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利用Keras-Python库能够快速、轻松地建立属于本身的深度学习的模型,今天咱们就来介绍一些咱们经常使用的API函数。api
序贯模型(Sequential)API容许你为大多数问题逐层的建立模型。它的局限性在于它不容许你建立共享层或者是具备多个输入或输出的模型。数组
Keras中的API函数是建立更多灵活性模型的替代方法,其中也包括建立更复杂的模型。网络
在本篇博客中,你将发现如何在Keras中使用灵活的API函数来定义深度学习模型。机器学习
阅读完成后,你将知道:函数
1.连续的API和API函数之间的区别。学习
2.如何使用API函数定义简单的多层感知器,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模型。阿里云
3.如何使用共享层和多个输入和输出定义更复杂的模型。翻译
OK,让咱们开始吧。3d
教程概述cdn
本教程分为6部分:
1.Keras序贯模型。
2.Keras功能函数模型。
3.标准网络模型。
4.共享层模型。
5.多个输入和输出模型。
6.最佳练习。
1.Keras序贯模型
Keras提供了一个Sequential模型的API。
这是建立深度学习模型的一种方法,其中建立了Sequential类的实例,并建立了模型图层并将其添加其中。
例如,能够将层定义并传递给Sequential做为数组:
层也能够分段添加:
序贯模型的API在大多数状况下很是适合开发深度学习模型,但也有一些限制。例如,它不能定义具备多个不一样输入源的模型,由于那样会产生多个输出目标。
2.Keras功能函数模型
Keras功能API为定义模型提供了更灵活的方式。
它容许你定义多个输入或输出的模型以及能够共享图层的模型。除此以外,它还容许你定义临时的非循环网络图。
模型经过建立层的实例并将它们直接彼此成对链接来定义,而后定义一个模型,该模型的指定层做为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咱们来看看Keras功能API的三个独特方面:
2.1定义输入
与Sequential模型不一样,你必须建立并定义一个独立的输入层,该层指定输入数据的形状。
输入层采用一个模型参数,它是一个表明输入数据维度的元组。
当输入数据为一维时,例如对于多层感知器,该模型必须明确留出在训练网络分割数据时所使用的小批量大小的形状。所以,模型元组始终以挂起的最后一维(2)定义,例如: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Input
visible = Input(shape=(2,))
2.2链接层
模型中的层能够成对链接,这是经过在定义每一个新图层时指定输入来自哪里。使用括号符号,使得在建立图层以后,指定从当前图层的输入到即将到达的图层。
让咱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明这一点。咱们能够建立如上所述的输入层,而后建立一个隐藏层,做为仅从输入层接收输入的密集层。
正是经过这种链接层的方法,使功能API更具备灵活性。你能够看到开始定义ad-hoc图层的特殊图形变得多么的容易。
2.3建立模型
建立模型所需的全部图层并将其链接在一块儿后,接下来必须定义模型。与Sequential API同样,该模型是你能够概述、拟合、评估和使用作出预测。
Keras提供了一个Model类,你可使用它从建立的图层时建立模型。它要求你须要指定输入和输出层。例如:
既然如今咱们知道了Keras功能API的全部关键部分,咱们经过定义一套不一样的模型实践一下咱们的学习成果。
如下每一个示例都是可执行的,并打印结构并建立图表。我建议为你本身的模型作这个,这样可让你清楚你的定义。
我但愿这些示例能够为你在之后使用功能API定义本身的模型时提供了模板。
3.标准网络模型
当开始使用功能API时,最好先了解一些关于标准神经网络模型的定义。在本节中,咱们将介绍定义一个简单的多层感知器,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
这些例子将为之后理解更详细的例子奠基基础。
3.1多层感知器
在本节中,咱们为二进制分类定义了一个多层Perceptron模型。该模型有10个输入,3个隐藏层,10个神经元,输出层有1个输出。在每一个隐藏层中使用整流线性激活函数,在输出层使用S形激活函数进行二进制分类。
运行示例打印网络的结构:
模型图的建立并保存到文件:
3.2卷积神经网络
在本节中,咱们将定义一个用于图像分类的卷积神经网络。
该模型接收黑白64×64图像做为输入,而后两个卷积层和聚集层的序列做为特征提取器,随后是彻底链接的层来解释特征,而且输出层是具备S形激活函数。
运行示例:
模型图的图建立并保存到文件:
3.3循环神经网络
在本节中,咱们将定义一个LSTM循环神经网络用于序列分类。
该模型是100个时间步长做为输入,该模型具备单个LSTM隐藏层,用于从序列中提取特征,而后是彻底链接的层以解释LSTM输出,随后是用于进行二进制预测的输出层。
运行示例总结模型层。
模型图的建立并保存到文件:
4.共享层模型
多层能够共享一层的输出。
例如,可能存在来自输入的多个不一样的特征提取层,或者用于解释特征提取层输出的多个层。
咱们来看看这两个例子。
4.1共享输入层
在本节中,咱们使用不一样大小的内核定义多个卷积层来解释图像输入。
该模型输入采用大小为64×64像素的黑白图像。有两个CNN特征提取子模型共享该输入:第一个内核大小为4,第二个内核大小为8。这些特征提取子模型的输出被平坦化为向量,并链接成一个长向量,并传递到彻底链接的层,以便在最终输出层以前进行二进制分类。
运行示例总结模型层。
模型图的被建立并保存到文件:
4.2共享特征提取层
在本节中,咱们使用两个并行子模型解释LSTM特征提取器的输出以进行序列分类。
模型的输入是一个特征为100的时间步长,具备10个存储单元的LSTM层解释该序列。第一种解释模式是浅层的单层彻底链接层,第二种是深层的3层模型。两个解释模型的输出都被链接成一个长向量,传递给用于进行二进制预测的输出层。
运行示例总结模型层。
模型图被建立并保存到文件。
5.多个输入和输出模型
功能API也可用于开发具备多个输入的更复杂的模型,可能具备不一样的模态。它也能够用于开发产生多个输出的模型。
咱们将在本节中查看每一个示例。
5.1多输入模型
咱们将开发一个图像分类模型,它将两个版本的图像做为输入,每一个版本的大小不一样。具体是黑白64×64版,彩色32×32版。单独的特征提取CNN模型在每一个模型上运行,而后将两个模型的结果链接起来进行解释和最终预测。
请注意,在建立Model()实例时,咱们将两个输入图层定义为数组。
model = Model(inputs=[visible1, visible2], outputs=output)
完整的示例以下所示。
运行示例。
模型图的建立并保存到文件:
6.最佳作法
在本节中,我给你一些提示,以便在定义本身的模型时充分利用功能性API。
1.一致的变量名。对输入(可见)和输出层(输出)使用相同的变量名称,甚至可使用隐藏层(hidden1,hidden2)。它将有助于正确地将事物联系起来。
2.查看图层图。始终打印模型摘要并查看图层输出,以确保模型按预期链接在一块儿。
3.查看图表。建立一个模型图的情节,并检查它,以确保全部的东西都按照你的意图放在一块儿。
4.命名图层。你能够为查看模型图的名称和绘图时使用的图层分配名称。例如:Dense(1,name ='hidden1')。
5.单独的子模型。考虑分开子模型的发展,并将子模型结合在一块儿。
7.进一步阅读
若是你对此有更深刻的了解,本部分将提供有关该主题的更多资源。
1.顺序模型API。
4.模型类功能API。
做者信息:Dr. Jason Brownlee 是一名机器学习从业者,学术研究人员,致力于帮助开发人员从入门到精通机器学习。
本文由阿里云云栖社区组织翻译。
文章原标题《keras-functional-api-deep-learning》
做者:Dr.Jason Brownlee译者:虎说八道
文章为简译,更为详细的内容,请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