「你跟产经讨论了一天,他的需求有了,你的代码呢?」
我以为进入专一所须要的「冲量」是能够经过锻炼来缩短的。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进入「专一」状态所须要的时间是不同的,而且咱们能够经过特定技巧和方法来锻炼,进而缩短进入「专一」所须要的成本。
若是把这个过程比喻为「思惟预热」,那么「思惟体力」能够用来指的长期保持专一状态的能力。
这个能力,因人而异,也因事而异。
有些人能一会儿专一几个小时,例如爱音乐的吉他手能够抱着吉他玩一下午直到腰酸背痛。
有些人却只能一会儿专一半小时,例如开个会议,直到听到老领导说「我再讲最后几句」。
还有些人只能专一前面的十分钟,例如大部分学生,听老教授讲枯燥无味的课。(不排除趣味相投的学生听的津津有味)
长时间的「专一」,容易让人思惟疲劳。
不一样人对于不一样的事情保持「专一」的时间也不同。
明白这样的道理,咱们能够经过一些规则或者灵活的方法来让咱们的思惟能够在「休息」和「运行」的状态有序的切换。
好比「番茄工做法」。
番茄工做法的核心概念也很简单,能够总结成:
一个标准番茄时间是25分钟(工做),先后两个番茄时间的标准间隔时间是5分钟(休息)。
把一个任务所须要完成的时间,细分到以番茄时间来作单位。
番茄时间内强迫本身专一到当前任务中,休息时间能够用来处理须要处理的其余事务(回邮件,回短信等等)。
以这种「工做」,「休息」的状态来回切换,达到高效率完成工做任务。
人的思惟,就像一台「单核计算机」,同一个时间,你只能处理一个任务。
咱们所承担的多个任务都要「环境切换」的成本。
当咱们从一个任务切换到另一个任务的时候,咱们必需要唤醒某些记忆才能够从新开始工做。
想必你也试过,一会儿想完成多个事情,犹豫再三,决定从某一个任务开始着手,结果在执行这个任务的过程当中,心理还想着其余的任务,以致于没有彻底投入当前任务,大大下降效率。
若是把「人脑」比做「CPU」,那么咱们须要一些方法来进行「资源调度」,以及「任务管理」。
让咱们的大脑「明确目标」,专心处理当前任务,而不用去考虑其余没有完成的任务。
明白了什么是「专一」,以及专一的克星「打断」。
咱们能够总结保持专一所须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下面是,一些建议与安利。
番茄土豆
我用了最久的一款集成了 GTD 应用,它集成了「番茄闹钟」和「任务管理」的功能。
如下是这款产品作的很不错的几点:
此刻
一款iOS平台的单纯的「番茄闹钟」,别有任务管理,没有白噪音。只有单纯的「25分钟-5分钟」的循环。
当我极简风的情绪来了,就会用这个APP。
潮汐
iOS平台独占,融合了「冥想」「白噪音」「番茄闹钟」的应用。
也用过一段时间,是一款可贵的优秀做品,只有五种白噪音,清新的界面,很适合调整心情,来装一会逼。
(注:界面太美,忍不住贴个图了)
当我打开IDE或者文本编译器,准备专一的写几段代码的时候。
发现戴上耳机,播放着一张「后摇」歌单,特别能让我专一的思考如何实现功能,编码的效率也提高很多。
一副耳机
这里我不须要讨论耳机的选购,每一个人的爱好需求都不同。选择你本身喜欢的就好。
一份后摇歌单
有些人把后摇看做摇滚乐的一种,虽在音乐界这个叫法有些争议,但咱们不须要去管。
后摇的一个特色是,所用乐器通常与摇滚乐相同,但节奏、和声、旋律、音色及和弦进行,都有别于传统摇滚。
没有歌词,没有人声,打破传统歌曲长度,有些甚至长达二三十分钟。
后摇给个人感受,不像传统相似「班得瑞」那种「轻音乐」,它多了一丝激情,多了一份节奏感,更适合写代码。
若是你不嫌弃的话,这里有一份不错的网易云音乐的歌单:多巴胺做菜,后摇做酒
再额外推荐点,班得瑞十三张专辑
若是你不喜欢「后摇」,想找一份不错的「轻音乐」歌单,能够试试「班得瑞」十三张专辑。
班得瑞(Bandari)是瑞士音乐公司AG旗下的一个新纪元音乐项目。
其做品以环境音乐、冥想音乐为主,主要以睡眠、减压为主要音乐功能。
风格方面,班得瑞的音乐有许多改编自日本和欧美的新世纪音乐、凯尔特音乐、乡村音乐或老式情歌的乐曲。
一双普通的海绵耳塞
耳机戴多了,戴久了,是会严重影响听力的,而且是不可恢复的损伤。
「白噪音」的方法并不能滥用,因此你的抗噪音能力较弱的话,能够去淘宝十几块钱买一副普通的海绵耳塞,戴上也能够隔离世界。但就是有点撑耳朵,一开始会不习惯。
Wunderlist
中文叫「奇妙清单」,一款我从大学就用到如今的GTD应用,对比 Trello,Teambition,这款更适于我的使用。
单纯的记录想作的事情,作完了就打钩,打钩的那一声清脆的「叮」仍是百听不厌。
一个帐号通用Android、iOS、Mac、Windows、网页平台。
Trello
更适合团队协做的,「面板式」的任务管理工具。
能把任务分为不一样的状态,分配给不一样的人,定义好时间。
项目进度,我的进度一目了然。
支持Web、iOS、Android三个平台
Teambition
这也是一款在我大学和小伙伴作项目的就开始用的团队任务协做工具,是国内一家位于上海的优秀团队的产品。
一样支持Web、iOS、Android三个平台。
有企业版和免费两个版本,若是低于10我的合做的话,Teambition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回顾和总结是一个好习惯。
一天一小结,一周一大结,还有季度总结,年度总结。
并非写给谁看,而是写给本身看,记录本身的时间,知道时间花费去哪里了,有哪些产出,有哪些长进。
不管你选择怎么样的生活方式,也不该该让不断流逝的时间走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
对我我的来讲,记笔记最重要的是两点:
印象笔记 结合 马克飞象
好久之前我用「有道云笔记」,后来由于找不到支持 Markdown 的支持加上网易邮箱暴库的缘由。就转到了「印象笔记」,而后结合着第三方开发者开发的「马克飞象」,来用 Markdown 语法写了一段时间的日志。
总的体验还不错,可是这种方式仍是显得有些笨拙,并且不支持其余客户端的编辑。
直到遇到了「Day One」的限免。
Day One
又是一款iOS平台独占的优秀应用,对于苹果党来讲绝对是强悍的日记应用。只要你手头上有ipad,或者iphone,或者macbook,随时拿起来写点什么。
就是由于这种方便性,我在day ones写了有不少突发奇想的idea或者感悟或者感想,以及一些能够用来写做的主题。
1970年,英国的托尼·布詹提出了一种辅助思考的工具——思惟导图。
它是经过平面上一个主题发散出来相关联对象所造成的中心网状结构的图。
因为这种表现方式比单纯的文本更加接近人类思考时的空间想象,愈来愈多人用于创造性思惟过程当中。
而我用思惟脑图来作的比较多的是:
百度脑图
尽管最近的百度口碑都很差,可是无可厚非的是,百度下面的确有些产品是作的不错的,也不能一言蔽之。
百度脑图算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操做方式,加上一个云同步的功能,已经足够大部分需求了。
可是惟一让我还不知足的是,没有移动端的支持。
又是直到 「MindNode」限免为止.....
Mindnode
如 DayOne ,Mindnode 是iOS独占的一款优秀应用,最重要能够三个客户端同步使用。
嗯,若是你是个苹果党,也正好不差钱,Mindnode我认为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身体乃革命本钱,人类有区别与其余动物,就是能有反思本身思惟的能力。
咱们以血肉之躯来到世上,在诸如科幻片中能够实现「思想数字化」以前,咱们的思想和思惟的运做,都要依赖于咱们如今的身体。
保养好咱们的身体,可让咱们更好的完成更多的事情。
因此,咱们开始站立办公了,解决方案就是:「39块的宜家拉克边桌」
以上,都是讲述了如何提升我的的工做效率。
可是,现实的人类生产工做,都是团队性的,咱们寻求在能保证我的效率以外,还需最大兼容到团队的效率。
这里有一篇文章很好地讲述了一些「团队效率」的观点,也基本符合我如今所在团队的价值观。
腾讯:管理研发大团队就像10人小分队
个人总结以下:
而后咱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团队的效率,也有辅助一些工具,因为边幅问题。
改天另立文章,来安利一些不错的工具。
本篇讲述了如下内容:
本文默认容许转载,但: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