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编年史
互联网发展史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按编年体的形式,详细历数了互联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由美国国防部编制。
百度百科连接:
ARPANET
阿帕
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
“阿帕网”又是什么?
“阿帕”(ARPA),是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的简称。
1957 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做为响应,美国国防部(DoD)组建了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 。
他的核心机构之一是信息处理处(IP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一直在关注电脑图形、网络通信、超级计算机等研究课题。
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
60年代初,古巴核导弹危机发生,美国和原苏联之间的冷战状态随之升温,核毁灭的威胁成了人们平常生活的话题。
在美国对古巴封锁的同时,越南战争爆发,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发生政治危机。
因为美国联邦经费的刺激和公众恐惧心理的影响,"实验室冷战"也开始了。
鉴于此,苏联发射卫星与成立ARPA的直接关系应该很容易理解。
1962年,J.C.R.Licklider离开MIT,加入ARPA,并在后来成为IPTO的首席执行官。
也就是他在任期间将办公室名称从命令控制研究(Command and Control Research)改成IPTO。
也就是在他任职期间,据估计,整个美国计算机科学领域研究的70%由ARPA赞助
在许多人看来与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军事机构相去甚远,并给许多研究者自由领域来实验
结果ARPA不只成为网络诞生地,一样也是电脑图形、平行过程、计算机模拟飞行等重要成果的诞生地。
约瑟夫·利克莱德是全球互联网公认的开山领袖之一,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心理学和人工智能专家J.C.R.Licklider(约瑟夫·利克莱德)教授。
阿帕网起源
美国国防部认为:
若是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原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有必要设计这样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
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做,而这些分散的点又能经过某种形式的通信网取得联系。
以上来自于百度百科中阿帕网词条的释义
1964年伊凡·沙日尔兰德(Ivan Sutherland)继任担任该到处长
2两年后的鲍勃·泰勒(Bob Taylor)上任,他在任职期间萌发了新型计算机网络的想法,并筹集资金启动试验。
在鲍勃·泰勒的一再邀请下,往后成为“阿帕网之父”的拉里·罗伯茨出任信息处理到处长。
1967年,罗伯茨来到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着手筹建“分布式网络”。人员调度和工程设计很顺利,不到一年,就提出阿帕网的构想。
1968年,罗伯茨提交研究报告《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其中着力阐发的就是让“阿帕”的电脑达到互相链接,从而使你们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
根据这份报告组建的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网”,就是著名的“阿帕网”,拉里·罗伯茨也就成为“阿帕网之父”。
分组交换的发展
1948年
香农 在 《通讯的数学理论》中写道:
通讯的基本问题是在一点精确地或者近似的复如今另外一个点所选取的讯息,这些讯息每每都是有意义的 。
通讯的本质是数据交换,只有实现了数据的交换,才能证实线路的连通性
从电话发明之初,人们就发现想要全部的电话机都进行两两链接是不现实的
由于这种方式的电路链接将须要大量的电话线
因而人们借助于电话交换机将电话链接起来,每一部电话都链接到交换机上
电路交换机使用交换的方法,让电话用户彼此之间进行通讯
在使用电路交换前,必须先拨号请求链接,当被叫用户接收到交换机送来的振铃声,并接听时
主叫端到被叫端就创建起来了一条链接,也就是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这条链接保证了双方通话须要的全部资源
这些资源在双方通讯时不会被其余用户占用。
这种必须通过“创建链接”(占用资源)--->“通话”(一直占用资源)--->“释放链接”(释放资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之为
电路交换。
通话的所有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讯资源。
电路交换的实时性好,稳定性高,可是因为通话双方独占通讯资源,线路的利用率很低。
再后来出现了
分组交换
学术界公认分组交换技术是英国人Donald Watts Davies(唐纳德·戴维斯)和美国人Paul Baran(保罗·巴兰)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分别独立发明的
分组交换采起存储转发技术
一般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之为一个报文
在发送报文以前,把一个报文划分为几个分组后在进行传送
在传送数据以前,不须要提早创建链接,也不会持续占用通讯链路,在哪段链路传输,就占用哪段的资源
其实从本质上讲,分组交换这种分段存储转发原理并非全新的理念
自古就有邮政通讯,本质理念也是存储转发,并且,电报通讯也是基于存储转发原理
在交换中心,一份完整的报文被所有接受后,在进行转发,这就叫作报文交换
电路交换—
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报文交换—
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所有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分组交换—
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阿帕网的链接实现
既然提出了阿帕网的构想,那么下一步就是进行实现。
阿帕网是创建在“
包交换理论”基础之上的一个去中心化的,或者叫作分布式的网络系统(DistributedNetworks)。
最初的阿帕网有四个节点:
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学、犹他州大学四所大学的4台大型计算机
ARPA网采用两类通讯处理机:交换处理机(IMP)和终端交换处理机(TIP),IMP其实就是路由器的前生。
1968年 Bolt Beranek and Newman、Inc.公司(
BBN)得到创建
接口消息处理机(IMP)中的包交换部分的合同。
IMP是一种专用于通讯的计算机,有些IMP之间直接相连,有些IMP之间必须通过其余的IMP间接相连。当IMP收到一个报文后要根据报文的目标地址决定把该报文提交给与它相连的主机仍是转发到下一个IMP,这种通讯方式叫作存储-转发通讯。
1969年 使用BBN公司开发的接口消息处理器IMP创建节点(配有12K存储器的Honeywell DDP-516小型计算机);
AT&T公司提供速率为50kpbs的通讯线路。
总之最初的阿帕网就是这四个节点,经过通讯处理机和通讯链路构成的一个“局域网”。
1969年末,阿帕网正式投入运行。
从军事要求上是置于美国国防部高级机密的保护之下,从技术上它还不具有向外推广的条件。
通讯协议
在阿帕网(ARPA)产生运做之初,经过接口信号处理机实现互联的电脑并很少,大部分电脑相互之间不兼容。
在一台电脑上完成的工做,很难拿到另外一台电脑上去用,想让硬件和软件都不同的电脑联网,也有不少困难。
当时美国的情况是:陆军用的电脑是DEC系列产品,海军用的电脑是Honeywell中标机器,空军用的是IBM公司中标的电脑
每个军种的电脑在各自的系里都运行良好,但却有一个大弊病:不能共享资源。
正是由于底层软硬件之间的差别,因此才须要一个适用于网络传输的统一的规则
也就是无论有何差异,只要你们遵循统一的网络通讯协议,就可以实现通讯。
1970年12月制定出来了最初的通讯协议---由卡恩开发、瑟夫参与的“网络控制协议”(NCP)。
在本身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到只有深刻理解各类操做系统的细节才能创建一种对各类操做系统普适的协议
他们此次合做的结果产生了在开放系统下的全部网民和网管人员都在使用的“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和“因特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
也就是TCP/IP协议
也就是至今为人们所熟知的TCP、IP
这个体系结构在它的两个主要协议出现之后被称为TCP/IP参考模型(TCP/IP Reference Model)。
这一网络协议共分为四层: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TCP/IP不是一个协议,而是一个协议族的统称
1983年1月1日,运行较长时期曾被人们习惯了的NCP被中止使用,TCP/IP协议做为因特网上全部主机间的共同协议,今后之后被做为一种必须遵照的规则被确定和应用。
1984年,美国国防部将TCP/IP做为全部计算机网络的标准。
ip地址
TCP/IP有四个版本被开发出来——TCP v一、TCP v二、在1978年春天分红TCP v3和IP v3的版本,后来就是稳定的TCP/IP v4——因特网仍然使用的标准协议
IPv4,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普遍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石的协议。
1981年Jon Postel 在RFC791中定义了IP
IP地址被用来给Internet上的电脑一个编号。你们平常见到的状况是每台联网的PC上都须要有IP地址,才能正常通讯。
IP地址(英语: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一种在Internet上的给主机编址的方式,也称为网络协议地址。
常见的IP地址,分为IPv4与IPv6两大类。
简言之就是一串数字标识一个网络上的主机
IP地址是计算机网络世界中,如同现实世界中门牌号地址通常的存在。
RFC
Request for comments 请求评论,是一系列以编号排定的文件
RFC文件格式最初做为ARPA网计划的基础起源于1969年。
现在,它已经成为IETF、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IAB)还有其余一些主要的公共网络研究社区的正式出版物发布途径。
这是互联网标准化的工做相关的文件
在Internet上,任何一个用户均可以对Internet某一领域的问题提出本身的解决方案或规范,做为Internet草案
目前有如下两个阶段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文档
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达到正式标准后,每一个标准就分配到一个编号
RFC文件只有新增,不会有取消或中途中止发行的情形。可是对于同一主题而言,新的RFC文件能够声明取代旧的RFC文件。
简言之,RFC就是互联网标准的讨论以及最终肯定的会议记录。
分层的网络结构
相互通讯的计算机必须高度协调才可以进行通讯,仅仅一条线路是不可能的
为了处理这些复杂的网络问题,早在最初的阿帕网中,就提出了分层的方法
分层将庞大复杂的问题,转换成若干个局部较小的问题,较小的问题就更加易于研究分析。
好比,唐僧取经,西天路途遥远,若是总体的看待出行问题,势必很是复杂
若是将整条路拆分为多个小段,这一段适合坐船,那一段适合骑马,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经过分层,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总体功能进行分解,每层实现独立功能
灵活型好,易于实现和维护,当一层发生变化,不会影响另外一层,只要他们之间的协做接口不变
其实就是软件开发中的解耦
关于通讯协议的分层,有下面三种形式
其实只有中间的TCP、IP是有用的
OSI理论虽然很完备,可是没有遇上互联网的发展,并且实现过于复杂
TCP/IP协议才是真正使用的协议
第三个则是通常的教科书中为了研究学习,结合二者“造”出来的一种层次结构
现代网络
从上面的简单介绍能够看得出来,为何说互联网始于阿帕网了
阿帕网借助于通讯处理机以及通讯链路,经过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造成了现代计算机发展的雏形。
如今的计算机网络,从当初的阿帕网已经发展到世界上最大的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了,是一个多层次的ISP结构的互联网
ISP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网络互连,须要借助于通讯链路以及路由器(通讯处理机的此生),此时此刻的你与大洋彼岸的另外一台电脑主机之间,中间隔着不少的通讯链路
这些网络设备都是须要费用和维护的,因此就催生出来了ISP(最初互联网是由政府管理的)
好比,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全部的用户主机属于网络的边缘部分,大量的网络和链接网络的路由器构成了互联网的核心部分,ISP就是管理维护了这些核心部分
为边缘部分提供网络的联通以及交换。
简单地说就是,终端主机经过路由器与其余的终端进行链接,造成网络,网络与网络之间又经过路由器或者其余网络设备进行链接
就这样,网络,网络的网络,网络的网络的网络........就造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覆盖全球的互联网。
小结
本文介绍了网络发展的最初动机、起源,对阿帕网简单了进行了介绍,而且就网络中的一些概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从最初的几台计算机,借助于接口消息处理机,而后经过通讯线路以及一些软件,实现了最原始的网络互连,此后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发展的。
计算机网络互连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现中不断完善的,理论也是在实际中不断成熟起来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绝对不存在某些学科中从”成熟的理论“到”完美的实践“这种过程。
计算机网络是基于分组交换的,经过设备链接起来的一个个局域网,又借助于设备相互链接,构成了现在的网络(注:本文的网络侧重于网络的联通,而不是指常说的web)
分组交换是通讯抽象的根本,借助于分层的设计理念,在不一样的层次可使用最合适的技术进行联通。
从网卡、驱动、计算机、操做系统,到出口路由器,交换机等等整个通讯过程当中全部的过程所有都是以分组交换为基础,而后以网络协议为契约,整个线路的联通以及数据的正确交换,每一段线路(范围)以及运行的协议,就如同积木的每一块以及其上的卡扣同样,一环扣一环紧密的结合在一块儿,组装成了通讯的线路。
计算机网络的实现细节纵然很复杂,可是他想要完成的目标是很简单的,就是分组将数据从一个位置借助于网络转移到另外一个位置。
就比如有序的十个包裹,从南京到北京,通过无数个快递员的手,你们都按照约定好的规则,默默地干活,最终成功的将包裹发送到收件人手中。
以下图所示,每一个积木模块至关于计算机、网络设备
积木模块上的凸起卡扣,至关于网线、网络协议
相似地铁的修建,有“洞通”、“轨通”、“电通”、“车通”等步骤
计算机经过设备进行链接实现了物理上的链接,可是想要实现数据交互传递,还须要协议的实现。
有路有车(计算机、网线、网络设备),并不表明快递公司就能够正常运转,还须要良好的运行规范步骤(各类协议)。
因此,想要了解计算机网络,就是要了解到底有多少块积木,每一个积木的链接方式。
而对于网络中的协议,现代计算机网络一套成熟的协议体系就是TCP/IP协议族,协议族指的是一族,而不是一个。
阿帕网是开端,造成了以IP为标识,以线路为联通,以网络设备为中介,以协议为纲领的计算机网络
网络的发展又依赖于RFC不断地标准规范
最后附上一张照片,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 ,1916年4月30日—2001年2月24日)
做为CS学科的人,你不该该不认识他,他对计算机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信息论及数字通讯时代的奠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