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缘起web
《100亿数据1万属性数据架构设计》文章发布后,很多朋友对58同城自研搜索引擎E-search比较感兴趣,故专门撰文体系化的聊聊搜索引擎,从宏观到细节,但愿把逻辑关系讲清楚,内容比较多,分上下两期。算法
主要内容以下,本篇(上)会重点介绍前三章:数据结构
(1)全网搜索引擎架构与流程多线程
(2)站内搜索引擎架构与流程架构
(3)搜索原理、流程与核心数据结构并发
(4)流量数据量由小到大,搜索方案与架构变迁ide
(5)数据量、并发量、策略扩展性及架构方案优化
(6)实时搜索引擎核心技术ui
可能99%的同窗不实施搜索引擎,但本文必定对你有帮助。搜索引擎
2、全网搜索引擎架构与流程
全网搜索的宏观架构长啥样?
全网搜索的宏观流程是怎么样的?
全网搜索引擎的宏观架构如上图,核心子系统主要分为三部分(粉色部分):
(1)spider爬虫系统
(2)search&index创建索引与查询索引系统,这个系统又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用于生成索引数据build_index
一部分用于查询索引数据search_index
(3)rank打分排序系统
核心数据主要分为两部分(紫色部分):
(1)web网页库
(2)index索引数据
全网搜索引擎的业务特色决定了,这是一个“写入”和“检索”彻底分离的系统:
【写入】
系统组成:由spider与search&index两个系统完成
输入:站长们生成的互联网网页
输出:正排倒排索引数据
流程:如架构图中的1,2,3,4
(1)spider把互联网网页抓过来
(2)spider把互联网网页存储到网页库中(这个对存储的要求很高,要存储几乎整个“万维网”的镜像)
(3)build_index从网页库中读取数据,完成分词
(4)build_index生成倒排索引
【检索】
系统组成:由search&index与rank两个系统完成
输入:用户的搜索词
输出:排好序的第一页检索结果
流程:如架构图中的a,b,c,d
(a)search_index得到用户的搜索词,完成分词
(b)search_index查询倒排索引,得到“字符匹配”网页,这是初筛的结果
(c)rank对初筛的结果进行打分排序
(d)rank对排序后的第一页结果返回
3、站内搜索引擎架构与流程
作全网搜索的公司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公司要实现的其实只是一个站内搜索,站内搜索引擎的宏观架构和全网搜索引擎的宏观架构有什么异同?
以58同城100亿帖子的搜索为例,站内搜索系统架构长啥样?站内搜索流程是怎么样的?
站内搜索引擎的宏观架构如上图,与全网搜索引擎的宏观架构相比,差别只有写入的地方:
(1)全网搜索须要spider要被动去抓取数据
(2)站内搜索是内部系统生成的数据,例如“发布系统”会将生成的帖子主动推给build_data系统
看似“很小”的差别,架构实现上难度却差不少:全网搜索如何“实时”发现“全量”的网页是很是困难的,而站内搜索容易实时获得所有数据。
对于spider、search&index、rank三个系统:
(1)spider和search&index是相对工程的系统
(2)rank是和业务、策略紧密、算法相关的系统,搜索体验的差别主要在此,而业务、策略的优化是须要时间积累的,这里的启示是:
a)Google的体验比Baidu好,根本在于前者rank牛逼
b)国内互联网公司(例如360)短期要搞一个体验超越Baidu的搜索引擎,是很难的,真心须要时间的积累
4、搜索原理与核心数据结构
什么是正排索引?
什么是倒排索引?
搜索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会用到哪些算法与数据结构?
前面的内容太宏观,为了照顾大部分没有作过搜索引擎的同窗,数据结构与算法部分从正排索引、倒排索引一点点开始。
提问:什么是正排索引(forward index)?
回答:由key查询实体的过程,是正排索引。
用户表:t_user(uid, name, passwd, age, sex),由uid查询整行的过程,就是正排索引查询。
网页库:t_web_page(url, page_content),由url查询整个网页的过程,也是正排索引查询。
网页内容分词后,page_content会对应一个分词后的集合list<item>。
简易的,正排索引能够理解为Map<url, list<item>>,可以由网页快速(时间复杂度O(1))找到内容的一个数据结构。
提问:什么是倒排索引(inverted index)?
回答:由item查询key的过程,是倒排索引。
对于网页搜索,倒排索引能够理解为Map<item, list<url>>,可以由查询词快速(时间复杂度O(1))找到包含这个查询词的网页的数据结构。
举个例子,假设有3个网页:
url1 -> “我爱北京”
url2 -> “我爱到家”
url3 -> “到家美好”
这是一个正排索引Map<url, page_content>。
分词以后:
url1 -> {我,爱,北京}
url2 -> {我,爱,到家}
url3 -> {到家,美好}
这是一个分词后的正排索引Map<url, list<item>>。
分词后倒排索引:
我 -> {url1, url2}
爱 -> {url1, url2}
北京 -> {url1}
到家 -> {url2, url3}
美好 -> {url3}
由检索词item快速找到包含这个查询词的网页Map<item, list<url>>就是倒排索引。
正排索引和倒排索引是spider和build_index系统提早创建好的数据结构,为何要使用这两种数据结构,是由于它可以快速的实现“用户网页检索”需求(业务需求决定架构实现)。
提问:搜索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假设搜索词是“我爱”,用户会获得什么网页呢?
(1)分词,“我爱”会分词为{我,爱},时间复杂度为O(1)
(2)每一个分词后的item,从倒排索引查询包含这个item的网页list<url>,时间复杂度也是O(1):
我 -> {url1, url2}
爱 -> {url1, url2}
(3)求list<url>的交集,就是符合全部查询词的结果网页,对于这个例子,{url1, url2}就是最终的查询结果
看似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否则,分词和倒排查询时间复杂度都是O(1),整个搜索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求list<url>的交集”,问题转化为了求两个集合交集。
字符型的url不利于存储与计算,通常来讲每一个url会有一个数值型的url_id来标识,后文为了方便描述,list<url>统一用list<url_id>替代。
list1和list2,求交集怎么求?
方案一:for * for,土办法,时间复杂度O(n*n)
每一个搜索词命中的网页是不少的,O(n*n)的复杂度是明显不能接受的。倒排索引是在建立之初能够进行排序预处理,问题转化成两个有序的list求交集,就方便多了。
方案二:有序list求交集,拉链法
有序集合1{1,3,5,7,8,9}
有序集合2{2,3,4,5,6,7}
两个指针指向首元素,比较元素的大小:
(1)若是相同,放入结果集,随意移动一个指针
(2)不然,移动值较小的一个指针,直到队尾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1)集合中的元素最多被比较一次,时间复杂度为O(n)
(2)多个有序集合能够同时进行,这适用于多个分词的item求url_id交集
这个方法就像一条拉链的两边齿轮,一一比对就像拉链,故称为拉链法
方案三:分桶并行优化
数据量大时,url_id分桶水平切分+并行运算是一种常见的优化方法,若是能将list1<url_id>和list2<url_id>分红若干个桶区间,每一个区间利用多线程并行求交集,各个线程结果集的并集,做为最终的结果集,可以大大的减小执行时间。
举例:
有序集合1{1,3,5,7,8,9, 10,30,50,70,80,90}
有序集合2{2,3,4,5,6,7, 20,30,40,50,60,70}
求交集,先进行分桶拆分:
桶1的范围为[1, 9]
桶2的范围为[10, 100]
桶3的范围为[101, max_int]
因而:
集合1就拆分红
集合a{1,3,5,7,8,9}
集合b{10,30,50,70,80,90}
集合c{}
集合2就拆分红
集合d{2,3,4,5,6,7}
集合e{20,30,40,50,60,70}
集合e{}
每一个桶内的数据量大大下降了,而且每一个桶内没有重复元素,能够利用多线程并行计算:
桶1内的集合a和集合d的交集是x{3,5,7}
桶2内的集合b和集合e的交集是y{30, 50, 70}
桶3内的集合c和集合d的交集是z{}
最终,集合1和集合2的交集,是x与y与z的并集,即集合{3,5,7,30,50,70}
方案四:bitmap再次优化
数据进行了水平分桶拆分以后,每一个桶内的数据必定处于一个范围以内,若是集合符合这个特色,就可使用bitmap来表示集合:
如上图,假设set1{1,3,5,7,8,9}和set2{2,3,4,5,6,7}的全部元素都在桶值[1, 16]的范围以内,能够用16个bit来描述这两个集合,原集合中的元素x,在这个16bitmap中的第x个bit为1,此时两个bitmap求交集,只须要将两个bitmap进行“与”操做,结果集bitmap的3,5,7位是1,代表原集合的交集为{3,5,7}
水平分桶,bitmap优化以后,能极大提升求交集的效率,但时间复杂度仍旧是O(n)
bitmap须要大量连续空间,占用内存较大
方案五:跳表skiplist
有序链表集合求交集,跳表是最经常使用的数据结构,它能够将有序集合求交集的复杂度由O(n)降至O(log(n))
集合1{1,2,3,4,20,21,22,23,50,60,70}
集合2{50,70}
要求交集,若是用拉链法,会发现1,2,3,4,20,21,22,23都要被无效遍历一次,每一个元素都要被比对,时间复杂度为O(n),能不能每次比对“跳过一些元素”呢?
跳表就出现了:
集合1{1,2,3,4,20,21,22,23,50,60,70}创建跳表时,一级只有{1,20,50}三个元素,二级与普通链表相同
集合2{50,70}因为元素较少,只创建了一级普通链表
如此这般,在实施“拉链”求交集的过程当中,set1的指针可以由1跳到20再跳到50,中间可以跳过不少元素,无需进行一一比对,跳表求交集的时间复杂度近似O(log(n)),这是搜索引擎中常见的算法。
5、总结
文字不少,有宏观,有细节,对于大部分不是专门研究搜索引擎的同窗,记住如下几点便可:
(1)全网搜索引擎系统由spider, search&index, rank三个子系统构成
(2)站内搜索引擎与全网搜索引擎的差别在于,少了一个spider子系统
(3)spider和search&index系统是两个工程系统,rank系统的优化却须要长时间的调优和积累
(4)正排索引(forward index)是由网页url_id快速找到分词后网页内容list<item>的过程
(5)倒排索引(inverted index)是由分词item快速寻找包含这个分词的网页list<url_id>的过程
(6)用户检索的过程,是先分词,再找到每一个item对应的list<url_id>,最后进行集合求交集的过程
(7)有序集合求交集的方法有
a)二重for循环法,时间复杂度O(n*n)
b)拉链法,时间复杂度O(n)
c)水平分桶,多线程并行
d)bitmap,大大提升运算并行度,时间复杂度O(n)
e)跳表,时间复杂度为O(log(n))
6、下章预告
a)流量数据量由小到大,搜索方案与架构变迁-> 这个应该颇有用,不少处于不一样发展阶段的互联网公司都在作搜索系统,58同城经历过流量从0到10亿,数据量从0到100亿,搜索架构也不断演化着
b)数据量、并发量、策略扩展性及架构方案
c)实时搜索引擎核心技术 -> 站长发布1个新网页,Google如何作到15分钟后检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