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怕旧,关键在于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提升!javascript
引入一个问题:打开一个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一个网址,按下 enter 键到看到整个页面,中间都经历了哪些事情?html
这是一个前端的面试题,相信不少朋友都知道,知道了解的朋友能够略过这一块。前端
一、HTTP请求阶段:向服务器发送请求java
浏览器首先向DNS域名解析服务器发送请求,DNS域名解析服务器对该地址进行解析,根据浏览器请求地址中的域名,到DNS服务器中找到对应的服务器外网IP地址,进而经过找到的外网IP,向对应的服务器发送请求,经过URL地址中携带的端口号,找到服务器上对应的服务,以及服务所管理的项目源文件;面试
二、HTTP响应阶段:服务器把客户端须要的内容准备好,而且返回给客户端编程
服务器端根据请求地址中的路径名称、问号传参或者哈希值,把客户端须要的内容进行准备和处理,把准备的内容响应给客户端;跨域
注意:若是请求的是HTML或者CSS等这样的资源文件,服务器返回的是资源文件中的源代码浏览器
三、浏览器渲染阶段缓存
客户端浏览器接受到服务器返回的源代码,基于本身内部的渲染引擎(内核)开始进行页面的绘制和渲染。安全
URL,在上诉中一个很重要的媒介:https://i.cnblogs.com/helloworld.html?name=xxx&sex=xxx#boy,咱们再来认识认识这个东西是什么?
一、URL / URN / URI
URI = URL + URN
URI:统一资源标识符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
URN:统一资源名称
二、传输协议(http):用来传输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交互的信息(这是个很重要的东西)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除了传递普通的文本,还能够传递文件流或者进制编码等信息),是目前最经常使用的WEB传输协议
HTTPS:基于SSL(Secure Sockets Layer 安全套接层)加密的HTTP传输协议,比HTTP更加的安全
扩展:FTP:文件传输协议,通常用来实现资源文件在服务器上的上传下载
三、域名:i.cnblogs.com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基本就是为了语义化,好记
四、端口号(8080):用来区分同一台服务器上不一样服务的标识
HTTP => 默认端口号 80
HTTPS => 默认端口号 443
FTP => 默认端口号 21
端口号范围:0~65535之间
五、请求路径名称:/helloworld.html
(1)有后缀信息:/helloworld.html
通常都是请求当前服务对应的项目目录中,helloworld.html页面
(2)无后缀信息:/helloworld
通常都不是用来请求资源文件的,而是用于AJAX数据请求的接口地址
六、问号传参及哈希值:?name=xxx&sex=xxx#boy
在HTTP事务中,问号传参是客户端把信息传递给服务器的一种方式(也有多是跳转到某一个页面,把参数值传递给页面用来标识的)
哈希值通常都跟客户端服务器交互没啥关系,主要用于页面中的锚点定位和HASH路由切换
看了这么可能是不是以为啰嗦了呢,别急,正题这不就来了吗!
AJAX :async javascript and xml 异步的 JS 和 XML
一、操做
1 // 建立AJAX实例:IE6中是不兼容的(忽略这万恶的) 2 let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3 4 // 打开请求:发送请求以前的一些配置项 5 // 1.HTTP METHOD 请求方式 6 // GET/DELETE/HEAD/OPTIONS/TRACE/CONNECT/POST/PUT 7 // 2.URL 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的API 8 // 3.ASYNC 设置AJAX请求的同步异步,默认是异步(写TRUE也是异步),FALSE是同步,通常都使用异步编程,防止阻塞后续代码执行 9 // 4.USER-NAME/USER-PASS:用户名密码,通常不用 10 xhr.open([HTTP METHOD],[URL],[ASYNC],[USER-NAME],[USER-PASS]); 11 12 // 事件监听:通常监听的都是 READY-STATE-CHANGE 事件(AJAX状态改变事件),基于这个事件能够获取服务器返回的响应头响应主体内容 13 xhr.onreadystatechange=()=>{ 14 if(xhr.readyState===4 && xhr.status===200){ 15 xhr.responseText; 16 } 17 }; 18 19 // 发送AJAX请求:从这步开始,当前AJAX任务开始,若是AJAX是同步的,后续代码不会执行,要等到AJAX状态成功后在执行,反之异步不会 20 xhr.send([请求主体内容]);
二、HTTP请求方式
全部的请求均可以给服务器端传递内容,也均可以从服务器端获取内容
GET:从服务器端获取数据(给少拿多)
POST:向服务器端推送数据(给多拿少)
DELETE:删除服务器端的某些内容(通常是删除一些文件)
PUT:向服务器上存放一些内容(通常也是存放文件)
HEAD:只想获取服务器返回的响应头信息,不要响应主体中的内容
OPTIONS:通常使用它向服务器发送一个探测性请求,若是服务器端返回的信息了,说明当前 >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创建了链接,咱们能够继续执行其它请求了
三、GET VS POST(重点嘛)
(1)传递给服务器信息的方式不同
1 // GET是基于URL地址“问号传参”的方式把信息传递给服务器 2 xhr.open('GET','/haha/list?xxx=xxx&xxx=xxx') 3 4 // POST是基于“请求主体”把信息传递给服务器 5 xhr.send('xxx=xxx&xxx=xxx')
(2)GET不安全,POST相对安全
(3)GET会产生不可控制的缓存,POST不会
四、AJAX状态
- 0 :刚开始建立XHR,尚未发送
- 1 :已经执行了OPEN这个操做
- 2 :已经发送AJAX请求(AJAX任务开始),响应头信息已经被客户端接收了(响应头中包含了:服务器的时间、返回的HTTP状态码...)
- 3 :响应主体内容正在返回
- 4 :响应主体内容已经被客户端接收
五、HTTP网络状态码
根据状态码可以清楚的反映出当前交互的结果及缘由
- 200 OK 成功(只能证实服务器成功返回信息了,可是信息不必定是你业务须要的)
- 301 Moved Permanently 永久转移(永久重定向)
- 302 Move temporarily 临时转移(临时重定向 =>307)
- 304 Not Modified 设置缓存
- 400 Bad Request 请求参数错误
- 401 Unauthorized 无权限访问
- 404 Not Found 找不到资源(地址不存在)
- 413 Request Entity Too Large 和服务器交互的内容资源超过服务器最大限制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未知的服务器错误
- 503 Service Unavailable 服务器超负荷
六、XHR的属性和方法
- xhr.response 响应主体内容
- xhr.responseText 响应主体的内容是字符串(JSON或者XML格式字符串均可以)
- xhr.responseXML 响应主体的内容是XML文档
- xhr.status 返回的HTTP状态码
- xhr.statusText 状态码的描述
- xhr.timeout 设置请求超时的时间
- xhr.withCredentials 是否容许跨域(FALSE)
- xhr.abort() 强制中断AJAX请求
- xhr.getAllResponseHeaders() 获取全部响应头信息
- xhr.getResponseHeader([key]) 获取KEY对应的响应头信息
- xhr.open() 打开URL请求
- xhr.overrideMimeType() 重写MIME类型
- xhr.send() 发送AJAX请求
- xhr.setRequestHeader() 设置请求头
后面就是让咱们动动本身的小手,实现你本身代码吧!
原文出处:https://www.cnblogs.com/hq-fighting/p/11150309.html